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2014-07-01 02:44林琦璋
考试周刊 2014年33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以生为本教学方法

林琦璋

摘 要: 如何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在数学课上“动起来”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提出可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数学课堂气氛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实验和实践让学生动起来;通过质疑让学生动起来;采用新理念、新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以生为本 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核心教学理念,目标是进一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新的数学教材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以生活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习惯。如何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成为数学知识的探究者,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动”起来。那么如何让他们“动”起来呢?下面我结合在学习、观摩优质数学课展示及平时教育教学中的感悟,与各位同行交流、学习。

一、通过打造和谐民主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合作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参与者。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探究、交流、展示的平台,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鼓励、促进学习,并与老师一起共同探求知识;学生在学习、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与老师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学者、研究者关系。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处理好这样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放开手脚参与到学习中,始终处在老师的威严下而怕这怕那,也就不可能有活力了。

我在听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时,观察到一些老师一到教室就与学生亲切地交流,课堂上学生十分积极;如果与学生没有平等地交流,学生就会感到老师的威严,就会被动地学习。记得我第一次走上讲台时,露出威严的神情,本想把一堂数学课开展得有色有生,没想到事与愿违,学生只是静悄悄地听,没有人发言,没有人讨论,更没有人提出问题,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周,学生开始躁动、厌学。我及时了解到此情况,想办法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营造和谐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数学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对数学也有了一种特殊感情。

二、通过一些实验和实践,让学生动起来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服务于生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升华、应用。学生如果能“身临其境”,则应说是数学教育的初衷,所以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课让学生动起来。

例1:在教学“数据的收集”一节时,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在班上开展评选活动,主题是“我心目中的学习榜样”。评选之前,告诉学生基本的评选规则,并设置讨论环节:评选怎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然后指导学生填写选票、唱票、计票、统计结果等,在这一过程中,适当讲解有关频数和频率的概念。如果教学时间许可,则可以四人为一组,设置一个抛掷硬币的游戏环节,根据需要指导学生设计一份统计表,在表格里面录入正面和反面的频数和频率。最后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各小组学生开始讨论起来。

例2: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向学生提供纸板三角形,把三角形剪下,学生通过拼拼凑凑,发现了结论。于是定理的获得便水到渠成,同时定理的证明方法和思路也在学生的拼凑中形成。学生兴奋不已,思维极其活跃。这样,整节课学生都是在动手、动脑中度过的,有效调动了每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通过质疑,让学生动起来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引导学生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使学生处于强烈的求知、探索状态,从而让学生动起来。

例3:学生在刚学完全等三角形之后,见到如下题目会满不在乎。

已知:如图1,AD与BC相交于点E,BE=CE,AE=DE,求证:△ABE≌△DCE。

但如果把问题的结论改变,那么要证明△ABE≌△DCE,需要哪些条件?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即把学生的定向思维变为多向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寻找解题途径。

将题目的已知条件与求证进行部分交换,既能得到一个逆命题,又能让学生学会思考,寻求、得出结论。

例4:已知:如图2,在△ABC中,AB=AC,AD平分∠BAC,求证:AD⊥BC,BD=CD。

变化1:已知:如图2,在△ABC中,AB=AC,BD=CD,求证:AD⊥BC,AD平分∠BAC。

变化2:已知:如图2,在△ABC中,AB=AC,AD⊥BC,求证:BD=CD,AD平分∠BAC。

这样一组题目,不仅让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理解加深了,而且练习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同时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探索;并从中引导:这三个题目之间关系如何?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既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又为后面学习等腰三角形中“三线合一”埋下了伏笔。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问题,因为数学教学就是问题教学,这些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它们不仅能促使学生主动探求新知,发现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还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采用新理念、新方法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让学生学会学习,从维持性学习转变为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具体来说,数学教育要尊重和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所以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性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变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创新教学法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更有活力,更有生机。

例5:在教学“平行线特征”一节时,教师在平行线识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把“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倒过来叙述,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作为一个猜想,让每个学生在准备好的平行格纸上任意画截线,用量角器度量一下,验证猜想是否正确。通过验证,学生发现,不论怎样改变截线的位置,在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同位角都是相等的,说明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也就是“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成立,可以应用它解决问题。接着,在教师引导下,推出平行线的其他两个特征。即“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对于初中学生的好胜心理特征,教师需要有充分的认识,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教学教法,因势利导,顺水推舟,才是对待好胜心理的上策。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的方法还有许多,以上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体会和心得。如何设计初中数学课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动起来,仍需继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刘良慧,张先华.教育观念的革命.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endprint

