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雯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常常思考着:应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是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老师主宰着课堂。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我们要把一个“对话”的课堂还给学生,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展示课堂特有的灵性和生命性。
(1)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以文为本,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阅读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展开亲密对话。《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展现了词人一次愉快的郊游场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荷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惊飞。教学中,我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把寥寥数语变成一幅立体的、形象的画面。学生们通过阅读交流,驰骋在想象的世界里:“夕阳西下,一阵微风吹过来,湖面泛起鱼鳞似的波纹。一个带着醉意的女子划着小船,在荷花丛中焦急地寻找回家的路,她划呀划呀,桨声惊动了栖息在荷花丛中的鸥鹭,它们张开翅膀,扑棱棱地飞向天空,洁白的翅膀在晚霞的映衬下,美丽极了。”如果没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去深入发现,怎会有这些妙语连珠!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课堂上,重视师生之间的多层次的交流,不能只是老师提问学生,学生也可以提问老师。老师要给学生多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如在教学《广玉兰》第二课时,我在导入时这样设计。①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跟随作者陈荒煤走进丛林,闻到了广玉兰的幽香,广玉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生1:广玉兰幽香清丽、洁净高雅。生2:广玉兰很美,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生3:广玉兰生生不息。……②课件出示课文的第6自然段: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师:同学们对广玉兰有了不少了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思考:你最想问什么?生1: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在哪里?生2:为什么更爱他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广玉兰。教师提问、学生质疑这种师生对话,构建平等自由的交流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出现了思维火花的碰撞,真正实现了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3)生生对话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在互相交往中展开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能得到两种思想。”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我问学生:“同学们,珍珠鸟对我如此的接近,一点也不害怕,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的回答多数都围绕“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我又追问学生:“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有的学生讲到人与人交往过程中也需要信赖。紧接着,我抓住这个难得的生成问题问学生:“生活中你碰到过互相信赖的事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立刻热闹起来,有学生说:“妈妈告诫我,期末将至不能玩游戏,得认真复习。因为她的信任,我已经好久与游戏bye-bye。”“是啊,信任是相互的,只有信任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课堂教学中生成能促进生生对话的开展,生生对话同时也能促进课堂生成的深入。
二、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学生的创造力有时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在教学生字“武”时,有的学生会画蛇添足加一撇,我也常常为此伤透了脑筋。一次课上,一个学生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老师,我来当一回小老师,帮同学们记住这个字,行吗?”看着他那渴求的目光,我为何不给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呢?他的方法:人家练武的人都是身强力壮,如果在他的腿上来一棍子,他还能习武吗?不就成了一个残疾人?所以,我们不能加一撇。我发现学生们也频频点头,从那以后,学生们果然都牢牢记住了“武”的写法。
(2)引领学生去畅游书海。冰心老人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只有广泛阅读,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会搜集一些课外阅读书籍推荐给学生。如教学了《我和祖父的园子》后,我推荐学生阅读《呼兰河传》,让我们的学生和萧红一起去享受她更多的童年记忆。教师要成为一个放牧人,带领学生到最广阔的草原上尽情享受。
三、给学生一个质疑的课堂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端,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是诱发学生创新欲。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1)初读课文,课题质疑。教材中的很多课题,常常使人产生疑问,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学习《天火之谜》一课时,学生初读课题后,他们马上产生了一个个疑问,纷纷高举小手提问:“天火”是什么东西?“天火之谜”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谜呢?这个谜又是怎样解开的呢?……学生提出了很多与课文内容有价值的问题。课才开始,学生的学习动机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思维活跃起来。
(2)细读课文,深入质疑。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深层次的质疑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强了,就会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船长》一课的学习中,一个学生提出疑问:所有的人都在哈尔威船长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安全地脱险了,我想问:难道时间真的就那么短,一分一秒也没给哈尔威船长吗?难道来往穿梭的救生艇里真就容不下哈尔威船长一个人的身躯吗?同学们不由自主地展开了讨论。可见,学生从肤浅的阅读质疑走向了深刻的成熟的质疑。总之,质疑大有学问。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适时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
四、给学生一个情感浓郁的课堂
教学中的“情”字如同教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就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1)以境激情。“一堂课就是一首动听的歌曲,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卷。”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好像交响乐团的指挥家,领着学生时而登上峰顶,时而跌下幽谷,时而捧腹大笑,时而忧伤落泪。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在教学《草原》一课,我让学生边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边观赏草原的美丽图片,让学生从宽敞的教室飞到了向往已久的美丽的大草原,激动的情境让学生也难以抑制感情。
(2)以情激情。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握好每一篇课文的感情基调,并随时调整自己的语态,创设出一种与课文思想统一的气氛。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也学着用同样的感觉去读书,就会读出文中的味道。如教学《二泉映月》,师:这十多年,阿炳是怎么过的?出示句子: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师:短短的两句话,写不尽阿炳一生的不幸。透过它,我们似乎看到了阿炳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卖艺度日的画面——师:这一幕幕悲惨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吗?阿炳的身心所承受的煎熬你们感受到了吗?此时,学生们被我的情感动了。他们用真情读出了阿炳的苦难,读出了对阿炳的同情。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立足学生成才,为学生营造一个多彩的课堂,还学生以自由,让他们的心灵尽情飞翔!
(江苏省南通市江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