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叛后的回归

2014-06-30 22:14冯小妮
作家·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叛逆回归

摘要 小说《分手信》通过描述主人公约翰在爱情、亲情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由叛逆到回归的成长历程,宣扬了传统的道德体系,体现了回归传统价值观的诉求,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本文通过对这部小说的解析能更深刻地了解美国主流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关键词:传统价值观 叛逆 回归

引言

小说《分手信》是著名的美国作家尼古拉斯·斯帕克思(NichoIas Sparks)的一部纯爱小说。小说《分手信》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细腻、真挚、唯美但又略带伤感的爱情故事。小说集中体现美国南方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对宗教的虔诚、对爱情的向往以及对家庭成员的关怀,正如本书封面所总结的“离开,才是真正的爱”,一句简单的话语直击内心深处,让人深刻感悟到小说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与人生起伏,带领我们去寻找爱的真谛。

一 尼古拉斯·斯帕克思及作品简介

尼古拉斯·斯帕克思是美国著名畅销小说家。他的作品曾7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的榜首。其作品全美发行量超过5000万册,并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35個国家和地区发行,海外销量超过1000多万册。

小说《分手信》是斯帕克思的第11部小说。故事讲述的是生长于单亲家庭的约翰与父亲难以沟通,整天过着放纵混乱的生活。一天他终于意识到了这样的人生毫无意义,于是选择参军入伍。入伍后的约翰成长蜕变,并且在回家休假期间结识了清纯善良的莎文娜。约翰通过莎文娜,不仅重新认识了自己和爱情,更在莎文娜的帮助下正视了父亲的社交障碍。之后约翰去海外服兵役,两人的爱只能通过信件来传递。经过漫长等待,就在约翰即将退伍,两人终将要在一起时,“911”事件爆发,约翰为了实现军人的使命和自身价值观,他与战友们毅然决然地决定重新回到队伍中。两人虽然相爱,但还是因为距离,爆发了一次次的争吵,最后,这段异地恋情终因莎文娜的一封分手信而画上句号。当战火告终,约翰返乡时知道莎文娜还爱着他,但是她却选择了嫁给一直爱她的提姆,并一起照顾提姆患有自闭症的弟弟,而此时提姆患上了黑肿瘤垂危病榻。约翰这才得知莎文娜分手的真相,最终将父亲的大部分钱币卖了匿名捐给提姆治病,让他们继续生活下去,而自己选择离开莎文娜永不再见面。

小说讲述的是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在艺术形式上也并无突出的创新,却成为《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冠军,此后改编的同名电影在上映当周甚至超过了《阿凡达》的票房。这些惊人的成绩并非出自偶然,而是因为这部小说当中,虔诚的宗教信仰、纯洁美好的爱情、无法割舍的亲情都引发了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重新思考以及回归地呼唤。约翰与莎文娜这一对完美恋人及道德英雄的形象,就是美国传统价值观的代表。人们对这部小说的认同与喜爱,其实是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以及渴望回归的体现。

二 小说中体现的传统价值观

《分手信》中男主人公约翰最初的形象就是美国在六、七十年代的叛逆青年,这一时期,美国传统的价值观念被“文化革命”颠覆。但之后人们开始怀念传统的文化和社会道德秩序,对种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开始感到厌倦。保守主义者成为这种道德回归的领军者,开始了向过去好时光的回归,这种道德回归时代一直延续至今。因此约翰对情感的重新认识,与父亲关系的重建以及自身的成长蜕变都体现出了回归传统的诉求,也深刻反映出约翰自身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1 混乱的短暂关系到遥望明月的纯爱

约翰与莎文娜的爱情故事是整个小说的主线,两个人至纯至爱的关系正是传统的爱情观与道德观的体现。在莎文娜之前,约翰没有过认真的恋爱关系。“跟几十个女人约过会”,“大部分都是没有什么意义或记忆的短暂关系”,“我利用女人,也让她们利用我,不会投入真感情”这些是约翰对自己经历过的男女关系做出的描述。这些行为表现出的都是年轻一代对传统的反叛。但是随着这一代人的成长并步入主流社会,传统的保守主义开始回归,带来对童贞、爱情、善良等传统美德观念的重新确认。约翰从没有认真恋爱过的叛逆青年到明白“离开才是真正的爱”的成熟男人这一过程,正是作者对叛逆之后回归传统美德的肯定和宣扬。

