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 要: 为了使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不枯燥乏味,复习旧知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提高复习效率,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概念图的运用、问题教学、有效训练几方面阐述了如何开展一轮复习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 一轮复习 有效教学 概念图 问题教学 有效训练
现在生物这门学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在短短45分钟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教学效果,是生物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摸索,认为生物一轮复习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巧用概念图,夯实基础
经常会有学生问我:“老师,生物知识点好多好乱啊,考试的时候我想不到用这些知识点回答问题,怎么办?”生物学科其实就是由一些主要概念分支出一些附属概念而串联起来的一个概念体系。学生的这些问题在于理不清它们的关系,知识之间联系不起来。如果学生能自己绘制某一块知识的概念图,理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所以我认为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是生物一轮复习教学的重头戏。
概念图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学会学习,系统地认知学过的知识,真正增强学习效果。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关键是基础知识的记忆,如果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以概念图形式展开复习,整理总结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就会真正理解知识,并更好地应用知识。我认为这样的效果应该是事半功倍的,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会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例如复习生物必修二的“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这一内容时,对出现的一系列概念如:密码子、反密码子、氨基酸、DNA、基因、tRNA、mRNA、rRNA等,学生做题时由于不理解它们的关系,错误率很高。我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先列出这些概念,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概念观看转录、翻译的动画过程,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概念图,以表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我给出评价与小结,最后再以一道例题加以巩固。事实证明,这样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建构概念图,这样长期下去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真正地学会学习,保证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的有效性。不排除学生在此过程中由于知识储备、思考不全面等因素,对概念图的构建不完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问题引导,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新课改强调若以问题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就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所以问题导向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问题的设计和安排尤为重要,教师只有充分准备好,才能以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中问题的引导尤为关键,只有学生主动了,复习课才不会单调无味。
比如在复习“基因的表达”时,我发现学生对“一种tRNA可以携带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由多种密码子决定”、“一种密码子可决定一种氨基酸”这几个问题非常混乱,理不清关系,于是我先引导学生逐层分析:“tRNA、氨基酸、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分别有多少种?”答:“61、20、61。”我顺势问道:“那tRNA与氨基酸是一对一、一对多、还是多对一的关系?”答:“61对20,是多对一的关系。”我再深入问:“那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少种氨基酸呢?”答:“一种。”同理,学生很容易得出“一种氨基酸可由多种密码子决定”、“一种密码子可决定一种氨基酸”。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学到了解题的方法,难点得以突破,可见问题引导复习是一种科学且有效的复习方法。
老师要善于提问,精心设计提问,也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便于对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值得一提的是,问题提出后,一定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否则一切等于白费。总之,有效提问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有效训练,加深理解,加强巩固
现在的高考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证明,不断重复不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力无法提高。生物作为一门选修科目,题海战术时间上肯定是不允许的,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保证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同的试卷中,肯定有一些题目似曾相识,其实高考题中有些题目就是学生平时训练题的改编题,这就对老师提出挑战:如何举一反三,提高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对高考应付自如,立于不败之地。
如复习细胞分裂时,我运用一道例题对染色体和DNA的曲线进行如下分析:
原题:下图1 表示某生物(基因型为AaBb)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据图回答:
(1)图2甲细胞处于图1中的?摇 ?摇?摇?摇 段,乙细胞对应于图1中的?摇?摇 ?摇?摇 段。
(2)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摇?摇 ?摇?摇,发生在图1?摇 ?摇?摇?摇阶段。乙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A与a的分离发生在图3的?摇 ?摇?摇?摇时期
(3)图2 甲细胞含有?摇?摇?摇 ?摇对同源染色体,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摇 ?摇?摇?摇。
(4)若图2乙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 为AaB的子细胞,原因可能是?摇 ?摇?摇?摇。
变式训练: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摇 ?摇?摇?摇,并在D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
学生习惯了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图,因此绘图时会画反,从而失分。这样变式后不仅进一步检测了学生对染色体和DNA曲线的掌握,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更提醒了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细心审题,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变式训练很多,但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学会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分析方法。通过变式训练,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得以迁移运用,达到再次巩固的效果。因此,灵活运用变式训练对生物教学尤为重要。
不管采用什么模式,只有在复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才能更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探索能力,使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宋秋前,编著.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3.
[2]中学生物教学,2011(1-2).
[3]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