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 张远丽 郑紫依
摘 要: 幼儿期是人一生语言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就不容易出现甚至永远不能发展某种行为或反应。在这个时期,如何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中国很多地区的家长甚至老师在孩子面前只会或习惯说方言。在普及普通话的时代中,长期让幼儿处于方言环境下,无论是语音还是语调都会受到影响。基于此,本文以绍兴为例,做了相应的走访调查,分析概括了当地幼儿在语言学习中受到的方言影响,并给予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吴越方言 幼儿 语言习得
中国自古有这样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的意思是三岁可知人长大了之后的发展,七岁可知人老了以后会如何。从中可以看出,幼儿期能影响人的一生。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听觉刺激,这种刺激,从他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幼儿具有很强的学习与模仿能力,只在一种语言系统中,便能更好地接受吸收,反之,若是在杂糅的语言环境下,会使他们混乱甚至混淆。
绍兴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江南水城,祖辈们在此生根繁衍,他们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产,绍兴的方言——越语就是其中之一。它和其他地区的方言一样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风味,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除了在发音、结构上与普通话有着明显差异外,绍兴方言还具有浓厚的感情和形象色彩等特点。在绍兴方言里,女孩可以分为“小姑娘”、“多姑娘”,家长叫自己的女儿为“阿囡”,语气亲切温馨,亲昵之情溢于言词。普通话“坚硬”,绍兴人通常说“梭尖”、“梭梭尖”,使人联想到梭子,像梭子一般尖锐,十分形象。
幼儿受方言影响最主要的来源为家庭,幼儿的语言习得带有明显家庭成员的特征。经过对当地几所幼儿园的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如今很多家长由于忙于工作、应酬,大都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保姆。不难发现,普通话水平在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上具有差异性,目前小学生的普通话规范程度最高,中学生次之,成人更低,老一辈居民最低,有些甚至不会说普通话。像保姆这种职业对文化要求不高,因此她们的普通话规范程度不会很高,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导致了很多孩子未进入幼儿园前,就已经身处于多种语言环境中了。
1.方言对幼儿语言习得的影响
1.1心理上受到影响。
对于幼儿来说,在普通话和方言的共同熏陶下,他们或许会认为方言更有吸引力,尤其像越语这种吴语系的方言,“醉里吴音相媚好”,吴侬软语更是有趣、动听。并且方言区人对方言母语生来就有难以割舍的认同心理,在学习普通话时,他们心理上会发生碰撞,对普通话缺乏归属感。在这样的对比下,他们会对学习普通话产生抵触情绪。
1.2“越普话”的形成。
所谓的“越普话”就是带有浓重越语色彩的普通话。儿童在浓重方言氛围的影响下学习普通话,在成长中会无意识地将方言词汇和语序自然地融入普通话中,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且能显示出地域方言特色的另类语言。比如,绍兴人会说“吃茶”、“吃酒”,虽然单看每个字都读得很标准,但是普通话应该是“喝酒”、“喝茶”。
1.3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受到影响。
“天不怕,地不怕,只怕绍兴人打官话”,绍兴越语平翘不分,韵尾省略,这些语言习惯也保留在普通话中,从而出现发音错误或缺陷。所以绍兴人很难说准普通话,外地人很难真正听懂。绍兴人对越语的音调词汇敏感度很高,而对标准普通话就不那么敏感,往往一时间感知不到普通话的正确发音。普通话是中国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无法正确地发音或辨音,会严重影响孩子长大后的表达和交际能力。
2.绍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
想要在绍兴地区推广普通话,就不能忽视越语和普通话的辩证统一关系,两者各自发展,又互相影响。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它的普及能够促进民族交流,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基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越语作为绍兴人的母语,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辈们智慧的结晶。它见证了绍兴历史的演变,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方言是人们认根寻祖的一个重要手段,人们对乡音都有着强烈而深厚的感情。
普通话和越语虽然在界定上有着严格的不同,但同属汉语,越语扩充了普通话词库,为普通话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普通话的形成更能体现越语的独特魅力,只有用普通话对越语进行恰当的翻译和传达,才能使它广为流传、生生不息。因此普通话和越语应该互利共存,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3.消除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
普通话的普及和统一是我国语言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中国社会迈向真正现代化的应有之举。普通话学习不在于消灭方言,而在于对普通话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逐步消化吸收的过程。陈恩泉在《双语双方言与现代中国》中提出四条措施:(1)编写汉语拼音和普通话教材;(2)培养汉语拼音和普通话教师;(3)把学校建成推广普通话的基地;(4)有计划地出版汉语拼音和普通话读物。如何让身处方言区的幼儿避免受到方言给学习普通话带来的困扰,还需要采取更多积极有效的措施。
3.1教育机构的重视。
由于校外不能给幼儿创建真正纯普通话的环境,因此幼儿园应该更注重幼儿的普通话教育,利用各种手段为幼儿提供普通话练习的机会。幼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游戏,和小朋友们交流一律要用普通话。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如何,与学生能否准确理解和掌握教师讲课的内容,能否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能否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幼儿也被要求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对于幼儿普通话发音上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加以辅导,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
3.2电视媒体的重视。
根据各行业的规定,国家级和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甲等,其他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达标要求按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规定执行。话剧、电影、电视剧、广播剧等表演、配音演员,播音、主持专业和影视表演专业的教师、学生,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一级。由此看来,普通话水平是从事电视传媒工作的要求之一。但近年来,很多节目主持人、演员普通话规范度不高,甚至涌现出了大量方言类电视节目和动画片,虽然相对于其他节目而言,方言节目更轻松,更具娱乐性,具有很强的贴近性和地域色彩,能够满足一部分观众听乡音、知乡音的心理需求,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但对于幼兒来说,方言类节目会使他们丧失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儿童观看的电视类节目,除了在内容上要具有教育意义外,还应该重视标准普通话的使用,这样才能为幼儿学习普通话、学习知识提供一个有利的平台。
3.3家长的重视。
很多家长由于自身普通话不好,因此不怎么重视孩子的普通话,或者认为教好普通话纯粹是幼儿园和教师的责任。其实不然,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配合,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平日里,家长要与幼儿园保持密切的联系与交流,了解孩子的普通话水平及自己的语言特色,在和孩子交流时尽量不使用复杂难懂的方言词汇,并给孩子听一些适合他们的普通话节目,做到娱乐学习两不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推广普通话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从小学好普通话,追求语言美。而这一切,需要我们从娃娃抓起,从点滴做起。
参考文献:
[1]徐姣.优选论下的儿童语言习得研究[J].语言文学研究,2010(5).
[2]应建萍.浅谈新人园幼儿方言与普通话的过渡[J].幼儿教学研究.45.
[3]陈恩泉.双语双方言与现代中国[M].北京语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4]绍兴师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编.普通话水平测试使用手册[M].1999,6.
[5]浅谈绍兴方言与普通话词汇之异同.http://www.doc88.com/p-3611626299965.html.
[6]李秀芝.对电视“方言言说”思考[J].语言学研究,20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