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香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训练 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206-02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一个人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阅读了荟萃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在小学开展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阅读的延续与发展,而且能够引起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阅读任何文章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须有所领会,可以练习写作的借鉴……"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阅读文章要从中学习习作技巧,形成阅读文章中的读写结合。
小学阶段可分成低中高三个等级,阅读训练的重点是随年级的不同而变化的。
一、低年级的词句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抓重点词语,读懂句子,并且要引导学生注意词与句,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如《丑小鸭》一课,是讲一只丑小鸭由于外貌长得丑,自出世起就受到欺负,然后被迫离家出走,历经重重磨难后变成一只漂亮的白天鹅的事。课文从三个方面讲丑小鸭与其他鸭子的不同,比别的鸭子出世晚,是过了好几天才钻出来的,是"剩下"的最后一个,而且还是一个特别大的蛋,出生后"又大又丑",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从而大家都叫它"丑小鸭"。可以想象它不被哥哥姐姐所喜欢,甚至受到欺负。因此,它只好离开了家,白天躲了起来,晚上出来找吃的,冬天被"冻僵",幸亏被农夫带回了家,后来从湖里的影子发现自已是一只漂亮的白天鹅。这样的阅读训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能从阅读中学到语句之间的联系,为中年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中年级的"巧仿妙鉴"训练
写人的文章可以从拟题、结构写法、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的运用等方面去仿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的阅读教学,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的重点语句可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样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也可以从人物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方面去描写。小练笔:在黑暗废墟中的阿曼达想了什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通過巧仿妙鉴,寻求一个新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取他人之"米",来做自己所食之"饭",熟练地运用素材,用完整的结构,流畅的语言描述出来,完美地表现主题,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三、高年级的综合训练
有感而发,笔端留香。激发学生情感的波澜,学生真实的外部世界和真实的内心世界,总是与众不同的,而且是多变的,外界的新事物不断地刺激,使他们不断地发现,产生新的感受和认识,也会迸发出习作的火花。如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对瘫痪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直到母亲去世,儿子才知道母亲身患重病。在谈感受时,我用红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正楷的"爱"字,然后说"老师是用板书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世上的爱有很多种,有慈祥的母爱,严格的父爱……,每一种爱都是用汗水、心血乃至生命浇灌的,作者史铁生的母亲就是用生命去爱着作者,所以老师用红色粉笔写了这个爱字,此时,我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给学生提供写作机会,引导他们去回顾,感受体味,心中始终涌动着一拨又一拨的情感潮水。有了这样的基础,作文时学生的情感就会不由自主地从笔端流淌出来,一篇篇优美的,抒发真情实感的文章也就产生了。
程端礼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中谈到作文要读韩愈的文章时说:"日孰读一篇或二篇,亦需百遍成诵,缘一生靠此为作文骨文也,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要想笔下生日月,非从阅读开始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