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英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的合作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将学生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认识,通过采用探究性教学法,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深奥和思维训练功能,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本文主要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探究性模式 教学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数学教学,把学生看做积极的思考者和参与者,教师根据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活动是生成性的。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教学的现状
探究性教学是近几年教学领域探讨的热门话题,研究者见仁见智,有的从教学观念角度研究,有的从教学思维方式角度研究,有的从教学活动属性角度研究,有的从教学手段角度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锻炼;紧密结合实际,注重数学方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应用[2]。在教学方法上:每部分教学结束,对全部内容作小结,提示重点与难点内容,并布置适量的复习思考题与计算分析题,理解与巩固所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两次习题课,解决练习中的问题。在有关部分可安排选题练习,即自己选题,自己搜集资料、整理资料,选择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并可选用创新性教学形式[1]。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探究性模式的难点分析
(一)对初中数学教学重视不够,投入不到位。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投入一直是薄弱环节,其中初中数学教学投入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普遍反映为,年轻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水平,以及本身的业务素质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学校应在人事编制、讲课津贴、师资培训等方面对初中数学教学给予重视。
(二)传统观念的影响。
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的入门阶段遇到的初中数学学习难点相对集中的问题,一方面说明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构成学生基本素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说明任何学科对一位学生来说都不是全部。数学教学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数学学习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例题选择的意图必须十分明确,这是例题的讲解及处理的前提。例如,例题的选择意图应该突出这样几个主题:①前面所学的知识(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公理及思想方法等)的巩固;②为形成或巩固数学技能所做的示范或加强;③提醒学生数学学习中可能存在的某些缺陷;④针对学生各种能力(包括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⑤某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或教育[2]。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模式实施的策略
(一)宏观把握,灵活机动。
所谓宏观把握,就是要求教师从整个数学课程的运作及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的视角上考虑每节数学课的教学设计。由于数学思维开放等因素导致数学课堂上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很可能会让数学教师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方案,这一点数学教师必须在设计的时候有所考虑,同时也需要转变观念。如果我们将整个数学教学看成一部很长的电视连续剧,那么一节课就可以看做其中的一集,不同集之间可以灵活调整,每一个环节设计得似乎很完美的数学课不见得总体数学教育效果就好,只要能够做到宏观把握即可[3]。
例如,《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一课是初中数学必修——《函数应用》一章的一节数学建模课,用一则招聘启事将书本上的例l和例2两个例题串联起来,在操作过程中主要以一系列提问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另外,根据学生思维活跃、基础扎实的特点,在完成本节课原有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最后再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猜想、归纳、验证这一数学研究的全过程,使得学生兴趣盎然,思维得以深化。
(二)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
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是受教师自身的智能观(有些教师认为智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无法改变的)和倾向性制约的。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教学与评估模式反映了教师的智能观、学习观念。一些教师深信:我们只要把自己理解知识、事物的思路、方法解释清楚,学生就会明白[4]。这种观念错在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应注意主要选择那些代表数学知识的内容,同时也要兼顾趣味性。教师在进行数学内容的教学时注意不要一味讲解,应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式、研究式的学习。这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把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追求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实践、自主学习等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且把数学探究作为初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更懂得“怎样教”。
参考文献:
[1]徐立伟.初中数学教学浅析[J].学周刊,2014,04:54.
[2]魏常安.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性学习[J].学周刊,2014,04:62.
[3]李光临.浅谈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J].学周刊,2014,0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