筲甘露
摘要:完形填空是高考中失分较多的一种题型,其根源是学生缺乏语篇意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本文从语篇分析理论出发,结合高考完形填空的命题特点,以高考完形填空为例,具体解析了语篇知识在完形填空解题中的应用。
关键词:语篇分析;完形填空;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03
一、引言
高考完形填空是考查学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所学词汇、句型、语法知识以及学生的逻辑推理、分析对比、联想能力的主要题型。该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并能通过上下文作出正确的推理判断和选择。完形考查学生在不同语境中准确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是学生感到棘手且丢分较多的题型之一。这是因为大多数学生没有语篇意识,逻辑思维能力不足,无法感知上下文的内在联系,过于关注细节,停留在词汇层面而忽视了语言知识在语境中的使用。对此,本文将具体分析语篇知识在完形填空解题中的应用。
二、语篇分析的相关理论
1. 语篇的定义
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达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1994:3)。“语篇”又被称为“篇章”、“话语”, 其英语术语是discourse或text,美国学者好用“话语”这个词,与之配套的则为discourse analysis,而欧洲学习者常用“篇章”的说法,相应的为“篇章语言学”(text linguistics)。
语言学家黄国文(1988)指出:语篇通常是一系列联系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应有一个论题机构或逻辑结构,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语篇中的话段或句子都是在这一结构基础上组合起来的。
2. 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学是20世纪60年代起发展的一门跨学科研究,语篇分析主要包括衔接、连贯、句际关系、语篇结构、语境等。
(1)衔接。语篇的衔接主要包括语法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等)、词汇手段、逻辑联系语的使用,从而体现出语篇结构上的粘着性。
(2)照应(Reference)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实际上,照应起“信号”作用,说明“信息”要到篇章的上下文去寻觅。
(3)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分为复现关系和同现关系。复现关系可分为原词复现、同义词或近义词复现、上下义词复现以及概括词复现。词汇同现关系包括反义关系、互补关系等。
(4)逻辑联系(Conjunction) 通过连接词、一些副词或词组实现胡壮麟(1994:96)。按连接语义区分的范畴划分为四类:添加、转折、因果和时空。
(5)连贯。衔接所实现的是语言的表层形式和陈述之间的关系,而连贯指交际行为之间的统一关系。让我们先看一个例子(胡壮麟,1994:181)。
A: How did you like the performance?
B: It was a nice theatre.
乍听之下,A问表演如何,B好像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但有趣的是,A完全能听懂B明褒实贬的意味。虽然这里的衔接关系不是很清楚,但意义是连贯的。
三、完形填空的命题特征
1. 完形填空的来历
完形填空是由W. L. Taylor基于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在1953年发明的。他们认为,人们在观察物体形状时会下意识地把形状中的空缺填补上去。例如:下面三个图形都有空缺,但是我们不自觉地会分别将其看成圆、正方形和三角形。
Taylor 认为,人的阅读过程也是完形的。把一个句子或一篇短文中去掉几个词,就好像有空缺的图形一样,人们也会“无意识地”把它们填补上去,使之成为完整的句子或文章,还原有空缺的语言片段。这样,完形的语篇就好比是要还原的图形。
2. 高考完形填空的特征
完形填空是把一篇短文中的一些词按照一定的规律删除掉,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把删掉的词做再填处理,使其成为一篇连贯的、意思完整的文章。高考采取的是选择式完形填空,测试学生在语篇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很多涉及到语篇层次的考点。这种综合性语言测试题既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又检验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如今,高考完形侧重考查语篇衔接性和连贯性,把语法、词汇放在语篇中考查。所以,要做好该题型,除了具备词汇和语法知识以外,考生还须结合语篇理解,从篇章内容和结构上来考虑,分清句际、段落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找出适当的词使整个语篇衔接、连贯起来。
四、语篇分析在完形解题中的应用
1. 运用语篇分析解答完形填空
以2009年北京市高考完形填空题为例,我们看看语篇分析是如何在完形解题中运用的。该文标题为Jamess New Bicycle,讲述了一位男孩为了筹够钱买自行车,自食其力,通过打工实现了这一心愿。
2. 加强完形填空解题指导
语篇分析法体现在完形填空的整个解题过程中,因此我们提倡学生采用如下阅读法:
