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写实小说中的民俗文化

2014-06-30 19:29王娟
作家·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小说作品民俗文化

摘要 乡土写实小说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坛新兴的小说流派,也称为早期小说流派,这一小说流派的作品主要以农村为背景,其内容极具乡土特色,尤其是其中的民俗文化氛围较为浓厚。本文结合乡土写实小说家的作品,对乡土写实小说概况、写实小说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乡土小说中的民俗文化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为今后乡土写实小说作品中的民俗文化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乡土写实 小说作品 民俗文化

乡土写实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兴起,到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这时期的小说特点是以农村题材为主,内容丰富且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说其内容丰富在于作品中除了对人物形象和环境进行描述外,還融汇了不同地区的山川风物和民俗民风,由于不同作家写出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从而使不同地方特色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景观呈现出相交融的特点,而这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乡土文学的标志。因此,乡土写实小说中的民俗文化对小说有着增色作用。

一 乡土写实小说概况

因民俗文化是乡土写实小说中的一部分,在分析民俗文化前,需要先了解一下乡土写实小说的具体概况,从而进一步分析民俗文化在乡土小说中的作用。

1 乡土写实小说的具体概念

(1)乡土写实小说兴起的时间及代表作品

乡土写实小说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之后随着不断的完善和发展逐渐成为中国文坛上较为重要的小说派别,即乡土小说流派。乡土写实小说派别的作品主要是回忆乡土生活,其乡愁之情较为浓厚,对风土人情的描写较为详细。20年代乡土小说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王鲁彦、许钦文、蹇先艾、台静农、许杰、徐玉诺、黎锦明、冯文炳、彭家煌、潘训、王任叔等,主要代表作品有许杰的《赌徒吉顺》、许钦文的《一生》和《疯妇》、彭家煌的《陈四爹的牛》、王鲁彦的《菊英的出嫁》以及代表着乡土写实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黄金》等。

(2)早期乡土写实小说特点

早期乡土写实小说流派的小说内容基本都是通过回忆来描述故乡农村的生活情况,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变得非常浓厚。并且很多乡土写实小说作品并不是单纯的抒发思乡之情,大多都是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来表达作者爱憎感情和批判态度的。因此,早期乡土写实小说带有鲜明的二元特征,即现代性和民族性。

2 新文学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

乡土写实小说的出现和发展与新文学现实主义思潮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乡土写实小说应该说是新文学现实主义思潮发展的结果。由于当时新文学现实主义思潮的口号是“为人生”,因此对个性解放、个性自由表现得非常强烈,坚决反对封建专制和传统、死板的封建礼教。随着新文学现实主义思潮的不断发展,开始对下层民众的悲惨遭遇、艰辛生活进行关注。但是,因为新文学作家都是知识分子,对于农村的生活、民俗文化了解甚少,受到自身局限性的严重影响,无法将农村人民的生活情况和真实情感全部表达出来。因此,乡土写实作家在新文学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开始将重心由城市知识分子转变到农村的广大民众,对广大农村农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遭遇进行详细的描述,从而逐渐形成新的小说流派。

二 乡土写实小说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

乡土写实小说与民俗文化是紧密相联的,因这种体裁的小说特点是将艺术特色根植于故乡的土地和农民之中,且带有浓厚乡土气和农民的心酸凄楚的经历,通过民俗文化可以较容易地体现出乡土文化。因此,小说在具体人物和环境描述中离不开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也可以说是小说的叙事背景,能展现出农村生活和农民最真实的一面。

1 乡土写实小说中融入民俗文化的作用

乡土写实小说作为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是当时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对经济、文化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两种文明相互碰撞促进了农业社会变化,使农村民俗文化逐渐发展起来,逐渐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习俗。这些特色的习俗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不同时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写实小说作家们通过乡村民俗文化敏锐地捕捉到了乡土社会的特色,并将其作为素材写进小说中,使得乡土文学在具有独特文学价值的同时,更具社会意义。因此,民俗文化对乡土现实小说作家的创作产生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不仅使乡土写实小说更加贴近现实,也能通过农村民众思想感情和生活状态的描述,向人们展示当时农村的生活画面。

2 通过民俗文化陋习的描述,丰富小说内容

乡土写实小说中融入民俗文化不仅能够使小说内容更加丰富,而且还能揭露当时民俗习气中的陋习。例如,王鲁彦的小说《菊英的出嫁》中对冥婚的描述就是民俗恶习的真实写照,菊英是一个只有8岁阳寿的小女孩,在病逝十年后其母亲认为她到了出嫁的年龄为菊英寻了一门阴亲。小说通过描写菊英娘严格按照地方婚嫁习俗出嫁死去女儿的场面,一方面能体现出母亲对女儿的爱之伟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作者对农村民众信奉封建礼教的感慨,以菊英娘为代表对封建旧恶习俗进行批判,警醒世人应该摆脱封建恶习的束缚,追求真正的自由生活。

3 通过描述民俗文化展现出农村落后愚昧的生活方式

乡土写实小说作家在其作品中生动地添加一些地方民俗文化,不仅可以使小说内容更加逼真,充分体现出乡土风情和农村民众的生活情况,而且还可以通过一些民俗文化展现出农村落后、愚昧的生活方式。例如,蹇先艾《水葬》写贵州乡村中一种“古已有之”的冷酷习俗,村里人抓到小偷后,可以私下将小偷掷到河里,处以“水葬”。小说中要被处死的小偷(骆毛)是一个没有土地,没有任何谋生手段的贫苦佃农,他是迫于生活的无奈沦为小偷的。小说着重描写的是押送骆毛到小沙河沿途的情景,行刑的路上,他的两手被反剪着,旁边有四五个浓眉粗眼的大汉,紧紧地把持着他,路上的男女老少如逢盛会争先观看并嘲笑他,他虽然非常不满,但也只是满嘴谩骂,而无过多的挣扎和反抗。作者通过对骆毛押赴刑场沿途景观的详细描述,理性地抨击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礼教束缚下农村民众的愚昧无知。

