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阶,抹不去的记忆

2014-06-12 07:49黄小娟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4期
关键词:互动交流品析

黄小娟

摘 要:小说教学是否有效、高效,要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能被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以训练与培养,教师与生生及文本之间是否互动热烈,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在精神世界里漫游。而连续的追问,细节的品读,作品主题的深度挖掘,能让学生深入文本,直达作品主人公的心灵、在头脑中再造出丰富的、充盈的形象。

关键词:追问;品析;互动交流;拓展迁移

《台阶》已上完一周了。但课堂上师生、生生和文本之间互动交流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同学们学完课文后所写的《致父亲》的小诗将我再次带回到了课堂。请看厦门一中初二(8)班林同学写的《致父亲》:

早春的阳光洒在胭脂色的桃花上,

桃花后高而齐整的台阶上坐着你,

灰白的头发,清瘦的身影。

当你不经意地抬起头,

那丝茫然若失的忧伤,

令人心悸。

你还记得吗,

那年在青石板台阶上跳上跳下的我?

曾经的你坐在石板上,

透过摇曳的柳树凝望别人家的台阶。

为了它,

磨破了多少双草鞋,付出了多少年心血?

当鞭炮炸开后,红艳艳的纸屑飘落在你的肩头,

当亲友们的欢呼喝彩回荡在空气中,

只有我知道——

你心里的茫然与空虚。

梦想或许并没有对错可言,

只要去享受追梦的过程,

尽管青春已逝,尽管两鬓斑白,

有梦的人生永远精彩!

你站起身,仰着脸,

早春和煦的阳光洒在你布满沧桑的面庞,

仿佛释然了一般,

你长呼一口气,嘴边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诗的第一节写的是台阶建成之后失去奋斗目标的父亲忧伤失落的表情,充满情景性和场景感的描写让人动容。第二节一句“还记得吗”,将读者带到课文所描述的故事之中。第三节中众人的欢呼喝彩与父亲的茫然空虚形成鲜明的对比,将父亲复杂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的第四节宕开一笔,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思考父亲的人生,评价父亲的人生,使诗情往哲理推进了一步。诗的最后一节借“早春和煦的阳光”这优美的意象象征美好,象征希望,象征一切乐观向上的情愫;借“长呼一口气,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的表情特写,表现父亲内心的情感波澜,想象父亲已从茫然与失落中走出来,走向更美好的明天,与第一节诗构成内容上与结构上的呼应,浑然天成,意蕴深厚!从这首诗可看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精准细致的,对父亲形象的分析也有新意。

在点赞学生诗作的同时,我想到了这节课的有效与高效。这节小说阅读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连续追问,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这个环节里老师首先要求同学们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复述课文,同学们七嘴八舌交流之后明确了文章讲的故事是:

父亲觉得家里的台阶低,他希望建造一间有高台阶的房子。于是他捡瓦片捡砖头捡基卵石,积攒角票,准备了大半辈子。房子建好了,台阶建成了,父亲却老了……

老师接着追问:根据课文故事,能否为课文换一个标题,同学们七嘴八舌互动讨论后说出如下答案:父亲的台阶梦;父亲的人生;岁月的凹凼;青石板留下的记忆;倔强而要强的父亲;新屋、台阶、父亲。

我趁热打铁,再次追问:换什么题目都不如原题好,这篇小说为什么以“台阶”为题?同学们热烈讨论后明确:台阶是本文的叙事线索;台阶是父亲勤劳的一生,奋斗一生,纯朴一生、谦卑一生的见证;台阶是父亲理想的寄托点;台阶是父亲奋斗的动力;台阶是中国农民精神的追求——向上、向上……

在师生、生生热烈的互动交流中,完成了对该诗内容的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里,老师设置了四个连续问题,让学生紧扣文本,读出文本中的故事。这种叙事性作品学生在预习时没有太多的语言障碍和理解难度,不必在情节分析和语言评析上花过多的时间。连续追问,能让学生迅速调动脑中的积累,快速读出故事、读出形象,深入文本的精神内质。

二、精读重点文段,品味感人细节

在这个环节里老师要求同学们精读文本,摘录批注,说出文章最感动人的情境、情景和细节,并说明为什么感动人?同学们互动讨论,说得有理有据:在凹凼里洗脚:体现父亲勤劳节俭。