(1)通读全文,把握主旨。通读全文把握文章主旨是为下一步解题确定语境线索。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整体,缺空(下转第10页)(上接第4页)阅读并不影响把握全文内容和结构框架。通读时应着重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及段首、段尾句,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包括原词、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等,它们相互呼应是文章衔接的手段,从不同角度说明文章的主题。
(2)瞻前顾后,注重语境。解题时仔细揣摩句子之间的关系,以及缺空词前后句、上下文关系,即语境。利用语篇的衔接和连贯,如照应、词汇的复现、同现、逻辑联系等手段,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作者利用转承语保证文章的逻辑性,而考生的解答就是要通过自己对上下文的理解,找到适当的逻辑关系,做出正确选择。
(3)复核全文,调整答案。最后重读全文,代入答案,从句子意义和知识运用两方面进行调整,并检查文章是否连贯、是否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等。
五、结束语
完形填空是检验考生语篇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题型,而语篇分析正是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笔者认为,只要教师多用语篇分析法指导教学,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语篇意识,就能不断促进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作者简介:甘 露,北京市骨干教师,有多篇教学论文发表在中央和省市刊物上,目前任教于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
(作者单位: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 100013)
摘要:完形填空是高考中失分较多的一种题型,其根源是学生缺乏语篇意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本文从语篇分析理论出发,结合高考完形填空的命题特点,以高考完形填空为例,具体解析了语篇知识在完形填空解题中的应用。
关键词:语篇分析;完形填空;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03
一、引言
高考完形填空是考查学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所学词汇、句型、语法知识以及学生的逻辑推理、分析对比、联想能力的主要题型。该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并能通过上下文作出正确的推理判断和选择。完形考查学生在不同语境中准确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是学生感到棘手且丢分较多的题型之一。这是因为大多数学生没有语篇意识,逻辑思维能力不足,无法感知上下文的内在联系,过于关注细节,停留在词汇层面而忽视了语言知识在语境中的使用。对此,本文将具体分析语篇知识在完形填空解题中的应用。
二、语篇分析的相关理论
1. 语篇的定义
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达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1994:3)。“语篇”又被称为“篇章”、“话语”, 其英语术语是discourse或text,美国学者好用“话语”这个词,与之配套的则为discourse analysis,而欧洲学习者常用“篇章”的说法,相应的为“篇章语言学”(text linguistics)。
语言学家黄国文(1988)指出:语篇通常是一系列联系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应有一个论题机构或逻辑结构,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语篇中的话段或句子都是在这一结构基础上组合起来的。
2. 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学是20世纪60年代起发展的一门跨学科研究,语篇分析主要包括衔接、连贯、句际关系、语篇结构、语境等。
(1)衔接。语篇的衔接主要包括语法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等)、词汇手段、逻辑联系语的使用,从而体现出语篇结构上的粘着性。
(2)照应(Reference)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实际上,照应起“信号”作用,说明“信息”要到篇章的上下文去寻觅。
(3)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分为复现关系和同现关系。复现关系可分为原词复现、同义词或近义词复现、上下义词复现以及概括词复现。词汇同现关系包括反义关系、互补关系等。
(4)逻辑联系(Conjunction) 通过连接词、一些副词或词组实现胡壮麟(1994:96)。按连接语义区分的范畴划分为四类:添加、转折、因果和时空。
(5)连贯。衔接所实现的是语言的表层形式和陈述之间的关系,而连贯指交际行为之间的统一关系。让我们先看一个例子(胡壮麟,1994:181)。
A: How did you like the performance?
B: It was a nice theatre.
