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诗,朗读是歌

2014-07-05 22:37吴爱霞
俪人·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意境美朗读情感教育

吴爱霞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提醒我们的广大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认识朗读的价值,发挥朗读的作用。做好了朗读这个环节,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大量反复地朗读,不仅能读出它的语气、语势、语调,读出它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深刻了解文章中字词间的关系;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主次关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朗读 语气语势 意境美 思想感情 情感教育 价值 作用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就非常强调朗读、感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就是常用的读书之道。当代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也曾撰文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语文教学中读是第一要义,以读为基础,方能形成和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当然,朗读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自读与范读相结合,齐读与个读相结合,讲前读与讲后读相结合,朗读与背读相结合等等,不拘形式。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以朗读为媒介,充分认识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发挥朗读的作用。

一、通过朗读,提升语文基础。

读准字音,读清句意,熟读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在朗读的初始阶段,对一些字、词的认读,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同时这些文学作品作为朗读材料被师生仔细分析,深入体会,并通过朗读加以再创作。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字词搭配习惯,语言规律等问题都在潜移默化中迎刃而解,学生不但可以在说话中对照、应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还可以在写作时模仿、学习名家的文笔,从而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水平。

二、通过朗读,领略语气语势。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頌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文章。文章的感情基调是热情奔放的,语言是气势磅礴的。这样的文章不大声朗读,不用高亢激越的语调读出来,就不足以让人感受天下第一鼓的气势和力量,不足以感受黄土高原人民的激越、奔放和对生命的热望。如第七段采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为我们描绘了安塞腰鼓打起来的那种恢弘的场面。这时的朗读语速要快、语调要高昂激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刻领略文字背后那激昂的气势和蓬勃的生命力。

三、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意境美。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运用大量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创造了一个个优美的意境。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和美感。如在《春风图》中,文章就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而写春风这一特点的时候,又是通过触觉、嗅觉、听觉把无形的春风表达的有形、有声、有色、有香味,甚至还有情。而这些都只有让学生多读几遍,才能读出它的味道。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这一段时,不仅要让学生注意停顿、速度、节奏,更要注意语调、语气,在读到“母亲的手”“抚摸”这些词语时要语重而情深,令人觉得温煦而舒坦;在读到“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酝酿”这些词语时应读重音,给人嗅觉上的美感,仿佛能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气息;还有“清脆”“宛转”“应和”“嘹亮”这些词语也要读重音,使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春天交响曲。

四、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一般来说,语文课本上所选的文章感情都是比较丰富的。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朗读课文是相辅相成的。朗读有助于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体会越深刻,朗读就越有感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不但指课文整体,而且指一字一句。如《羚羊木雕》中的“那只羚羊哪儿去啦”一句,要读出妈妈当时的心情,就要联系全文好好体会。读过全文会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是“从非洲带回来的”,是家里的一个宝贝,妈妈的脾气又是那样沉不住气,一旦发觉女儿桌子上不见了羚羊,那是什么心情?是惊恐的、着急的,再调动生活经验,假如丢了钱包,一个人是什么心情,这样才能把这个句子的感情读出来,以情带声。

五、通过朗读,加强德育渗透。

现实生活纷繁复杂,现代学生也面临着各种干扰,各种诱惑。因此学生的德育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教育工作者,大家都感到茫然失措。而语文教学在这方面就有它独到的优势,因为语文的教学内容是和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所以语文课文的朗读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家知道,青少年对世界的认识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他们乐于接受在感性基础上悟出的道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充分利用这个特点,通过朗读,通过声音的情感再现,让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读朱自清的《背影》时,学生初读课文可能对文章并没有什么感触,甚至可能有学生会对“那肥胖的,青布马褂,黑布棉袍的背影”的描写感到好笑。那好,我们就再指导学生调整情绪状态,进入角色去朗读。对课文中父亲背影的一段描写,反复朗读。读着读着,学生的思想感情就发生变化了,脸色庄重了,声音低沉了,文章中父子情深就被读出来了。学生们被这父子深情深深地打动了,有的学生想到了雨中家长为“我”送伞;有点学生想到寒冷的冬晨,母亲为“我”准备的热乎乎的早餐;有的学生想到炎热的夏夜“我”在睡觉,母亲在床边为“我”摇扇纳凉……他们原本以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父母理所应当的,现在才深刻的体会到这看似简单的、平凡的一个个不经意的动作,无不包含着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关爱、怜爱、疼爱、慈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也油然而生了。相信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会常怀感激之心去对待父母、对待家人、对待社会、对待国家。再也不会觉得别人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再也不会觉得别人都对不住自己,而是主动地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分忧解难。

语文是诗,朗读是歌。我们要充分认识朗读的价值,发挥朗读的作用。做好了朗读这个环节,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朗读,深刻了解字词间的关系,理解句子的含义,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主次关系,还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猜你喜欢
意境美朗读情感教育
美术教学中“古诗配画”教学探微
三维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