两人的相识开始于沙滩上的偶遇,对莎文娜的初始印象中,约翰并没有特别强调美丽漂亮,而是多次提到了莎文娜给他“友善”、“体贴”的感觉。在对莎文娜的梦想进行描述的时候,约翰说到“她的梦想很简单、平凡,不外乎结婚、成家之类很基本的事”。斯帕克斯所塑造的莎文娜是一位体贴温柔、纯真善良,具有传统美德的女性。她成长的家庭也是这样:母亲是全职家庭主妇,热心公益,父亲是学校历史老师,还是教会执事。父母关系很好,结婚25年还如胶似漆。莎文娜及母亲的这种女性形象是传统婚姻、家庭的伦理道德观念的代表,也是对女权主义的反对。这种形象似乎在暗示,这样的女性才能得到男性的尊重和爱。两人在认识以后,通过聊天相互了解,学习冲浪,一起看月亮,去当地人喜欢的餐厅吃饭聊天,在分别之后以书信联系,这些都是作者所肯定的纯爱,而不是为了挑战传统性观念和道德。特别是故事结尾,约翰虽然还爱着莎文娜,但是出于对莎文娜和提姆婚姻的尊重,约翰选择了帮助提姆治病,并离开莎文娜。作者通过约翰的选择传递出“离开,才是真正的爱”这一观念,这种对婚姻关系的尊重也是传统美德的重要部分。在小说的结尾,约翰遥望莎文娜,两人同时抬头遥望天上明月,似乎回到再度重聚的美好时光。约翰经历与莎文娜的这段感情,真正认识了爱情,人生也得到了升华。约翰的这种转变正是作者所期望的传统美德的回归。

2 叛逆少年到回归家庭

除去从爱情这一主线上体现回归传统的诉求,约翰与父亲之间关系地改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两人从约翰叛逆时期的紧张关系到相互理解的这一转变过程,也是传统道德回归的过程。

约翰与父亲的共同爱好是收集钱币。但进入青春期后,约翰与父亲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约翰认为是父亲收藏钱币这一爱好带来家庭经济的困难,让他在与同龄人交往中感到自卑,与朋友渐渐疏远。约翰把这些都怪罪到了父亲的头上,并且和一些坏学生混在一起,逃学抽烟打架,并在高中毕业后不再升学。在父亲想用钱币这个两人唯一可以讨论的话题重新进行沟通的时候,约翰大吼父亲,说自己痛恨钱币收藏,这让父子之间唯一的共同爱好和交流也消失了,而对于这些隔阂,约翰也并不在乎。年轻一代对父权的反叛,家庭观念的淡薄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参军后,约翰渐渐变得成熟起来,他不再抵触父亲,而是试着去接受父亲,与父亲交流。之后,在莎文娜的帮助下,约翰开始重新认识父亲,明白了父亲的不善言语、对钱币收藏的执着其实都与患有亚斯博格症候群有关。这让约翰真正了解了父亲,也成为父子关系的突破点。约翰之所以深深爱着莎文娜,不仅仅是因为莎文娜是自己的恋人,更因为莎文娜在自己与父亲的关系中饰演的桥梁角色。不同于一些文学影视作品中年轻人为了爱情叛逆家庭的描写,《分手信》中的爱情因对方对家人的关爱而更加稳固真挚。

约翰与父亲的关系最初就是60年代女权主义导致道德秩序丧失的表现:离婚率增高,单亲家庭增多,子女挑战父权权威,家庭成员关系冷漠,老人孤单寂寞。而这些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于是人们又开始向往严谨、责任、家庭的神圣等这些传统价值观念,渴望道德秩序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于是小说安排了约翰在家庭亲情上的回归,重建了传统的家庭秩序。约翰和他父亲的相处情节,正是当时人们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渴求,是重新构建和谐社会,道德社会的重要体现,也是值得现在当下很多年轻人学习的地方。