摘 要: 如何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在数学课上“动起来”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提出可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数学课堂气氛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实验和实践让学生动起来;通过质疑让学生动起来;采用新理念、新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以生为本 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核心教学理念,目标是进一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新的数学教材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以生活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习惯。如何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成为数学知识的探究者,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动”起来。那么如何让他们“动”起来呢?下面我结合在学习、观摩优质数学课展示及平时教育教学中的感悟,与各位同行交流、学习。

一、通过打造和谐民主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合作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参与者。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探究、交流、展示的平台,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鼓励、促进学习,并与老师一起共同探求知识;学生在学习、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与老师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学者、研究者关系。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处理好这样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放开手脚参与到学习中,始终处在老师的威严下而怕这怕那,也就不可能有活力了。

我在听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时,观察到一些老师一到教室就与学生亲切地交流,课堂上学生十分积极;如果与学生没有平等地交流,学生就会感到老师的威严,就会被动地学习。记得我第一次走上讲台时,露出威严的神情,本想把一堂数学课开展得有色有生,没想到事与愿违,学生只是静悄悄地听,没有人发言,没有人讨论,更没有人提出问题,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周,学生开始躁动、厌学。我及时了解到此情况,想办法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营造和谐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数学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对数学也有了一种特殊感情。

二、通过一些实验和实践,让学生动起来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服务于生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升华、应用。学生如果能“身临其境”,则应说是数学教育的初衷,所以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课让学生动起来。

例1:在教学“数据的收集”一节时,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在班上开展评选活动,主题是“我心目中的学习榜样”。评选之前,告诉学生基本的评选规则,并设置讨论环节:评选怎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然后指导学生填写选票、唱票、计票、统计结果等,在这一过程中,适当讲解有关频数和频率的概念。如果教学时间许可,则可以四人为一组,设置一个抛掷硬币的游戏环节,根据需要指导学生设计一份统计表,在表格里面录入正面和反面的频数和频率。最后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各小组学生开始讨论起来。

例2: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向学生提供纸板三角形,把三角形剪下,学生通过拼拼凑凑,发现了结论。于是定理的获得便水到渠成,同时定理的证明方法和思路也在学生的拼凑中形成。学生兴奋不已,思维极其活跃。这样,整节课学生都是在动手、动脑中度过的,有效调动了每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通过质疑,让学生动起来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引导学生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使学生处于强烈的求知、探索状态,从而让学生动起来。

例3:学生在刚学完全等三角形之后,见到如下题目会满不在乎。

已知:如图1,AD与BC相交于点E,BE=CE,AE=DE,求证:△ABE≌△DCE。

但如果把问题的结论改变,那么要证明△ABE≌△DCE,需要哪些条件?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即把学生的定向思维变为多向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寻找解题途径。

将题目的已知条件与求证进行部分交换,既能得到一个逆命题,又能让学生学会思考,寻求、得出结论。

例4:已知:如图2,在△ABC中,AB=AC,AD平分∠BAC,求证:AD⊥BC,BD=CD。

变化1:已知:如图2,在△ABC中,AB=AC,BD=CD,求证:AD⊥BC,AD平分∠BAC。

变化2:已知:如图2,在△ABC中,AB=AC,AD⊥BC,求证:BD=CD,AD平分∠BAC。

这样一组题目,不仅让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理解加深了,而且练习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同时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探索;并从中引导:这三个题目之间关系如何?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既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又为后面学习等腰三角形中“三线合一”埋下了伏笔。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问题,因为数学教学就是问题教学,这些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它们不仅能促使学生主动探求新知,发现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还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采用新理念、新方法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让学生学会学习,从维持性学习转变为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具体来说,数学教育要尊重和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所以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性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变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创新教学法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更有活力,更有生机。

例5:在教学“平行线特征”一节时,教师在平行线识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把“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倒过来叙述,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作为一个猜想,让每个学生在准备好的平行格纸上任意画截线,用量角器度量一下,验证猜想是否正确。通过验证,学生发现,不论怎样改变截线的位置,在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同位角都是相等的,说明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也就是“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成立,可以应用它解决问题。接着,在教师引导下,推出平行线的其他两个特征。即“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对于初中学生的好胜心理特征,教师需要有充分的认识,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教学教法,因势利导,顺水推舟,才是对待好胜心理的上策。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的方法还有许多,以上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体会和心得。如何设计初中数学课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动起来,仍需继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刘良慧,张先华.教育观念的革命.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endprint

