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华
摘 要:小学教育作为学生的启蒙教育,是教育中的基础。在新的形势下,不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化知识,同时也夯实了良好的基础道德。重点结合学生的特点,从三个方向探讨了在小学体育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
一、小学体育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
1.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逐渐发育的过程中,不仅在身体上不成熟,
而且思想也不成熟。由于和外界接触的机会少,社会经验也严重缺乏,常常依赖他人,特别是家长和教师。所以,这一阶段是是非观念逐渐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对探索世界存在一颗非常强烈的好奇心,但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愿望和能力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吸引他们,他们就易于养成不良的思想行为习惯。
2.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良好习惯的养成经常是从学生少年时期开始的,所以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意识地注重健康,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社会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为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能够担负起建设祖国未来的合格人才打下坚实而又良好的基础。小学生是祖国未来事业的继承者和开拓者,根据当前的社会形势,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特点
1.晓之以理,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一个人对这个社会中存在的道德现象与道德关系的认识,我们要将道德认识充分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使思想道德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得到有效提高。
教学中我们所说的“晓之以理”就是要对学生讲明道理,进行正确观点的启蒙,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社会道德关系,
从而提高道德认知。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要考虑他们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遵守的原则。
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往往停留在其表面,很难抓住内在的东西,思维比较简单。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随着时代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道德的认识也将发展。教育者要充分遵循这一规律,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注意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用小学生在周围社会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情和他们所能理解的东西,帮助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2.动之以情,积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们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比前者更具有稳定性,由它而产生的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可以推動人们对一定的行为做出最正确的抉择。
因此,一个人的道德情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和规范道德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是学生有什么样的道德意识,就必须有相应的道德情感的产生,它有着引导、激发、培养和长期的磨炼的过程,而体育教学恰恰具有这种引导和培养的良好环境。小学生往往先是从情感上产生共鸣,那么他们会觉得教师讲道理是正确的,只愿意接受。可见,科学、合理的融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体育教师应知道如何培养文化和道德情感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导之以行,善于引导学生的行为实践
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发展积累的结果。
教育者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不只是实现了体育教学思想道德教育,而且实现了良好的教学质量。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同时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也应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以利于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转化为优良的道德品
质。此外,道德行为也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品质的具体表现。
思想道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要起到提高学生道德行为的作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独立性、自制力、毅力比较差,许多活动都要靠外部的指导来完成。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行为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当然,道德行为的形成也有一定的程序,培养这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不是每周两节体育课所能做到的,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长期磨炼才能奏效的。
教育工作者必须摸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运用恰当的行为方式,帮助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结合其他教育方式,形成整体的教育网络,以促进原发性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根据上述说法,思想道德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三者的统一。在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过程中,有时从形成习惯开始,有时从培养情感开始,有时则又从提高认识入手。这一切都是由德育内容和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特点来决定的。
参考文献: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淗江小学)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