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跨文化交际中

2014-06-12 23:12刘秀莲周昕何晋柴小兰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4期
关键词:师资力量素材跨文化交际

刘秀莲 周昕 何晋 柴小兰

摘 要:通过对湖北高校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经研究发现其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亟待提高,并从教与学两方面探索改观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失语”的基本策略,为外语教学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中发挥切实的作用而提供参考。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表达能力;师资力量;素材

在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全球化中,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直接影响国家在世界舞台中的形象及国际化进程。由于“人们行使判断的时候,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把文化价值与信仰加诸于对方的沟通行为”,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跨文化交际的成果,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国人对外国文化的的引入并受其影响。第17届北京图博会显示2009年的进口量是出口量的10倍,而造成引进输出悬殊巨大的原因之一是翻译问题,确切地说是中译外问题。我们自身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局限致使这种交流中的中国文化传播受到影响。对此问题,虽近年来呼声很高,但成效不大。为探求人才培养的问题所在,课题组对湖北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以期发现其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现状调查

1.调查对象及方法

为使调查结果更加具体,准确,本项调查于2013年1~3月选取了3所高校理、工、文、医等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通过网络平台访谈,共发放问卷290份,回收有效问卷277份。问卷共计16题,其中涉及大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态度、心理反应,对中国文化词语的认知及用英语表达的能力,用英语讲授中文化的课程开设情况,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考核办法及学生对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期待方式等几大方面。此次调查虽未覆盖全省高校,但从专业面和调查人数而言基本可反映目前湖北地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现状。

2.调查结果

(1)学生对待跨文化交际中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态度

从问卷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到有83.8%的学生对此持肯定态度。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是十分必要的,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但实际交流中心理上还不够积极主动。

(2)学生对中国文化词语的认知和用英语表达的能力

为了探明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调查还选取了代表中国古典文化的一些著作和中國文化特色词汇来测试学生的阅读量和汉英翻译掌握情况。只有24.5%的学生读过其中半数以上的著作,而对于一些既能反映中国经典文化又贴近当代中国老百姓生活词汇的英译正确率为39%。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稀饭”“馒头”“豆浆”“油条”等极具中国特色的早餐。

(3)学生对于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培养方式的期待

问卷还调查了学生期待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培养方式。结果显示,70%的学生认为表达能力有限与他们长期以来所使用的各种教材有密切关系,因为这些教材只是偶尔涉及一点中国文化,致使学生较少有机会学习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因此,79.4%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在教学中增加用英语教授中国文化内容,而最希望用以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方式是改革教材与开设相关课程。

二、调查结果分析与对策研究

1.调查结果分析

据以上调查结果,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局限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外语教学中文化学习单一

由于国际交流的频繁,人们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也在教材、课堂教学及各种进口的外文传播资料的影响下悄然发生着变化。中国人不再对高离婚率、同性恋鄙视,甚至热衷于过西方的情人节、万圣节和圣诞节。因为我们的外语课堂以及外语教材的内容基本上以学习西方文化为主,所听所读所说均是关于别人的生活,但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少了自己文化的输出,何以称交流!更谈不上让世人了解并理解自己。长期以来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学习单一性使学生鲜有机会学习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文化。

(2)师资力量不足

外语学习中导师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师是教学中的指导者,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目前工作在高校外语教学一线的主力是一群三、四十岁的中青年教师,在外语教学方面经验丰富,但就他们的学习成长过程来看,也是在这种单一文化教育思想指导下培养出来的,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研究以及用英语来表达这些文化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只有任课的教师自身意识提高了并具备这种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他们才会自然地在授课中加强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对比,引导学生对多元文化重视与学习,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水平,培养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虽然绝大部分外语教师已认识到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局限(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在课堂实践中仍无法改变现状,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文化失语症”自提出以来经历十余年仍改观不大的原因。

(3)素材不充分

通观我国学生在校所使用的外语教材,从小学到大学涉及中国文化内容的凤毛麟角,这些根本不足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课堂上教师所用的补充教材也全都是关于西方文化的介绍。因此,要让他们用英语说“三国”话“西游”当然困难了。这也难怪为什么在谈及中国早餐时,许多学生就不顾事实地说是“bread,milk”等西餐了,因为课本只告诉了他们西方人的生活状态,而没用英语描述中国的“豆浆”“油条”和“大饼”。中国文化在英语教材中的不足也是造成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原因之一。

(4)课程测试中中国文化元素缺失

目前应试的因素在我们的教育中还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凡是考试要求的内容,学生都会趋之若鹜,哪怕是没有任何使用价值;凡是不考的,即便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也很难受到重视,教育的功利性非常突出。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外语考试中,绝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外语语言知识和西方文化,极少有中国文化,即便有也是微乎其微。一是教材中很少有这方面的内容,二是教师考虑对于学生来说较难,久而久之也就忽略掉了。因此,中国文化元素在整个测试系统中的缺失也是长期以来影响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难以提高的一个因素。

2.对策

针对以上问卷分析所反映的问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改观这种局面。

(1)师生共同培养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意识

要想改变长期以来外语课堂单一文化学习的现象,首先必须让教师认识到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重视国际交流的双向性。输出文化和输入文化都是跨文化交际中必不可少的,甚至文化输出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更为重要,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威望,只有教师自身的意识增强了才能影响和指导学生,进而带动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兴趣与热情,才能有效传播中国文化。

(2)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

为了切实贯彻在外语教学中重视中国文化的思想,首先就要提高教师这方面的业务素养。可以组织教师分批进行进修学习,亦可采用专题讲座形式将教师分课题组在研究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

(3)编写合适教材

针对外语教材中严重缺乏中国文化的问题,可以开展多项教学科研活动,组织调研,按听、说、读、写、译的要求在各门课程的教材中增加中国文化元素,并可组织用英语编写专门的中国文化概况的教材,给学生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提供保障。

(4)将中国文化内容列入外语考试范围

将中国文化内容列入外语考试的范围,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对它的重视和学习,多方位做好促进工作,势必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主动性,这一硬性的措施将会直接收到功效。

(5)开设相关课程

可由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开设专门的“中国文化概况”选修课程,用英语讲授中国优秀文化。通过课堂上的教学、讨论以及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综合能力。

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现象改变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加强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措施实施才是解决问题的基本保障,才能改变十余年来久未改观的局面,中国的文化才能走出去。我们的价值观、意识形态才有可能更多地得到世人的了解和理解,我们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交流。

参考文献:

[1]陈国民.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肖龙福,肖笛,李岚等.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

课题项目:本文由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科研项目“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支持(项目号:2010b264)。

(作者单位 武汉市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师资力量素材跨文化交际
怎样提高幼儿英语教学效果
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综述
当前中国高中国际部教育何处去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德育教学的基本策略
素材与广播电视之节目关系探讨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