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
摘 要: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这一根本的、潜在的教学目标。小学品德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思品课堂效率的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更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这需要我们通过有效途径不断努力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贴近生活;分组学习;辩证思维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人们逐渐意识到“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这一现实而又符合时代要求的问题。而小学品德教学的宗旨则是从内而外地培养学生的这一品质和能力,而学生受益多少,除了和自身投入有关之外,还和品德教学方法有关。下面就为大家简单地介绍和分析几种品德教学方法。
一、实行生本教育,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
实行生本教育不仅是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提高小学品德课堂实效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品德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多让学生参与思考,不能“满堂灌”,也不能只顾完成教学目标,不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情况。品德即思想品德的简称,一个人的思想和品德本就是由内而外、由心而生的,而不是由外部的接受再去改变内在。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多提问、多思考,积极地参与到其中。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服务。比如,在学习课本中插图时,老师不要直接说出插图内容,可以采用提问等形式让学生回答和描述图中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补充。比如,五年级下册的课文中有一个司机肇事逃跑的图片,品德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这样做好不好,以及为什么好或者是不好。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并不是说教师对学生不能太严厉,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品德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的过程存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不仅仅存在于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
二、教材与生活时事结合,增加实效性和趣味性
俗话说:“生活是人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品德教学实效,就要把课本知识融入生活。课本中的知识都是生活中点点经验总结得出的精华,也是所谓的“浓缩就是精华”的意思。把课本融入生活,就是让“精华”在实际生活中得以稀释,让学生感同身受地更仔细地体会到课本中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得以创新和升华。教师更要将书本与时事政治相结合,时事政治反映了最新当下的社会状态和情况,如果课本脱离了这一实际,则会让学生有种“曲高和寡”之感,所以,知识不可以也不可能完全“独善其身”于生活之外。比如,时事报道的,人们不敢扶跌倒老人的事件曾经轰动一时,至今影响仍未消弭。品德老师可以以此作为引导,让学生参与这一事件的评论当中,从而得出结论怎样做是正确的?为什么是正确的?再联系课本知识,全面地解释这一现象问题产生的根源。
三、实践出真知,加深印象,巩固学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要求学生在品德课程的学习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积极地去践行理论,在实践中体验和检验真理。在学生的实践中,学生能够通过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听,通过双手、双脚去触碰,增加了真理的可触碰性和现实性,用自己的主动思维去思考这个世界,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比如,在学习品德教程“我的一家人”这章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在家庭中的气氛和感觉,从而有素材、有实例地去理解课本内容,从而领会主旨,一家人应该相亲相爱,和睦共处,懂得谦让,尊老爱幼等。老师更应该让学生将所学的品德知识践行到和家人的相处中去,让行为习惯逐渐培养成为道德本能。
四、分小组讨论,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在品德课程中实行分小组讨论,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还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品德课程是一个逐渐进步和完善的课程,世界上永远没有最高的道德标准,只有更高、更好的努力和不断完善进步的道德品质,这就要求品德课程中每个小组学生要积极参与其中,每个人用自己的积极投入影响整体课堂气氛,提高品德课程的教学效率。比如,在讨论“爸爸妈妈谁更爱我”的主题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实例介绍到父母双方的优点,赞成妈妈更好的学生为一组,赞成爸爸更好的学生为另外一组,在两组观点的互相博弈中,让学生感受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优点和对自己的关爱,更要学会去关心他人。让学生在体会到本节课主旨的同时,实现知识的拓展和提高,让课堂效率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接地气,贴近生活。
小学品德教学本就是一门提高人综合素质和品德修养的课程,这门课程给小学生带来的影响将会是终身的,因此要提高品德课程的课堂效率,所有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刘钰元,黄发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J].新课程学习,2012(12).
(作者单位 遼宁省辽阳市辽阳县甜水满族乡河沿
小学)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