3 无所事事的小混混到为国奉献的好军人

约翰除了在爱情与亲情上变得成熟懂事,在自身的社会角色上也从叛逆回归到传统。

高中毕业后,约翰没有去大学读书,而是“留在家乡,从一个烂工作换到另一个烂工作,每天喝啤酒闲晃,尽量推卸一切可能的责任。”但是每天蒙混度日让约翰也渐渐觉得人生无趣。一日,他终于惊觉自己不想再这样虚度青春,于是选择了加入了美国陆军。

约翰在军队里学到了为自己负责。休假回家乡的时候,他也不再混迹于酒吧,这与以前那个叛逆的小混混已经全然不同。在与莎文娜相识的时候,约翰已经是一个成熟、个性正直的男人,也正是这种转变,才得到了莎文娜的爱,也得到了义工提姆的尊重,这不仅仅是主人公约翰反叛后重新树立自己的爱情观、道德观以及社会观,其也深刻反映出作品对军人的赞美,对勇敢、自我牺牲的勇士精神的最佳阐释。主人公约翰付出的是大爱,是无私高尚纯洁的爱,他只希望他爱的人能够得到最大的幸福而不是独自拥有,也许这才是爱的真谛,这才是真正的爱。

约翰在社会责任上回归传统的最大体现就是在“911”事件之后。约翰感到不只是满腔热血要报效祖国,在自己身上还有友谊与责任。本来准备年底退伍回家与莎文娜团聚的约翰和队友们决定自愿再服役两年。

根据罗伯特·贝拉(Robert N. Bellah)在其名著《心灵的习性》观点,美国的历史传统是根深蒂固的基督教和深厚的共和主义。作家斯帕克思将老旧的爱情主题放进了與当时息息相关的“911”事件中,使原本简单的爱情故事变的流离复杂,主人公单纯的爱情故事融入为国奉献的抉择,不仅能够深刻反映出约翰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强烈反映出约翰的爱国情怀和自身的社会价值观。共和主义要求为公共利益尽心尽力,宗教主义要求为政府观念个人自愿参与。也就是说,在讲求个人价值追求的同时,个人对家庭、社群、国家和上帝负有责任。这里,约翰的选择就是在传统观念地影响下,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对自己的社群和国家承担起责任。尽管这也成为了与莎文娜分手的主要原因,但对约翰这一形象的塑造确确实实是正面的,是值得称赞的。

结语

整部小说借助约翰这一主要角色的塑造,传达出作者重塑传统价值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这一诉求。约翰在亲情、爱情及社会责任上体现出来的转变都表明:从一个男孩成长为真正的男人,需要找回曾经丢弃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在经历了政治文化多元化发展的20世纪最后几十年之后,美国人正在重新找回被一批人丢弃的传统价值观,并重塑他们在美国大众心目中的地位。这部小说正迎合了这种诉求。它重新肯定了传统道德,宣扬了60年代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正是基于此,它才能够深得人心,成为畅销排行榜冠军。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价值观渐渐被人们所忽视。但是,对纯洁的爱情、珍贵的亲情及社会认同感的追求,仍然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分手信》这本小说进行解读,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当代美国的社会文化及主流思想。

参考文献:

[1] 徐海娜:《影像中的政治无意识——美国电影中的保守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2] [美]尼古拉斯·斯帕克思:《分手信》,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 林濂瑜:《弱势与独立的形象重叠——小说〈分手信〉中父亲的人物分析》,《芒种》,2012年第2期。

[4] [美]罗伯特·贝拉等:《心灵的习性:美国人生活中的个人主义和公共责任》,三联书店,1991年版。

[5] 范司永:《回归传统价值的激情诉求——评〈阿甘正传〉的主题意蕴》,《襄樊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冯小妮,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旅游与文化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叛逆回归
成长之痛
心病还须心药医
叩问灵魂的乐章
师生冲突中遇到学生挑衅,怎么办?
那些“叛逆”的姑娘,只是比你更了解自己而已
允许他更“叛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