在摇摆的柳枝中出神地看台阶:体现父亲有梦想、有追求、有志气。

冬日黄昏疲倦地坐在台阶上脱草鞋:体现父亲辛苦、操劳、

造屋的日子里兴奋地递烟送茶:体现父亲勤劳、纯朴、热情、

这几个细节、情境,真实真切地再现了老父亲的形象,从不同的侧面写出了父亲独特的个性。

细节是构成形象的基本要素,是小说整体结构的组成部分,是艺术形象的细胞、经络和血脉。细节写真写活了,人物就有了生命。典型精妙的细节,是展示人物内心情感的“显像版”。因边走边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顺走,站在面前像个细脚伶仃的圆规、我们记住了贪俗的杨二嫂;被胡屠户喝了去骂了来,借钱也要去赶考,家里揭不开锅,只好抱着鸡在集市踱步寻人卖鸡的范进,是我的脑子中挥之不去的儒林小丑;鲁智深三激郑屠,三拳打死镇关西,打死了人怕吃官司,还边走边骂以求脱身,一组细节活化了疾恶如仇、粗中有细的鲁提辖的形象。品出了细节的意蕴,就把握了作品人物的特质。

三、多元解读文章主题,感悟多味人生

通过以上的学习和互动交流,同学们明确了作者写台阶、写父亲,要表达的主题是:

文章通过写父亲倾其一生精力捡砖块、捡瓦片、捡基卵石、种地砍柴存零钱造屋造台阶的故事,表现了中国农民勤劳、朴实、谦卑、本分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对故土、对家园的深厚感情。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引入了另一种主题的解读,请看下列教学片断:

师:有人说台阶是个悲情故事。错误的标准,错误的追求,导致了错误的结局,父亲的人生很不值。辛辛苦苦一辈子,回过头来还是觉得三级台阶好。对于这两种说法,你怎么看?

生1:我不觉得是悲情故事。故事的结尾虽然有点儿伤感,但是追求理想没有错,父亲倾其一生追求理想的行动为我们传递的是正能量,故事不仅不悲情,而且很悲壮,很励志。

生2:我不觉得父亲的人生不值。我们从父亲身上可以很清晰地读出父亲一生的勤劳、善良、谦卑、本分,这些品质正集中体现了中国农民的传统美德。父亲是当时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父亲的形象是当时农民的典型形象,父亲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值得颂扬的。

生3:梦想没有对错,梦想只有与人们的生活背景有关。在父亲生活的年代里,台阶高地位就高,这是中国农民在当时那个特殊时代的特殊梦想,是那个时代一代人的梦想,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不能用当代人的眼光去评判,不能用值不值去评说。

生4:其实,这个结局不能简单地去评价。尽管台阶建好了,父亲也老了,结局让人感叹。但是岁月无情人生易逝,生老病死是自然的法则。奋斗进取是一生,安逸享乐也是一生,父亲尽管老了,體力不足了,但他用他的奋斗证明了他的存在。存在过,也就不枉此一生了。不同的价值观表现出来对人生的看法也不同,就看读者怎么去看待……

下课铃响了,讨论却意犹未尽。于是我布置作业:

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话想对台阶中的父亲说?请将心中的话写出来。于是就有了文章开篇的学生习作。

小说(或叙事作品)应该怎么教呢?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以下步骤是小说教学极好的切入点:

一是多角度、多方法进行情节概述(或变换人称概述或抓关键词复述或抓主要情节简述等)。如:《我的叔叔于勒》,可从菲利普或克拉丽丝的角度概述故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抓住“安良”“除暴”关键词来展开情节。对作品中人物事件了解清楚了,才能更深入细致地去品析人物独特的个性,读出“这一个”来;

二是赏析小说的描写手法及作用(如: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有的作品以环境描写取胜,如《孤独之旅》,有的作品以细节取胜,如:《台阶》《故乡》,有的作品以人物塑造取胜,如:《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时要有所取舍;

三是研读精彩片段,感知小说人物(事件、景象)的形象。如:《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逼我上学”,《孤独之旅》“暴风雨中追赶鸭子”,《故乡》中“再见闰土”,《范进中举》中“范进喜疯”等等,精读片段能更深刻地挖掘作品的内涵、品味作者的创作意蕴;

四是训练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进行扩写改写续写仿写或拓展性的写作,加深学生对小说形象的理解。

如果课堂上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震动,用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思和教授的话来说就是“把孩子们心灵中美好的因素、崇高的因素都调动起来,帮助他们建立起一种对生活的美好信心”,那么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是成功的!

(作者单位 厦门市第一中学)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互动交流品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意品析能力
对一道试题的品析与再探究
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
浅谈散文意境的品析
互动交流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增强小学语文课堂互动交流的策略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包装管理》教学中的运用
让小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好语文
创设互动交流情境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