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本土化策略

2014-07-01 12:53王兆龙
考试周刊 2014年33期
关键词:本土化语文课程课程标准

王兆龙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中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如下描述:“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本文阐述了语文教学的本土化策略,以将语文学习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活动课程与学校所处的地域特征、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新形式、新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语文教学本土化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课程建设的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这里所说的本土化应该理解为过程而不是目的,指一个事物为了适应当前所处的环境而做出的变化,通俗地说就是入乡随俗,语文教学的本土化就是将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相结合。本土文化,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及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本土文化是这个地方人民群众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这个地方人们存在的理由和方式,是这片土地的血脉和灵魂。如何将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合理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是新课程改革下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许多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无法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地学习语文,形成语文认知上的割裂现象,造成语文学习的低效甚至无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平时能言善辩,深受同学欢迎,可是课堂上常常语无伦次,漏洞百出;有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体验深刻,可是无法准确理解一些典型的文学形象;有的学生眼光犀利,评价身边的人、事往往能一针见血,可是在写作中却无法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有的学生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却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言不由衷”、“词不达意”是他们普遍的苦恼。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摆脱这样的苦恼,我们认真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认为学生的母语习得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将获得的母语信息符号转化为内语言,然后将内语言经过整合加工后又以自己的语言信息符号外化,形成听说读写的认识表达过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母语习得首先应用方言语音符号、地方语法习惯的形式,因此,如何将方言语音、地方语法在学生内语言整合过程中规范为普通话的语音语法规范,扫除学生的学习障碍,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做的。如何通过对本土文化的学习与利用,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更是我们必须做的。

二、语文教学的本土化策略

这次研究是在新课标视野下的研究,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统帅,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从学生特点出发,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对课文的分析和对“本土文化”的分析联系起来,将本土文化渗透在教学各个阶段,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成为一个整体。基于这些,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1.开设具有本土特色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1)研究方言。让学生收集整理本地方言词汇,然后和普通话进行比较,发掘本地方言的语言特色。(2)研究本地俗语、农谚。不仅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更能让他们从中学到很多知识,提高语文学习兴趣。(3)收集、整理本地民间传说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当地人民的价值观,帮助他们理解其中蕴含的理想情操,在此基础上形成稳定的、独立的人格倾向,还可以让他们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从而在写作中体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思想。

2.编写具有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

(1)将最具本土特色的文化写入校本课程。如始祖文化、姓氏文化、城市文化、民族文化等,让学生接受本土化文化的精髓,培养人文情怀。(2)收集、整理本地民歌、戏曲歌词等,发掘地方文化特色。(3)收集、整理当地历史文献资料、名人著作、家谱族谱等。

3.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活动

(1)在学校显要处悬挂、张贴本地名人画像,并配以简要介绍,让他们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2)定期开展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报告、讲座,让学生加深对地方文化的了解,提高兴趣。(3)组织学生到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景点、文化馆、纪念馆实地参观、学习,增长见识,开阔视野。(4)让学生参与到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各种文化活动中,进行社会实践学习,接受本土文化的熏陶。

将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应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融本土文化于语文教学”是一个既陈旧又崭新的概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巧妙融入本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感悟力,培养个性和创新意识,培养语文实践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本土文化,增加本土文化课程,可一定程度地解决语文课程内容枯燥、思想空洞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有新的发展思路,一味强调语文的人文性或工具性都是不合适的,只有结合工具与文化的双方面特性,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让语文真正走入生活,语文教学理念才会越来越完善,语文课在课程设置中的定位才会越来越清晰。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土化语文课程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