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慈的经文流过悲的红尘

2014-06-24 08:51贺颖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德吉格萨尔罗布

贺颖

作为当代最优秀的藏族小说家之一。次仁罗布的小说作品,无关体裁,无关篇幅,皆仿佛一场场藏民族生活的史诗,充满了边地高原上独属的传说与神话的魔幻气质。他自己则时而如雪峰上盘旋的苍鹰,冷静而热烈地凝视着那片高原大陆;时而又有如他的作品《神授》中被天神赋授奇功,说唱《格萨尔王》的放牧娃亚尔杰。日夜不息地说唱着那片令人心魂迷醉、灵魄激荡的神性高原。这神性,不仅仅因为神话与传说,却是那些魔幻炫彩背后持久而贵重的明亮,这明亮,源于高原上万千年来的信仰以及那些信仰深处的永恒之光。近年来次仁罗布的创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作为第二母语的汉语写作,更呈现出难能可贵的新的精神气象与格局,令读者充满阅读快意与期待。2011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界》,集结了他的十四篇作品,深沉而不凝滞,深刻而不晦涩,从容而不轻悠,浩荡而不冗长,各具姿态,却完成了同一个灵魂指向,就是那片作者血脉交融的高原,以及高原上生灵般的藏民族隐于经文中的生死存活、欢欣绝望、灾难与希冀。

雪峰,河谷,云朵,格桑花前最微小的风;茶香,桑烟,苍鹰背上的光,以及羊群行走时窸窸窣窣的声响。整个拉萨城都在诵经。桑姆是谁?直到最后读者也不得而知,而这丝毫不影响小说的蕴意与况味。《放生羊》中,从头到尾更多的是主人公年扎一个人的自语。一会儿对着神秘的桑姆,一会儿对着这只幸运的放生羊。没有鲜明的叙事情节,没有情感冲突,没有小说惯常的完整的故事性。包括没有所谓事件的开头结尾。而这一切细细想来,不恰是人生的真相吗?人类这倏忽来去的红尘一世,这执念重重的凡俗一生,从何处采,又去往何处?何为生死,何为真假?又何为起始而何为终结?人间万象,究竟真切有之还是五蕴幻境?均不得而知。如此这般问来,竟心生唏嘘与悲情,却也有解脱复洞彻。这一世魂魄肉身,大约除了善良与慈悲,除了爱、感恩与祈祷,再也无有什么值得为之执念了。今世我们放生了羊,而前世,或者也许就是此生,天下众生何尝不是被神明慈悲地放生了的羔羊。

从藏文明的发展到藏文学的写作,从来就离不开《格萨尔王》,就如同西方文明的源头来自希腊神话一样。《格萨尔王》早已不止是藏民族的传说与史诗,而成了藏文学的母题、基因与血脉。《神授》,讲述一位格萨尔说唱者的传奇历程,圣地神山,从来就是诞生传说与神话的摇篮。每一片草地,每一片祥云,每一朵格桑花,都仿佛自传说中飘荡而来。携着神秘的气息与符码。藏北草原上日夜的呼吸,似都在讲述着这片神话遍布的土地,风云浩荡的前生与来世。

《界》似在说分明,却所谓界亦最难分明。比如奴与主,僧与众,今与昔,迷与悟,执与醒,悲与喜,死与活,佛与众生。人为未来佛,怫本过来人,丝缕难分,血脉难离。小说回肠荡气而气定神闲,淡然明净而肝肠寸断。母亲毒死了最爱的孩子,孩子明知母亲投下剧毒。仍安然饮下,只为要以命度化最爱的妈妈:“妈妈,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你沉迷情愁爱恨,只能轮回于六道里,我去后,你要照顾好自己。我爱你,我要用我的死,表达对你的爱。我接受了死亡……我一点都不怨你,妈妈,佛祖都曾舍身饲虎,为了让你醒悟,难道我还要保全这肉身?”字句滴血,读来泪奔。无疑儿子脱开肉身的刹那,已然成佛,而双目失明、下身瘫痪的母亲,也未辜负儿子舍生取义之孝举。在以心镌刻真言的时候业已成佛。作者以几个藏民族家庭史诗般的生活简史,将人心对信仰与哲意的双重追索,推举到了人类命运的巅峰。

西藏,这里一直是世界上最为神秘的大陆之一,正如作者说的“这里山连山,峰连峰,多得像珍珠。而这里的每座山,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德吉村对面的这座雪山,就叫曲郭山。《曲郭山上的雪》,自一部影响巨大的电影《2012》开始,徐徐揭开的是一个天启般的事件,贯穿于生活细节之间的,是全人类都在面临的宏大主题:人类生存的母体——地球。在人类疯狂撕掠下所面临的巨大危机。世界是否已临末日。似已成了无须回答的天问或天启。作者将这样一种关乎生死命运的、惊心动魄的追索,融置于曲郭山下的德吉村春播前的一小段时间。淡然、琐碎、散逸,如写意画般的轻描淡写,却隐匿着文本力量的生机,这仿佛隐喻般的结构,不能不说是作者精神的张力与自信。当整个人类面临“末日”抵临前,无不绝望而着魔般地试图享尽生命最后的极乐,这无异于另一种可怜而卑劣的撕掠,而德吉村的村民们却在捐、在施予,施予他人,施予世界,施予出自己的一切所有,牛羊、粮食、钱物、甚至石料木材,放生一切生灵,甚至蜘蛛蚂蚁和幼鼠。这已不止是善良,而是信仰的善果,这些青稞般素朴的村民,拥有着金子做的心,这一切,是平凡众生对世间的布施和供养,更有若佛祖对迷惘红尘与不古人心的怜悯与度化。

藏民族自古是个悠久而神秘的民族,更因此诞育出了数不清的奇迹与幻美,赋予了藏族人丰厚的思想蕴涵和灵动的精神结构。次仁罗布承袭了这一切弥足贵重的民族瑰宝,并以之醇熟地养育着自己作品的灵魂。他的小说从容冷静又诗意鲜活,细微恣意又七彩纷纭,有的宛若藏区寺宇中的壁画,有的则犹如唐卡,在苍苍高原之上,绽放出最顽艳璀璨的炫目华彩。有时又几乎就是一卷卷经文,读着的每个人便是在诵经了。这许是人间最美好的教化了,充满真理的明澈与天真、信仰的温暖与力量,自一个藏族人或整个藏民族最为真切与素朴的生活与心灵为文本建构,将藏民族对情感的审视、对万物生灵的体察、对信仰与生俱在的神性感念、对未来的刻骨希冀,镌刻得深情而彻底、放纵而深入,读过如水涤洗心魂,如闻慈的经文流过悲的红尘,隽永悲情,圣美而经久不息。次仁罗布作品中的宗教视域,非是讲经布道的庙宇殿堂。而恰恰是以藏民族日常生活的自身场景为道场与坛城。结构出独属一方的文学品格。从而救赎着尘埃滚滚的世间。令更多心灵得以明心见性,于心头灵魄之上,迎来“哗啦啦撒落下来风金光,开出一朵朵如‘放生羊般纯净光洁的夺目白莲。”

猜你喜欢
德吉格萨尔罗布
延长梦境的机器
德吉行医
润心育人 静候成长——丑小鸭变形记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格萨尔》的音乐体系
40年西藏《格萨尔》工作回顾
罗罗布
罗罗布
《格萨尔》向何处去?——后现代语境下的《格萨尔》史诗演述歌手
罗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