乍听之下,A问表演如何,B好像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但有趣的是,A完全能听懂B明褒实贬的意味。虽然这里的衔接关系不是很清楚,但意义是连贯的。
三、完形填空的命题特征
1. 完形填空的来历
完形填空是由W. L. Taylor基于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在1953年发明的。他们认为,人们在观察物体形状时会下意识地把形状中的空缺填补上去。例如:下面三个图形都有空缺,但是我们不自觉地会分别将其看成圆、正方形和三角形。
Taylor 认为,人的阅读过程也是完形的。把一个句子或一篇短文中去掉几个词,就好像有空缺的图形一样,人们也会“无意识地”把它们填补上去,使之成为完整的句子或文章,还原有空缺的语言片段。这样,完形的语篇就好比是要还原的图形。
2. 高考完形填空的特征
完形填空是把一篇短文中的一些词按照一定的规律删除掉,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把删掉的词做再填处理,使其成为一篇连贯的、意思完整的文章。高考采取的是选择式完形填空,测试学生在语篇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很多涉及到语篇层次的考点。这种综合性语言测试题既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又检验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如今,高考完形侧重考查语篇衔接性和连贯性,把语法、词汇放在语篇中考查。所以,要做好该题型,除了具备词汇和语法知识以外,考生还须结合语篇理解,从篇章内容和结构上来考虑,分清句际、段落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找出适当的词使整个语篇衔接、连贯起来。
四、语篇分析在完形解题中的应用
1. 运用语篇分析解答完形填空
以2009年北京市高考完形填空题为例,我们看看语篇分析是如何在完形解题中运用的。该文标题为Jamess New Bicycle,讲述了一位男孩为了筹够钱买自行车,自食其力,通过打工实现了这一心愿。
2. 加强完形填空解题指导
语篇分析法体现在完形填空的整个解题过程中,因此我们提倡学生采用如下阅读法:
(1)通读全文,把握主旨。通读全文把握文章主旨是为下一步解题确定语境线索。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整体,缺空(下转第10页)(上接第4页)阅读并不影响把握全文内容和结构框架。通读时应着重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及段首、段尾句,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包括原词、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等,它们相互呼应是文章衔接的手段,从不同角度说明文章的主题。
(2)瞻前顾后,注重语境。解题时仔细揣摩句子之间的关系,以及缺空词前后句、上下文关系,即语境。利用语篇的衔接和连贯,如照应、词汇的复现、同现、逻辑联系等手段,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作者利用转承语保证文章的逻辑性,而考生的解答就是要通过自己对上下文的理解,找到适当的逻辑关系,做出正确选择。
(3)复核全文,调整答案。最后重读全文,代入答案,从句子意义和知识运用两方面进行调整,并检查文章是否连贯、是否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等。
五、结束语
完形填空是检验考生语篇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题型,而语篇分析正是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笔者认为,只要教师多用语篇分析法指导教学,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语篇意识,就能不断促进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作者简介:甘 露,北京市骨干教师,有多篇教学论文发表在中央和省市刊物上,目前任教于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
(作者单位: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 100013)
摘要:完形填空是高考中失分较多的一种题型,其根源是学生缺乏语篇意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本文从语篇分析理论出发,结合高考完形填空的命题特点,以高考完形填空为例,具体解析了语篇知识在完形填空解题中的应用。
关键词:语篇分析;完形填空;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03
一、引言
高考完形填空是考查学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所学词汇、句型、语法知识以及学生的逻辑推理、分析对比、联想能力的主要题型。该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并能通过上下文作出正确的推理判断和选择。完形考查学生在不同语境中准确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是学生感到棘手且丢分较多的题型之一。这是因为大多数学生没有语篇意识,逻辑思维能力不足,无法感知上下文的内在联系,过于关注细节,停留在词汇层面而忽视了语言知识在语境中的使用。对此,本文将具体分析语篇知识在完形填空解题中的应用。
二、语篇分析的相关理论
1. 语篇的定义
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达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1994:3)。“语篇”又被称为“篇章”、“话语”, 其英语术语是discourse或text,美国学者好用“话语”这个词,与之配套的则为discourse analysis,而欧洲学习者常用“篇章”的说法,相应的为“篇章语言学”(text linguistics)。
语言学家黄国文(1988)指出:语篇通常是一系列联系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应有一个论题机构或逻辑结构,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语篇中的话段或句子都是在这一结构基础上组合起来的。
2. 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学是20世纪60年代起发展的一门跨学科研究,语篇分析主要包括衔接、连贯、句际关系、语篇结构、语境等。
(1)衔接。语篇的衔接主要包括语法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等)、词汇手段、逻辑联系语的使用,从而体现出语篇结构上的粘着性。
(2)照应(Reference)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实际上,照应起“信号”作用,说明“信息”要到篇章的上下文去寻觅。
(3)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分为复现关系和同现关系。复现关系可分为原词复现、同义词或近义词复现、上下义词复现以及概括词复现。词汇同现关系包括反义关系、互补关系等。
(4)逻辑联系(Conjunction) 通过连接词、一些副词或词组实现胡壮麟(1994:96)。按连接语义区分的范畴划分为四类:添加、转折、因果和时空。
(5)连贯。衔接所实现的是语言的表层形式和陈述之间的关系,而连贯指交际行为之间的统一关系。让我们先看一个例子(胡壮麟,1994:181)。
A: How did you like the performance?