三 乡土写实小说中的民俗文化

1 民俗文化与乡村民俗文化

(1)民俗文化概念

民俗文化是在民间兴起,并不断发展、兴盛起来的。民俗文化一般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总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其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2)乡村民俗文化概况

民俗文化是民间普通民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而乡村民俗文化能更好地反映出乡村普通民众的生活,在研究具体民俗文化之前,有必要对乡村民俗文化进行简要分析。

民俗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文学创作丰厚的土壤,而小说是一种能包含较大社会容量的文学体裁,其与社会习俗唇齿相依,将民俗融入小说之中,是因为它是小说的背景,也是小说问题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的民俗文化与农业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中农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广大农民为了能年年风调雨顺,获得更多的粮食,会通过某种活动或仪式祈祷祈求,长此以往形成一种风俗习惯并一直延续下来,并衍生成为了今天的乡村民俗文化。

乡村的民俗文化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红白喜事等生活民俗。婚姻是人生的“终身大事”,中国人从古至今就有“喜”俗,如果举办一场婚礼没有歌曲等民俗文艺参与,这场婚礼不仅达不到热闹的效果,“喜”的习俗也无法体现。而因地域不同,婚姻习俗也是多种多样的,婚礼仪式上的婚礼歌、撒帐歌等都与婚俗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我们在看到乡村文化对广大农村民众有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那些阻碍人们思想解放和农村发展的民俗文化。如《菊英的出嫁》中對冥婚习俗的描写,小说中菊英娘为死去的女儿准备了如下嫁妆:

金簪二枚,银簪珠簪各一枚,金银发钗各二枚,挖耳,金的二枚,银的一枚,金银钻石的耳环各两副、金戒指四枚……大小蜡烛烛台六副,最大的每只重十二斤。

从《菊英的出嫁》中对菊英娘为女儿冥婚准备的嫁妆来看,作者增加冥婚这一段负面民俗,意在通过陋习透现出农村民众愚昧落后的原始信仰。因此,在乡村写实小说中添加大量的民俗,能更逼真地展现乡村的文化气息和地方生活方式。

2 乡土写实小说中的具体民俗文化

(1)乡土写实小说作品中的物质生活民俗

在乡土写实小说作家的作品中有很多涉及到乡村民俗文化,其目的是作家想借此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对农村社会进行理性的评判。例如,在台静农的《拜堂》中,既没有写汪大死后其妻汪大嫂怎样与汪二有染,也没有对“天天只晓得问人要钱灌汤”的汪父业做过多的介绍,而是将笔墨集中于寡嫂与小叔深夜拜堂成亲这一场景上,通过汪大嫂、汪二、林任三方面的言行、心理表现出寡妇再嫁的凄凉和无奈。通过对乡村物质民俗文化的描述,不仅能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惋叹,也能充分地体现农村负面民俗文化给农村民众带来的悲惨境遇。例如,《烛焰》中翠姑的父母在嫁女的过程中,看见烛焰熄灭那一刻内心所产生的恐惧,事实上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对风雨飘摇中的民族以及对民族发展的担忧。

(2)乡土写实小说作品中的精神信仰民俗

在乡村民俗文化中,对广大乡村民众影响最大的要属精神信仰的民俗文化,不仅束缚着广大乡村民众的思想,使其思想无法获得解放,而且也会阻碍农村精神文化的发展,甚至延缓农村社会的发展。例如,在许杰的《惨雾》中,对村仇械斗的描写,整个惨不隐睹,而双方争斗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希求有最好的上风名誉”。因为这些虚无的名声而造成悲惨结局,不禁让人感叹负面的民俗已经深入乡民心中,听到有械斗就像看戏曲一般蜂拥而至,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封闭乡村文化而引起的。从另一面也能让我们看到当时农民的愚昧无知。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结合不同农村写实小说作家的作品,对农村旧恶民俗的描述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礼教影响下农村社会和民众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而乡土写实小说正因为对当时负面民俗文化的描述,才使小说内容更加形象、饱满,并且更具说服力。限于篇幅本文仅着重探讨了负面民俗文化对农村写实小说的影响,然而正面民俗文化对农村写实小说的影响也较大,在日后的研究中还需要综合正负两方面民俗文化的作用,以期为研究当时农村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笑:《论湖南现代乡土小说的地域特征与文化浸润》,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2] 宋凯:《论阎连科乡土小说苦难主题创作》,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3] 迟子建、郭力:《迟子建与新时期文学——现代文明的伤怀者》,《南方文坛》,2008年第1期。

[4] 刘铁梁:《感受生活的民俗学》,《民俗研究》,2011年第2期。

[5] 余颖:《村庄·民俗·民间美术》,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6] 陈燕琳:《云南大理鹤庆新华村白族银铜手工技艺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

[7] 王雪:《制度化背景中的剪纸传承与生活实践》,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8] 李旭:《论刘绍棠乡土文学的民族性》,《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7年第4期。

(王娟,南阳理工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小说作品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论哈代作品中所蕴含的乡土情怀
论述小说人物语言的翻译问题
《老残游记》的语言艺术探析
张爱玲小说作品中悲剧意味分析
皇天后土——山西民俗文化的生成
E.L.多克托罗小说作品主题研究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