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
【摘 要】经典美文,治学修身,熏陶性情,引导学生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位,增强人文素养,对于提高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从经典美文入手,努力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配合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可从根本上优化校园文化,让校园更美好。
【关键词】经典;美文;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魂,也是学校的根,是学校焕发生命活力的源泉,是区别于其它学校的精神内核。学校文化不仅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而且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经典美文是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和现当代的优秀诗文。从经典美文入手,努力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配合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可从根本上优化校园文化,让校园更美好。
一、经典美文,营造清雅环境
校园环境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校园文化建设以经典美文入手,能让环境更优美雅致。
可以利用经典美文在学校入园道路处设置与办学宗旨相关宣传标语牌,在花坛里设置有惜花爱草的警示牌,在教学楼道置有精美塑料方框,图文并茂的《弟子规》、《千字文》等名言哲理。特别要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悬挂学生的诗文书法作品,举行书法比赛。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经典的活动成果,包括读后感、手抄报等等。鼓励学生家长为孩子订阅报刊、购买图书,建立小书柜。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使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浓郁文化氛围的熏陶。加之校园环境幽雅,布局整齐,绿草如茵,花树相间,产生了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促劳,以美健体的功效。最终达到“校园无空地,处处都育人”的环境教育理念,使校园的墙壁、花坛、等处处都是无声的教育,处处都有无穷的启迪;经典美文能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让校园充满了文化的气息,从而为营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提供了文化的滋养。
二、经典美文,塑造儒雅少年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最难“教”的,很多时候都是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学来的,经典美文的意义并不是简单地背诵几首圣贤的名句,更应该重视其精神实质。我们在教孩子知识的同时要注重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
中国的经典美文,博大精深。学习经典可以让孩子吸取修身、做人、治学之道。经典诵读,可以使我们明德。懂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懂得明辨是非;可以使我们明理。比如《春秋》《战国策》,都有很多道理;可以使我们明辩。比如《晏子》《古文观止》,都有很多辩论技巧;可以使我们明术。比如《孙子兵法》《鬼谷子》;可以使我们明知。比如《水经注》《天工开物》,就是知识性的书籍;可以使我们练才。诗词歌赋能让我们有文采,高雅不俗,比如《易经》《黄帝内经》。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美文能够熏陶人,激励人,引领人,完善人。孩子通过口诵心记,久熏成习,久习成性,综合素质渐渐提高,其气质就能达到一定高度,成为谦谦君子,儒雅少年。
三、经典美文,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经典美文诵读不必进入考试状态,以兴趣为主,以经典为内容,可以增设多种活动,丰富第二课堂。经典美文,能够让校园生活形式更加多样,更加多彩。开展一系列的相关活动,能够来释放学生们胸中之想法,来彰显他们的个性,来进行自我教育。
四、经典美文,带动和谐文化
经典美文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经典文化。我们倡导家庭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带动和谐文化。
中国古典美文有一个“礼和”的文化核心。我们可以先通过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礼貌和仪容言行,进而培养学生“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教育他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忠恕之道;教育他们“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教育他们“自强不息”,“厚得载物”的个人与社会的健康互动之道;还有“天地之大德曰生”,“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创业尊生、与时俱进之道。这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社会实践证明,经得起时间考验而对品德教育起到深远意义的,就是传统价值教育。
孩子们在经典诵读声中,变得更加的规矩,可爱,有礼有节,而这将为孩子们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家长在诵读声中更热爱家庭,善于和孩子沟通,认可学校教育;教师在经典诵读声中,变得更加的善解人意,心灵更加阳光,工作更有精神。学生、家长和老师积极参与,形成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会大大促进学校文化的内涵发展。学校的传统文化氛围更浓了,学生、家长和老师对学校的感情更深了。
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和现当代的优秀诗文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瑰丽的奇葩,我们相信,在古典美文的滋养下,学校一定会成为师生向往的乐土,更加锦绣和美丽。
参考文献:
[1]陈秀英.《传承国学经典 培植文化校园》.《中小学校长》,2011(6)
[2]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上海教育出版杜,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