B: It was a nice theatre.
乍听之下,A问表演如何,B好像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但有趣的是,A完全能听懂B明褒实贬的意味。虽然这里的衔接关系不是很清楚,但意义是连贯的。
三、完形填空的命题特征
1. 完形填空的来历
完形填空是由W. L. Taylor基于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在1953年发明的。他们认为,人们在观察物体形状时会下意识地把形状中的空缺填补上去。例如:下面三个图形都有空缺,但是我们不自觉地会分别将其看成圆、正方形和三角形。
Taylor 认为,人的阅读过程也是完形的。把一个句子或一篇短文中去掉几个词,就好像有空缺的图形一样,人们也会“无意识地”把它们填补上去,使之成为完整的句子或文章,还原有空缺的语言片段。这样,完形的语篇就好比是要还原的图形。
2. 高考完形填空的特征
完形填空是把一篇短文中的一些词按照一定的规律删除掉,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把删掉的词做再填处理,使其成为一篇连贯的、意思完整的文章。高考采取的是选择式完形填空,测试学生在语篇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很多涉及到语篇层次的考点。这种综合性语言测试题既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又检验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如今,高考完形侧重考查语篇衔接性和连贯性,把语法、词汇放在语篇中考查。所以,要做好该题型,除了具备词汇和语法知识以外,考生还须结合语篇理解,从篇章内容和结构上来考虑,分清句际、段落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找出适当的词使整个语篇衔接、连贯起来。
四、语篇分析在完形解题中的应用
1. 运用语篇分析解答完形填空
以2009年北京市高考完形填空题为例,我们看看语篇分析是如何在完形解题中运用的。该文标题为Jamess New Bicycle,讲述了一位男孩为了筹够钱买自行车,自食其力,通过打工实现了这一心愿。
2. 加强完形填空解题指导
语篇分析法体现在完形填空的整个解题过程中,因此我们提倡学生采用如下阅读法:
(1)通读全文,把握主旨。通读全文把握文章主旨是为下一步解题确定语境线索。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整体,缺空(下转第10页)(上接第4页)阅读并不影响把握全文内容和结构框架。通读时应着重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及段首、段尾句,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包括原词、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等,它们相互呼应是文章衔接的手段,从不同角度说明文章的主题。
(2)瞻前顾后,注重语境。解题时仔细揣摩句子之间的关系,以及缺空词前后句、上下文关系,即语境。利用语篇的衔接和连贯,如照应、词汇的复现、同现、逻辑联系等手段,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作者利用转承语保证文章的逻辑性,而考生的解答就是要通过自己对上下文的理解,找到适当的逻辑关系,做出正确选择。
(3)复核全文,调整答案。最后重读全文,代入答案,从句子意义和知识运用两方面进行调整,并检查文章是否连贯、是否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等。
五、结束语
完形填空是检验考生语篇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题型,而语篇分析正是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笔者认为,只要教师多用语篇分析法指导教学,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语篇意识,就能不断促进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作者简介:甘 露,北京市骨干教师,有多篇教学论文发表在中央和省市刊物上,目前任教于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
(作者单位: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 1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