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4-06-27 07:00母静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

母静

摘要:能力就是作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时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能力的核心是思维有思则明,明则通,通能应变。培养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化学教学;思维能力及技巧;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54

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验、自学、合作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对比、归纳和演绎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已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就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的体会,结合教育心理学,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使教材的思维与学生的思想和谐起来

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主要是由教材、教师、学生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教学就是这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化学课堂教学中与之相应的思维活动有三种:1. 化学家的思维活动(体现在教材中);2. 化学教师的思维活动;3. 学生的思维活动。可以图示表示:

例如,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化学家拉瓦锡的思维,通过在汞在一定体积空气中的变化以及玻璃钟罩内水面上升约1/5,剩余4/5为不能维持生命的氮气,然后将汞变化后的产物加强热分解得到气体,这部分气体积恰好等于钟罩内减少的体积,将此气体与4/5的氮气混合,得到的混合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他由此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如何使学生的思维与课本和谐起来呢?教师可先演示实验——红磷在钟罩内的燃烧,然后抓住课本的关键问题加以启发,其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自觉地接受了化学家的思想,使化学家的思维,教师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和谐统一起来。

据此,在化学教学中,暴露思维过程意味着暴露化学家的思维过程,暴露化学教师自己的思维过程及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二、教学换位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难,想学生之所错,想学生之所乐,想学生之所忘等心理换位,方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例如教师在批阅作业,批改试卷或个别辅导时,可以刻意收集学生这样那样的错误,给学生指正后,在课堂教学中故意再“错”一次,错给学生看,错给学生思考,使学生引以为戒。这一点笔者在教学中是有切身体会的,一次实验课上,笔者在黑板上画装置图,有意出现错误,而且神情严肃,态度一丝不苟。这时,就有不少学生在下面喊“老师,试管这样画不对,管口应该向下倾斜,灯焰应对准有药……”,这样,歪打正着,学生的印象就深了。

对于初中化学实验,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常用仪器的使用常规和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可将大部分课堂演示实验改为由学生在课堂内完成,对上台做实验的学生,提出两条基本要求:1. 能正确操作并熟练完成;2. 能充分阐明实验所要说明的问题。这种办法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能自觉地在课前认真预习,阅读教材,甚至有些学生还进行了模拟实验,以争取能在课堂上能亲手演示给同学们看,这种方法既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繁忙,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一些由教师讲授的内容让学生讲述,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

三、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思维障碍

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总结出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酸、碱、盐、氧化物间的相互反应,是现行初中化学教材的三个分化点,学生在学习中学习困难之所以出现,差生之所以掉队,都因思维障碍所致。

由于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为三种活动的有机统一,因而思维障碍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多因素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充分挖掘情感因素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内化,从而将认知过程和情感活动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使自己传授的知识满足学生的需要,达到最佳的心理相容,以利于进一步克服思维障碍、减少分化、提高教学质量。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1. 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它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认识事物,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

物体的运动存在惯性,人的思维也存在惯性,常规思维就是按老框框去思考问题,满足于这种思维方式,不但会使人的才智受到压抑,甚至会使人落入错误的陷阱,这时可引导学生一反常规,采取逆向思维从而帮助学生从反面找出真理,从错误中得到启示。

化学发展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逆向思维的产物,化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不但可以(下转第57页)(上接第54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会使他们从中学到伟人的智慧,学会伟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在有关燃烧本质的教学中介绍燃烧学说的如下发展过程,1774年以前德国化学家斯塔尔的燃素说占统治地位达100年之久,这种错误的理论认为:物质的燃烧就是它释放“燃素”,虽然谁也说不清“燃素”是什么,也有不少人认为燃素说提出过怀疑,但因为这些人仍然沿用斯塔尔的思维方法,因此都未能动摇燃素说的统治地位。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气说之后,燃素说才被彻底推翻,拉瓦锡获得成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他所使用的逆向思维方法不可忽视的。以往人们认识燃烧总是从燃烧的物质“释放”出什么去探索,而拉瓦锡则从“释放”的逆向——“吸收”去思索,最后结合精密实验,建立了氧化说,这是逆向思维的一次成功运用。

2. 激发兴趣,激起学生求知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

心理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学习对象有兴趣时,大脑中有关学习神经的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无关的则处于抑制状态,因此思维能力的获得和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是不能代替的。因此,化学教学首先要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创造一个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和爱好的条件,帮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毅力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就有可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和智力均得到培养和发展。

3. 巧解问题,丰富思维方式

问题:将一杯某溶液等量分装在甲、乙两烧杯中,在200C时,给甲烧杯中加入该溶液的溶质14克即成饱和溶液;将乙烧杯中的溶液加热蒸发掉44克水,然后降温至200C时变成饱和溶液,求该溶质在200C时的溶解度。

细心分析问题的特点,可知200C时每一等份溶液中或加入14克溶质,或蒸发44克水,溶液就能转化成饱和溶液。再把两种情况合并、联想。可得200C时44克水中溶解14克溶质液达到饱和状态,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可算出200C时,该溶质的溶解度为32克。

上例的示范教学,能促使学生在知识的渗透和迁移中,发散思维,激发创造动机。

4. 设计题组,拓展思维领域

如在白磷燃烧,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基础上,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以后,为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并灵活运用该定律,课设计如下题组,让学生的思维在程序化训练中拓展,提炼,升华。

(1)8克氧气完全与5克碳(实际反应只用了3克)反应,克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

(2)10克液态空气蒸发以后,可分离出7.8克氮气,2.1克氧气和0.1克其他气体,这个例证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吗?

(3)在反应A+2B=C+3D的反应中,4克A和8克B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3 ,求生成D的质量。

(4)在反应2X2+3Y2=2 中, 的化学式是( )

A. XY3 B. XY2 C. XY D. X2Y3

(5)有铜和氧化铜混合物10g,通入氢气并加燃,待反应完全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4g,则原混合物中含铜多少克。

第1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此定律中的关键词“参加”;第2题可使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第3题可激励学生以致用正确迁移;第4题可使学生从微观角度找到质量守恒定律是依据。并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奠定基础;第5题可使学生真正懂得此定律中“参加”和“生成”的确切含义,准确地确定关系量。

通过以上题组的训练,可形成解题思路:

逐步把学生的思维“逼”上正路,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古人说:“学源于思”。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习中更显举足轻重,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素养。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各个环节重视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把化学教学改革更进一步推向前进。

综上所述,以知识为载体、以化学方法为媒介、以方法的应用为手段,不失为美丽培养的有效途径,但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切实精选教学内容教材本身,实验教学、习题教学都可以有意识地强化化学方法意识,使思维能力的培养立于方法的指导之上,这样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有禅益。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八中学 563100)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培养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