杨红梅
摘 要: 要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就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本知识,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学习兴趣 激发方法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主渠道。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求知探索,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理想。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改变这种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进行理想教育。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强化教学效果。我们常说“爱屋及乌”,对于教育来说,其本身也隐藏这样的问题。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兴趣浓厚;如果学生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那么要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顾及师生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营造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思想政治教师要利用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二、运用课本知识激发兴趣
大量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备课时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因为只有紧抓这些结合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如在讲授国家本质时,先给学生讲明奴隶制国家是怎样建立的,然后让学生思考:“奴隶制国家是否代表整体成员的意志和利益?”回答:“奴隶制国家只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再向学生说明奴隶制国家的主要职能,让学生思考:“奴隶制国家是哪个阶级统治哪个阶级的工具?”回答:“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最后发问:“那么,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正是各种事实的结合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揭示一种新的知识——在阶级社会,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就是国家的本质。这样就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既符合认识的规律,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积极思维,使他们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比较抽象的知识。
三、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解惑,就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讲“在社会主义时期,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时,问学生这句话是否矛盾,怎样理解?问题一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课堂气氛活跃。接着提出问题:“如果一支敌军被我们歼灭了,能否说,就没有一个散兵对我们打冷枪?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剥削阶级各种影响及腐朽思想的遗毒是否还存在呢?在国际上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是否存在?”并举例说明,这一问一答,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兴趣浓厚,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四、用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其灵魂,震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的目的。在讲授“热爱祖国”内容时,先让学生唱国歌,再让学生观看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时升旗仪式的录像,接着介绍历史上岳飞、邓世昌、李四光、钱学森等人的爱国故事。许多学生被他们的爱国行为感动,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为报效祖国而努力。教师提问:“新时期青少年应如何报效祖国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多作贡献。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达到了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的效果。另外,教师结合自身独特经历和感受说明教材上的一些原理,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达到用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总之,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一方面政治教师要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创新,刻苦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需全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和配合。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就必将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