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营营
【摘 要】在轻负高质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如何向社会生活延伸呢?笔者运用当代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从联系社会生活,掘文本内涵;重视语文学习的实践;利用现代媒体,捕捉社会信息三方面进行探讨,使语文与社会生活有机得结合在一起,真正使语文教学做到“有序、有趣、有效”。
【关键词】轻负高质;语文教学;社会生活;当代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在教育教学中许多老师都遇到这些困惑:一篇有着明显时代烙印的课文,学生学习起来犹如隔靴搔痒,应该如何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为何学生的答案总是不符合生活逻辑,让老师啼笑皆非?写作训练中,大部分学生的选材为何总是千篇一律,缺乏新意?这些教学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者。归根结底,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这眼流动着的泉水。如何才能使课堂做到“有序、有趣、有效”?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粗浅地探讨。
一、联系社会生活,挖掘文本内涵
有教育者提出:有着明显时代烙印的文章可以从教材中删去,我们的学生已经没有办法“穿越”到那个时代去理解作者创作的初衷,学生即使理解也是非常肤浅地认识。在这里笔者认为,只要执教者能够深刻挖掘出文本的内涵,将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例子融入课文加以拓展延伸,就一定能够在文本中找寻出新的意义价值。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流沙河的《理想》,它的时代背景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知识分子在受到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下,作者表露出对自己崇高理想执著的信念。学生在历史课中或多或少对“文革”这一概念有所了解,但是让他们感同身受,那是做不到的。此时,执教者只要让学生能够理解到“不管经历怎样的磨难,理想对于一个人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这一主题就够了,而空谈这样的理论显然缺乏说服力。如果此时我们能从当前的社会生活中来挖掘故事充实主题,让学生来寻找身边的人或者事,是最具感染力的。
笔者认为,人教版教材每单元的主题是极具普遍意义的,只要教育者能充分挖掘文本的主题内涵,随时地将生活故事植入到课本,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就有效地将教材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了,也就使课堂更加的“有趣、有效”了。
二、重视语文学习的生活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当代教育学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才能将语文与生活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首先,重视并践行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材中专门体现实践内容的应是综合性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如我们曾模仿电视节目开展《我爱记古诗》活动。活动开展得相当成功,同学们的热情高涨,也掀起了“背古诗热”的现象。
我们还会组织一些活动,如绘制手抄报后展览、课本剧表演、我来当记者、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文体活动、科技小组的活动等等。在这些活动过程中需要撰写文字材料,查阅各种资料,有时还要作报告或者开展讨论,这里就包含了大量新鲜而生动的语文学习。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营造大语文环境!
三、利用现代媒体,捕捉社会信息
现在的很多学生对周遭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可以说是抱着“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思想,一心只读教科书。这种错误的学习方式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将语文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世界变化的敏感性。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利用现代传播媒体来扩大学生视野。
社会生活最直接快速的呈现便是报纸。因此可以通过布置一些摘抄一周社会重大新闻事件的作业形式,让学生紧密地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让学生对社会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电视和网络作为现代传播媒体,它们对于人们的宣传、教育、影响是潜移默化、作用巨大的。学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获取各种知识,也可以推荐一些电视栏目给学生观看,如“百家讲坛”、“焦点访谈”、“开心辞典”等一些适合青少年的栏目。利用周末或假日,让他们观时有所思、观后有所得。而网络的内容显得更加庞杂,这时我们要培养学生对问题对立思考并形成客观看法的能力。
作为教育者,笔者深知探讨与研究语文教学之路的幽远、漫长,那将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程。而面对主宰未来的学生,肩负着神圣的教育使命,我们必须把研究之路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施良方主编.教育理论:课堂教学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