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研究

2014-06-30 14:07:26徐一昆
医药与保健 2014年7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精神分裂症

徐一昆

【摘 要】 目的对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SGA)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和比较,为临床规范用药和治疗提供借鉴。方法依据临床用药种类将408例研究病例分为氯氮平组、奥氮平组、利培酮组、齐拉西酮组,统计各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数量,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比较。结果氯氮平和奥氮平比其它两种药物更易引起体重增加、血糖升高和血脂异常。氯氮平引起的便秘与其它三种药物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利培酮引起的性功能障碍与其它三种药物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结论齐拉西酮不良反应率较低,氯氮平的不良反应率高,与齐拉西酮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

【关键词】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精神分裂症

【中图分类号】 R971+.4【文献标识码】 B

治疗精神分裂症或类似精神分裂症障碍的新型药物不断问世并得到广泛应用[1]。这类药物被称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SGA)。这些药物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也出现了很多不良反应,本文对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到9月我院收治的4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排除严重的躯体疾病、酒或药物依赖者。各组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1.2方法按照治疗用药种类分为4组,分别为氯氮平组100例,利培酮组98,奥氮平组107,齐拉西酮组103例。各组用药按照主治医师给药计划进行用药。各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的第2、4、6周及结束均分别进行心电图、B超、肝肾功能、血象、血脂、血糖、水电解质、血清催乳素检查,对出现的不良反应随时予以记录。

1.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或Ridit分析。(P<0.05)有显著差异,(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

2结果

各药物组在治疗过程中和疗程结束时各药物组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及构成比如表1所列。

从表中可以看出,氯氮平和奥氮平比其它两种药物更易引起体重增加、血糖升高(P<0.01)和血脂异常(P<0.05)。氯氮平引起的便秘与其它三种药物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利培酮引起的性功能障碍与其它三种药物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从不良反应数量统计上可以看出齐拉西酮相对更好,氯氮平的不良反应率更高,与齐拉西酮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

3讨论

3.1锥体外系反应(EPS)EPS是精神分裂症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等等。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和齐拉西酮组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1%、3.7%、2.9%。发生率均较低,这是因为这四种药物均为D2受体较弱的拮抗剂,低剂量时主要拮抗5-HT 受体,但高剂量时仍会引起EPS的副作用。临床中EPS的表现一般为轻中度,随着治疗过程的继续可以耐受或自行消失,个别患者需合用抗帕金森药物或换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1,2]。

3.2体质量增加与血糖血脂异常SGA易引发体重增加,氯氮平、奥氮平风险性最高发生率分别为18%、9.2%,其次为利培酮,而齐拉西酮风险性最低。受体结合力的研究提示对H1受体的阻断与体质量增加密切相关。氯氮平和奥氮平对组胺H1和5-HT受体有较强亲和性,可引起体重增加,提高糖耐量水平,引发脂质紊乱等现象。齐拉西酮对体质量基本无影响可能与其对组胺H1受体的低亲和力相关[2-4]。在临床上,体重超过基线体重的5% ,或高血糖、血脂异常两者之一恶化时,均应考虑换药。

3.3心血管系统SGA引起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心动过速、低血压等症状上。以窦性心动过速为多[5]。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齐拉西酮组心动过速发生率分别为9%、4.1%、3.7%、3.9%、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8%、5.1%、4.7%、3.9%。氯氮平副作用最大,可能与其多受体阻滞作用有关。

3.4抗胆碱能样反应SGA引起的抗胆碱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便秘,严重者可致肠梗阻,排尿困难等。可发生阿托品样精神病,认知功能受损。从统计结果来看,氯氮平组的便秘发生率很高,利培酮与乙酰胆碱受体很少结合,因此不宜引起抗胆碱能不良反应。齐拉西酮也可引起便秘、呕吐和腹痛。对这类不良反应常用的处理办法为使用高纤维食物、大量饮水、使用容积性泻药、粪便软化剂等[5]。

4结论

在临床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从我们的统计结果来看,氯氮平在代谢、消化、血液和心血管等系统的不良反应影响较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高,利培酮导致EPS的作用较明显,但其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临床特征、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给予必要支持治疗[4]。给予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可以有益于病情的缓和和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孙建英,季建林.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展望[J].世界临床药物,2004,04:220-224.

[2] 劉均富,童颜,黄英,刘敏,马杰,宋庭.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02:111-114.

[3] AtmacaM,Kuloglu M,Tezcan E,et al.Serum lePtin and triglyceride levels in Patients on treatment with atyPieal antiPsychoties[J].J clin Psychiat,2003,64:598-604.

[4] 盛建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应用评价[J].世界临床药物,2012,05:319-321.

[5] 吴彦,施慎逊.抗精神病药物的评价与临床选择[J].上海医药,2009,10:444-447.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18:54
基层医院应重视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05:02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松弛治疗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干预的效果观察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