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
【摘 要】所谓“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具体体现在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社区为背景”。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是个性教育的载体,是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渠道,是学校特色的挖掘。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将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列入课程计划,校本课程也就成为了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之一,也是一个大家比较关注并且急需探索的重新课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补充
“校本课程”是指在国家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适当地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本校的课程”。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教育哲学为理念,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以当地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为依托而开发的多样化的课程。新课程的实施,必须以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使课程更接近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新课程高中教学,赋予了地方和学校以适当的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学校应该“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和本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
二、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数学校本课程是国家数学课程的重要补充
数学校本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就课程的形式、课程内容等方面,弥补了国家数学课程缺少弹性和差异性的不足,成为国家数学课程在人才培养上的一个重要补充。
2.数学校本课程将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发展成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数学校本课程本着体现农村学校办学特色,满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教育需求,促进农村学生个性发展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首先,乡土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
其次,注重学校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数学校本课程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各种不同层次和水平的需要,因而能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可持续的发展。
3.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将提高数学教师实施课程的质量
新课程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理论,要有正确的课程观和教材观。
(1)构建以乡土资源为背景的体验性校本课程体系,有特色、有示范意义。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了解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思考问题,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敢于发表,乐于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品质。
(3)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促进研究型教师群体的形成。在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数学教师不只是一个实施者,更主要的是一个决策者、研制者、编写者和评价者,这将促使数学教师加强学习,把研究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目前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还处在初始阶段,多数学校还没有开设,在理论和实践上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开发数学校本课程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由学校自主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课程。
(2)补充性原则。数学校本课程是从属性课程,是弥补核心课程的“遗漏”、“滞后”和突出特色的课程。
(3)适应性原则。数学校本课程要与科技迅速发展的需要相适应,要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要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4)特色性原则。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区域特色、学校特色和数学特色。
(5)科学性原则。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要具备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课程体系结构的合理性;②课程内容的科学性。
(6)实践性原则。数学校本课程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
四、数学校本课程的一些课题
结合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数学校本课程可采用以下几个课题:
(1)数学史的研究。主要介绍数学发展的过程及其影响,古今中外著名数学家的成就。
(2)初步数论的认识。主要让学生了解非常简单的数论知识,注意难度的掌握。
(3)矩阵的运算。主要介绍阶数较低的矩阵的基本运算,特别是乘法不满足交换律。
(4)风险与决策。结合概率与统计的基本知识来探索一下实际生活中的风险与决策问题。
(5)信息技术与密码。结合一些排列与组合的基本知识来研究信息技术与密码。
(6)数学建模。主要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数学学习方法论。与学生一块探讨一下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及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数学校本课程将取得前所未有的地位,我们教师需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习,不断总结新鲜经验,努力在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求实、探索、创新,真正促进学生获得充分、可持续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高峰.《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2]马正学.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什么》.中国教育报,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