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琪
摘 要:刘鹗在运用语言艺术的过程中,通过真切的、个性的笔力,对各种修辞手法进行创造性的运用,使得《老残游记》中的人物语言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基于此,本文拟从白描艺术、修辞艺术、笔力艺术以及白话艺术这四个方面对《老残游记》这部作品的语言艺术进行深刻探析,以期为广大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老残游记》;语言艺术;小说作品;文学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01
《老残游记》的语言艺术在我国小说创作历程中具有独特的影响力与地位,极大推动了近代小说创作语言的进化与发展,且被历代文学研究学家所重视。所以,本文针对《老残游记》的语言艺术探析,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与语言价值。
一、白描艺术
白描作为中国文学创作的传统艺术手法,在文学作品与绘画中十分常见,更是诸多学者都极为推崇的艺术手法。《老残游记》这部作品就运用到了白描艺术手法,使得整部作品神形兼备、出神入化。一方面,刘鹗在《老残游记》中运用的白描手法比文学作品创作中的传统白描手法更有层次感,也更加精细与丰富;另一方面,通过白描又把语言自身的离奇性表现的恰到好处,对事物与人物的真实形象进行描摹,展示出了精彩纷呈的语言艺术特征。
《老残游记》中采用白描艺术的段落比比皆是,比如对黄河冰封与敲冰这一段落的白描手法,精准地表现出了黄河冰封的宏伟景象,不但充满了雄浑苍劲的质感,而且使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感;对千佛山上僧楼的白描,通过颜色与位置的变幻,把实物实景科学客观地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加之形象生动的比喻,更使千佛山的景色栩栩如生;对作品第十二回打冰后雪月相映的景象描写更是充满代表性,整段落的白描手法,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雪与月交相辉映的柔和淡雅氛围等等。刘鹗对逼真细致文笔的独特运用,使得此部作品神形兼备,尤其为我国文学创作中的白描艺术手法开拓出了全新的领域与审美空间。[1]
二、修辞艺术
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多次应用到比喻修辞手法,使得作品产生了独特的新奇感,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诸如,在作品第二回中,作者将大明湖畔夕阳下的白色芦花喻作粉红色的美丽绒毯,将夕阳西下中芦花的质感与颜色形象生动的展示了出来,透露出一股难以抑制的轻柔细腻之感。在作品第十二回中将北斗七星喻为“淡白色的点子”,“淡白”将淡然与朦胧的星光描绘的惟妙惟肖,“点子”则将悬挂在空中的星星的稀疏与遥远之态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一系列比喻修辞手法,不但新颖而且十分贴切,使得《老残游记》既有生动之感又不乏通俗之趣。
《老残游记》还应用到了象征修辞手法,刘鹗笔下的象征艺术将小说意境表现的更为深远。例如,作品第一回中出现的在惊涛骇浪中前行的大船,其实就是对清政府时期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国家的象征。如何将这艘被困于洪波中的大船拯救出来,则象征着当时不同政治派别所持有的救国方案,故事中的人物老残本质是作者刘鹗情绪与思想的载体,其选用的方案是为这艘陷入困境中的大船提供外国制造的罗盘,然而这一方案却被其他派系骂作“替洋人办事的汉奸”。老残原本善意的救国方案却遭到众人的羞辱,所以,老残在游历人间后便来到了冥府世界,此时刘鹗笔下的阎罗王则是善恶评判者的象征。[2]
三、笔力艺术
对于小说《老残游记》中主人公老残在游历过程中所遇到的景色、事物与人物等,作者刘鹗凭借其自身具有的笔力与才气,使得这一系描写既能够直面现实,又能做到不苟且、不回避,展现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旧小说常以散文叙事为主,采用骈文绘景的写作手法,且在词汇选用方面有着固定套路。但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并未遵循这种固有思维模式,大胆突破了以自然之物作为发话主体对象的老套方式,而是将自己的真实想法作为发挥主体对象。刘鹗极具创新性的语言艺术表现手法,促使其将笔触延伸到了现实社会的海洋之中,将自身的思想感情与智慧完全浸润在了现实生活中,让语言艺术成为了作者的精神产物与生命形式。
四、白话艺术
《老残游记》中除了运用到古今通用的一些基本词汇之外,还应用到了诸多白话语言,比如火车、叹息、月球等等。[3]然而,《老残游记》的语言应用主要以晚清时期的白话语言为主,即一部分是自唐宋时期开始的近代白话语言,一部分是在晚清之后才逐渐兴起的现代白话语言,还有一小部分是当时小说作品中常见的文言成分。所以,从一定视角去看,《老残游记》的语言应用具有丰富的结构与内涵特征,但白话语言是这部作品语言的主要构成部分,如吃烟、胡诌、钟头、慌等词语的应用。其中,“慌”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表示害怕与荒乱等意思,到元代之后则可以放在句末充当程度副词,表示很、厉害等含义;“胡诌”这一词汇其原本就含有瞎编、乱说的意思,但在元明时期的使用頻率还很低,直到清朝时期,这一词汇才在口语中大量引用。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虽然生于江南,却在北方长期生活。其做过官僚,经营过生意,与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广泛人士有过接触,深受不同地区方言的影响。这种生活经历使得刘鹗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能够从不同方言中选用最为合适的词语对其作品内容进行表达,《老残游记》这部著作中多姿多彩、精彩纷呈的语言艺术效果就是最佳代表。
参考文献:
[1]韩荣锦.论《老残游记》中的自然风景描写[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2]刘春芳.《老残游记》语言表述的“话语个性”[J].湖北社会科学,2011(07).
[3]魏立湘.略论《老残游记》的语言运用[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