摘 要: 如何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在数学课上“动起来”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提出可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数学课堂气氛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实验和实践让学生动起来;通过质疑让学生动起来;采用新理念、新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以生为本 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核心教学理念,目标是进一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新的数学教材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以生活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习惯。如何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成为数学知识的探究者,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动”起来。那么如何让他们“动”起来呢?下面我结合在学习、观摩优质数学课展示及平时教育教学中的感悟,与各位同行交流、学习。

一、通过打造和谐民主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合作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参与者。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探究、交流、展示的平台,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鼓励、促进学习,并与老师一起共同探求知识;学生在学习、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与老师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学者、研究者关系。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处理好这样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放开手脚参与到学习中,始终处在老师的威严下而怕这怕那,也就不可能有活力了。

我在听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时,观察到一些老师一到教室就与学生亲切地交流,课堂上学生十分积极;如果与学生没有平等地交流,学生就会感到老师的威严,就会被动地学习。记得我第一次走上讲台时,露出威严的神情,本想把一堂数学课开展得有色有生,没想到事与愿违,学生只是静悄悄地听,没有人发言,没有人讨论,更没有人提出问题,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周,学生开始躁动、厌学。我及时了解到此情况,想办法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营造和谐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数学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对数学也有了一种特殊感情。

二、通过一些实验和实践,让学生动起来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服务于生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升华、应用。学生如果能“身临其境”,则应说是数学教育的初衷,所以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课让学生动起来。

例1:在教学“数据的收集”一节时,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在班上开展评选活动,主题是“我心目中的学习榜样”。评选之前,告诉学生基本的评选规则,并设置讨论环节:评选怎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然后指导学生填写选票、唱票、计票、统计结果等,在这一过程中,适当讲解有关频数和频率的概念。如果教学时间许可,则可以四人为一组,设置一个抛掷硬币的游戏环节,根据需要指导学生设计一份统计表,在表格里面录入正面和反面的频数和频率。最后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各小组学生开始讨论起来。

例2: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向学生提供纸板三角形,把三角形剪下,学生通过拼拼凑凑,发现了结论。于是定理的获得便水到渠成,同时定理的证明方法和思路也在学生的拼凑中形成。学生兴奋不已,思维极其活跃。这样,整节课学生都是在动手、动脑中度过的,有效调动了每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通过质疑,让学生动起来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引导学生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使学生处于强烈的求知、探索状态,从而让学生动起来。

例3:学生在刚学完全等三角形之后,见到如下题目会满不在乎。

已知:如图1,AD与BC相交于点E,BE=CE,AE=DE,求证:△ABE≌△DCE。

但如果把问题的结论改变,那么要证明△ABE≌△DCE,需要哪些条件?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即把学生的定向思维变为多向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寻找解题途径。

将题目的已知条件与求证进行部分交换,既能得到一个逆命题,又能让学生学会思考,寻求、得出结论。

例4:已知:如图2,在△ABC中,AB=AC,AD平分∠BAC,求证:AD⊥BC,BD=CD。

变化1:已知:如图2,在△ABC中,AB=AC,BD=CD,求证:AD⊥BC,AD平分∠BAC。

变化2:已知:如图2,在△ABC中,AB=AC,AD⊥BC,求证:BD=CD,AD平分∠BAC。

这样一组题目,不仅让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理解加深了,而且练习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同时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探索;并从中引导:这三个题目之间关系如何?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既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又为后面学习等腰三角形中“三线合一”埋下了伏笔。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问题,因为数学教学就是问题教学,这些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它们不仅能促使学生主动探求新知,发现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还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采用新理念、新方法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让学生学会学习,从维持性学习转变为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具体来说,数学教育要尊重和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所以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性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变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创新教学法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更有活力,更有生机。

例5:在教学“平行线特征”一节时,教师在平行线识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把“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倒过来叙述,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作为一个猜想,让每个学生在准备好的平行格纸上任意画截线,用量角器度量一下,验证猜想是否正确。通过验证,学生发现,不论怎样改变截线的位置,在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同位角都是相等的,说明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也就是“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成立,可以应用它解决问题。接着,在教师引导下,推出平行线的其他两个特征。即“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对于初中学生的好胜心理特征,教师需要有充分的认识,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教学教法,因势利导,顺水推舟,才是对待好胜心理的上策。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的方法还有许多,以上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体会和心得。如何设计初中数学课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动起来,仍需继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刘良慧,张先华.教育观念的革命.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以生为本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利用交互电子白板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发挥后勤服务育人的作用,培育合格的高职大学生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及增效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问题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