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露
最近,在一个班级听口语交际课,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难举贵手,羞于启齿。原本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的话语场,在40分钟里始终没有出现。
笔者在思考: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解读,并且进行了认真地教学预设。但依旧没看到预设的场景。笔者以为,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寻觅每篇课文中的口语交际的训练元素,让口语交际的教学始终与阅读教学相伴。
一、在教学精妙处寻觅
当我们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一篇篇语言生动、含蓄精练的的课文让人爱不释手。文本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更是学生对话文本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这些文字,并且将这些文字的感悟理解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文本与生活之间寻觅一条语言表达与情感流露的绿色通道。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闸门就会被打开,学生就会将内心想说的话表达出来,一吐为快的场景就会出现。在这样的场景中,学生的情感之泉就会恣意流淌。
例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文时,当学生读到老天鹅用自己的身躯撞击冰面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对话:“老天鹅啊老天鹅,你看到了冰面上,因为拍打留下的一根根羽毛了吗?”“你看到了冰面上,因为使劲撞击,流下的血迹了吗?”“难道你这样撞击冰面,不疼吗?”“难道你就不怕如此的严寒吗?”“老天鹅啊,你不是可以命令其他的天鹅去撞击,去拍打吗?为什么自己如此地不顾一切呢?难道你真的是钢铁之躯?”……顺着这样的思路,与学生对话……
仔细思考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不难想象,学生会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寻觅情感元素,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与教师进行有效的心灵对白。于是,一个结合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交流的心灵对话场就会出现的课堂中。这样一来,学生在品味文本,感悟生活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交流。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在文本空白里寻觅
很多时候,文本的作者以及编者会因为教材版面的限制,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文章结构的精妙安排,在文本中故意省去了一些内容,使得文本留下一些看似不足,却很艺术的空白。这些空白,恰恰是可以用来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有效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这一艺术特征,引导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驰骋,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必定能达到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和思想情感的熏陶同步推进。
例如,《师恩难忘》一文倒数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有一年回到家乡去,遇见老师的情景。但是,文章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当时的情况。并没有展开叙说。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师生见面的场景,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老师和学生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于是,一个生动的口语交际的场景就形成了。
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和老师之间充满情感的对话,在原本空白的地方演绎了有声有色的口语交际训练。这样一来,不光有效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学生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文中的师生之情之深。此外,笔者以为:这样的口语交际的过程,更是学生在想象中创新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文本主人公情感交融的过程。可以想象,学生的生命一定会在精彩的口语交际中涌动。
三、在情境表演时寻觅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的课文可以用来表演课本剧。因此,教师们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本剧进行粗线条的设定。然后,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伙伴,排练课本剧,让学生表演,并且可以利用课间进行排练。可以运用教师提供的剧本,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地创作剧本进行表演。这样一来,本应该在课堂上才有的只是少数几个学生才有机会参与的课本剧表演,被教师前置到了课外。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了锻炼的机会。有了这样的口语交际氛围,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例如,在学习完《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后,我指导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要求学生可以根据教材里的剧本进行表演,也可以对课本里的剧本进行修改再度创作。并且根据自己重新创作的剧本进行排练和表演。这样一来,更多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而且,因为老师不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教材里的剧本进行表演,学生便会对剧本进行修改创新。于是,学生在训练中,个性化的语言就会不断出现。如此,学生的语言发展便会步入良性轨道。因为,这时候,学生的思想充分解放,合作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思维也得到了有效拓展,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当然,阅读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的元素还有很多,我们还可以在阅读辩论处进行训练,可以在文本拓展处进行训练,可以在角色变化处进行训练……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训练的结合点,并且有效利用,便会在阅读教学不断优化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不断发展。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锦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