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小琼
义务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学好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掌握好地理知识尤为重要。现有的课程设置模式为:七至八年级开设地理课程,并于八年级下学期参加小中考。作为语、数、英、生、政、史、地、体、音、美、劳技、信息、心理健康诸科中的一员,每周的课堂授课时间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最重要途径。因此,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地理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有如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初中地理教师要适时展示自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学高为师”,毋庸置疑,拥有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是每一位地理科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笔者认为教师基本功的展示与初中学生的特点密切相关。初中地理知识中的很大一部分难度较低,只要学生“想”学,就会取得好的成绩。“亲其师,信其道”,七、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对教师的认同程度。当学生看到老师熟练地勾勒出各大洲的轮廓或迅速而精确地画出中国政区图时,敬仰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当学生以崇拜心态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注意力会更集中,听课效率会大大提高。所以,合格的地理教师要苦练教学基本功,板书、板图、板画等基本功都要过硬。适当的时候利用板图、板画,可使知识简洁明了。如五带的划分,画简图,图上标注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则学生对五带的范围、分界线一目了然,再加以适当启发,学生就可掌握好这方面知识。再者,适时展示还意味着展示要“适可而止”,教师展示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不可为展示而展示,要把握展示的时间,“漏一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要留空间给学生,而不是教师的“个人秀”。如稍易的简笔画,教师的展示旨在抛砖引玉,学习“七大洲”、“四大洋”时,请学生参与一笔画世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合理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编撰的教材有不同版本,如人教版、中图版、湘教版等。教材编写者为了前后逻辑及知识的连贯性会增加一些知识,教师在授课时要依据课标设置重难点,做到详略得当。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时,要明确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教材中“众多的河湖”这一框题要以“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为重点,“黄河的治理”要以“黄河的环境问题和治理”为重点,“长江的开发”应以“长江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为重点。每一专题的介绍不必面面俱到,但要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运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根据不同知识要点的特殊性,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一,要根据认知规律,结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中采用适当教学方法。如七年级学生在学习“地球、地图”这一部分知识时,因这部分知识过于抽象和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所以要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双边教学活动,可以用地球仪或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直观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其二,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之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一节内容时,可结合平潭综合试验区规划之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方面知识。其三,依据课标设计简明扼要的学案,让学生先学后教。“告诉我的,我会忘记;动手去做的,我会记得……”学生自主完成学案后,则听课效率更高。学案必须由教师亲自编写或认真筛选,决不可将市面上的练习不加筛选就用之。其四,运用比较法学习易混淆的知识点。如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可以用以下表格。
地球的运动
四、关注学生的课堂吸收程度,调整教学进度
在教学计划中,往往会把某一部分内容归结到一个课时,这样导致全市乃至全省统一的教学设计忽略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同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有快有慢,在现有班级人数下,为保证及时掌控课堂,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不超过二十分钟,教师就要对之前授课的内容进行提问,已掌握同学以举手为标志,四人小组中已掌握知识的同学可指导尚未理解的同学。这时教师可粗略估算已掌握知识的人数,决定是否放慢授课进度。研究表明,指导他人,可对自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起到巩固的作用,受到指导的学生能及时查缺补漏,紧跟学习进度。课后教师要随机询问几位同学,对本节课有哪些建議,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反思。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苦练基本功,不断完善自我,以生为本,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