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军
摘 要: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上对学生要“宽容”,多让学生读题审题、探究讨论、联系生活、自主提问、评价总结,让学生成为主宰课堂时间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读题审题 探究讨论 联系生活 自主提问 评价总结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3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笔者任教小学数学二十余年,所观摩到的成功的数学课从教者无一例外地都做到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展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基于以上理念的学习及成功者的经验借鉴,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了在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上对学生的“宽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多一些时间让学生读题审题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读题审题是贯穿于整个学习的重要环节。无论什么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读题审题,而读题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解题能力的高低。尽管当下的数学教材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但这种倾向并不是教师疏于对学生读题审题训练的借口。“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要从小培养学生读题审题的习惯,因此在课堂上多一些时间让学生读题审题非常必要。
二、“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多一些时间让学生探究讨论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发挥主体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当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教师指挥棒下的课堂,学生也不再是接收知识的容器,而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互相讨论切磋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方法。为避免学生的探究讨论流于形式进而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探究讨论,且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讨论时间。
三、“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多一些时间让学生联系生活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同时数学又必须回归生活。教师要改变单一传授的“知识课堂”为“生活课堂”,敢于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发掘数学美,进而懂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
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提问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由于各种因素的不同,不可能千篇一律,对部分学生而言,平常的课堂教学他们是“吃不饱”的,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能满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他们的优势,可留给他们一些时间自由提问。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起始,也是教师展开教学、引领探究的最好开始,让学生“敢问”、“会问”,在“问”中求知,在“问”中创新,这样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习惯于在每节课的复习导入、新授扶学、巩固练习、全课总结等每个阶段结束后都安排一个学生自由提问的环节,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由同伴解答,也可以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远远拓展了课本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确保了优等生学好、吃饱,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学然后知不足”——多一些时间让学生评价总结
国标苏版小数五下第36页“认识分数”一课在“分数的写法”教学环节,教师请学生在黑板的任意位置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比一比看谁写得规范好看。于是学生一拥而上,在黑板上写小了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分数。写完后请学生自评和他评,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些分数的。学生在评价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拨动了思维之弦,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让学生跳起了思维体操。
多年来,笔者在每节数学课的收尾都会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觉得什么地方学得很好?又有哪些地方需要向同伴学习?这样的自我评价,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明确了今后学习需要努力的方向,有利于下一次课堂教学的展开。
总之,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只是这个舞台的导演,因此要让学生成为主宰课堂时间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这样学生才有机会探索研究问题,体验学习的酸甜苦辣。只有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印象才会深刻,学生的禀赋才能得以充分展示,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