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小组学习方式的规范与变通

2014-06-13 10:09刘艳
成才之路 2014年14期
关键词:小组学习变通初中历史

刘艳

摘 要:探寻深化教学改革的最佳路径,而在这一路径中以学生为主体是永恒不变的主旋律。小组学习成为课堂上最为常用的教学模式。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规范与变通,力求让二者互为补充,共同建构更为合理而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小组学习;规范;变通

当前,教育现代化不断深化,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探索中。笔者所在的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推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以“小组学习”为组织模式开展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在开展课堂教学模式上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变通。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在历史教学中小组教学方式的规范与变通。

一、历史教学小组学习方式的规范

初中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其课程性质更侧重于人文性。初中历史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而要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规范小组学习的方式。

(1)规范小组学习的分组原则。初中历史教学,由于学生的年龄、爱好、基础等的差异,导致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学讲方式”的推行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活泼,能够互相帮助,分享成果。分组的原则必须是能够实现这一课堂改革的目标。考虑这一因素,笔者尽量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小组内,再尽量照顾男女生、爱好兴趣的差异,这样分成的各个小组都是平等的。这样做既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形成公平竞争,也可以使各个小组的成员间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帮扶,共同提高。

(2)规范小组学习的分组人数。实践表明,小组人数的多少也会影响着小组学习的效果。人数过多会使小组讨论很难形成一致意见而耽误了课堂时间,还会使小组内成员产生惰性。认为即使自己不参与,老师也看不出来,最后只管享受“胜利果实”就行了。人数过少,分成的小组就会太多,课堂上就会难以管理,而且人数少也很难做好优势的互补,集体智慧的共享。以笔者所带班级48人为例,教学中把学生分为六人一组,共八个小组,全都背对窗户对坐,交流非常方便。

(3)规范小组学习的组内分工。正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小组学习后呈现出来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有时候会掩盖个体的不足。例如,我在讲授“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一课的时候,提出“列举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这一问题要学生讨论,很多小组很快讨论完毕而且得出答案,但在课后检测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学生得分很低。经过调查发现,小组学习都是小组讨论后推荐一位同学回答的,这样有的组就好像设了一位“新闻发言人”一样,每次都是固定的一位同学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展示出来,有的同学则从来不用回答,这样时间久了就会造成不用回答问题的成员的思维惰性、开小差、语言组织差等现象。后来,笔者明确规定实行小组长轮换制,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内组员评价,制定评价表格,积极参与一次讨论的记一分,积极发言的一次记二分,每天课后上报给老师,这样也就为教师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历史教学小组学习方式的变通

所有的教学方式都不可能没有局限性,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阶段教学过程最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也不例外。因此,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就要学会适时变通。

(1)小组合作不能完全替代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是在自主学习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发挥集体的智慧。但是也不是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发现很多老师片面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不论什么问题一律要求学生展开合作讨论。殊不知这和教师的“满堂灌”相比又是另一种极端,都是不可取的。在一些较为容易的问题上,或者不太难的问题上不必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例如,简要叙述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以及《南京条约》的内容,这样的问题没有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一些相对较难的问题上,也不必一开始就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先自主思考几分钟,然后视学生思考回答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在组内展开交流。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互为补充才能更为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2)小组合作不能完全替代教师随机提问。笔者在参加一些老师的公开课时,发现老师都会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大多数老师都是这样询问:哪一个小组来说一说呢?或者是:某某小组来说一下吧。这样一来大多数小组都是随意有一位同学起来回答,或者由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回答,这势必会让一部分同学“偷懒”,抓住老师这种询问方式的漏洞,而不去积极思考。或者从来不用组织语言准备回答问题,这样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一种“马太效应”,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所以课堂上适时地辅之以教师随机提问则可以让准备“偷懒者”不能为之,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马太效应”的发生。

(3)小组合作不能完全替代教师讲解。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彰显了教师讲授无法超越的优势,成为了课堂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是也不能就此完全代替教师的讲授。有些问题学生小组合作根本无法解决,或者小组合作一时很难解决,这个时候教师就必须适时介入。我们的学生对于中国历史相对较熟悉,对于世界史了解得较少,这也是常情。笔者在讲解“古代罗马”这一部分的时候,让学生“讨论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学生讨论就陷入了僵局。《论语·述而》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适时地介入既可以有效引导启发学生,也可以保证课堂正常进度。有些问题学生根本无法理解的时候,教师不只是要引导,甚至可以是直接讲授给学生。例如,借助原始人类骨骼模型,推知原始人类的生活习惯等。

历史学科有其学科特点,课堂教学也可以灵活采用历史辩论赛、编演历史剧、实地参观历史博物馆等其他形式。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既要规范其外在形式,也要考虑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变化和学情的变化而适时变通。让规范与变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搭建历史课堂教学最炫美的大厦。

(江苏省邳州市车辐山中学)

猜你喜欢
小组学习变通初中历史
透析经典模型 灵活拓展变通
从俗从宜,各安其习——《理藩院则例》对《大清律例》刑罚规定之变通
新高考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新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组织模式改革探讨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英汉翻译中的意象转换与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