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然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丰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无穷的魅力,能主动运用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我践行新课标,探究新方法,上活数学课进行的一些探索,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精心准备,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要以学生有所体验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准备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以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对话表演,操作实验,多媒体投影等形式出现。然后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想,交流,质疑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我首先让学生做圆锥、说圆锥、画圆锥、测圆锥。当学生对圆锥有了初步认识时,我随即拿了一个直角三角板,把一条直角边置于桌面上,以另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请同学们通过观察和想象,说出自己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立体图形?三角板的三条边分别是圆锥的什么?
又如:在学习了一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之后,请同学们探索某些不规则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比如:如何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呢?如何测量一个葫芦的体积等。通过解决类似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集思广益,拓宽思路
过去的课堂教学像一个小型的舞台,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所以,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集思广益,拓宽思路。
1、如:学完平均数后,我给学生们出了如下式题:
有一个水池上竖立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平均水深1.5米。”某人身高1.75米,不会游泳,如果不慎掉入水池中,他是否有生命危险?为什么?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得出如下解法:
(1)如果水池底面是水平的,水最深处也是1.5米,那么此人不会淹死。
(2)如果水池底面不是水平的,水最深处的地方大于1.5米,有的地方小于1.5米。那么,此人掉在水浅处.不会淹死;如果掉在水深处(超过1.75米),就有可能被淹死。
(3)如果此人有救生设备,即使掉在水深处也不会被淹死。
2、再如:人教版第十一册136页27题:商店运来橘子、苹果和梨一共320千克。橘子和苹果的比是5∶6,梨的重量是苹果的3-10。橘子比梨多多少千克?我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学生得出以下解法。
解法一: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答。橘子∶苹果∶梨=5∶6∶(6×3-10)=25∶30∶9。求出总份数是25+30+9=64份。橘子占了25份,梨占了9份。列式:320×(25-64-9-64)=320×16-64=80(千克)。
解法二:按分数应用题的解法来解答。
(1)以苹果为单位“1”的量。橘子和苹果的比是5∶6,那么橘子就是苹果的5-6梨是苹果的3-10。所以列式:320÷(1+5-6+3-10)
=320÷6-4-30=320×3-0-64
=150(千克)这是苹果的重量。那么橘子比梨多的:150×(5-6-3-10)=80(千克)。
(2)以橘子为单位“1”的量。橘子与苹果的比是5∶6,那么可以看作苹果是橘子的6-5,又根据梨是苹果的3-10,求出梨是橘子的(6-5×3-10)=9-25。因此,橘子=320÷(1+6-5+9-25)=125(千克),梨=125×(6-5×3-10)=45(千克)。那么橘子比梨多的:125-45=80(千克)。
另外,还有很多同学是利用方程解答的。
这样,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而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处在亲切愉快、思维活跃的主动探索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艰辛探索,集思广益,拓宽了思路,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自我评价,弥补不足
考试是一种评估手段,教师以主导者的身份出现。而我尝试着让学生参与其中。自我评价。如:在学完了《圆》这一单元后,我在班级宣布:本单元测试我们将进行改革,考试题目由大家提供;老师将从中选出较好的题目编成试卷。同时对那些入选题目的作者进行奖励。同学们听后兴致极浓开始复习本单元的知识,并查阅大量的资料。在准备题目的过程中,学习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考试试卷发下去后,我发现同学们都有了很大变化,一个个信心实足的做起来。做完后,我进行批改。我惊喜的发现,同学们的成绩都有质地的飞跃。从以往教师出题评价学生,到学生出题评价自己,是评价方式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学生主体角色的转变,并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激情从而更好的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数学课程标准》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它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能做到:课前精心准备,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拓宽思路,课后评价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发现不足,并指导其补充学习。那么,我们的教学效益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层次上,将产生质地的飞跃。保障数学教学始终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