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
摘 要:随着,高校中歌唱类专业的发展,学习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歌唱专业的学生也在逐年增加,这使得学校的教学方式也要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全能型人才。
关键词:歌唱艺术;基础教学;感情倾注;心理素质;审美意义
一、高校歌唱艺术的基础教学
歌唱艺术的学习,不像其他基础学科,如:英语、语文、数学等。歌唱艺术的学习讲究一定的天赋和兴趣,不是单靠汗水就能学成的。但我们不能忽略了声乐的基础教学,不然天才也能被培养成现代版的“方仲永”。歌唱艺术的特点是用人的声音作为乐器,我们主观地去控制它让它发出美妙的旋律,它区别于其他的乐器演奏还有一点是,乐器的好坏决定于你付出了多大的经济,乐器的好坏由它的价值决定,而声音的好坏是天生的,我们只能通过后天的学习来改进声音的特点。声带是发出声音的地方,所以对声带的训练尤其重要。开嗓、吊嗓就是为了培养声带的两种方法。人既是声音的发出者又是声音的接收者,声音由人体发出以后,再回到人体,声音回到身体有两种途径,两个都是由我们的耳朵去感受声音,一个声音是由空气传送的,另一个途径是由咽喉传送的,前者耳朵所听到的声音和别人所听到声音是一样的。后者的声音我们却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两种声音的叠加使得声音的发出者和外界声音的接受者听到的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应该反复地去练习、去适应、去比对声音的不同。
二、高校歌唱艺术的感情倾注
学习情感的倾注很重要,一首能够被人们所接受、所喜爱的歌曲必定含有歌唱者的丰富感情,如果一首歌曲连歌手都无法感动那何谈感受听众。歌唱者的情绪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歌曲中某些音调的细微变化,如果歌唱者不高兴,就算是演唱欢快的曲子,曲子之中也会带有忧伤的情绪,决定一首曲子所要表达的情绪,即需要歌曲本身要符合情绪的意境,歌唱者的情绪也要跟着歌曲中情绪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心情。
三、培养高校歌唱艺术学生心理素质
前面说到,情绪会影响到学生对歌练到曲的演绎,在舞台上歌唱者难免会感到紧张、害怕等消极情绪。歌唱者很紧张,本来已经练到滚瓜烂熟的节目,在上台后出现脑子空白、无法思考的情况。我们该如何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关呢?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在一些能展示自己的场所,勇敢地展示自己自信的一面,即使会有失败,但俗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哪来成功。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教授如何克服紧张、焦虑等情绪的技巧,如:心理暗示让学生能够忽略紧张情绪,能够自我鼓励。
四、高校歌唱艺术审美的意义
要想唱得好,那前提是你要知道那种叫好,如果不能正确、透彻地去感受歌曲的美。那又怎么可能唱出美的歌曲。一般的高校都开设了“歌曲鉴赏”这类课程,为的就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在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中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先要告诉学生,什么样的音乐是美的,什么样的音乐是不好的,让他们明白两者的区别,能够判断。再有就是以作业的形式给他们一些歌曲,让他们进行判断,老师在对他们错误的地方进行改进。只有自身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提高了,才会提高自身的歌唱能力。
高校歌唱艺术的教学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且情绪和基础的培养应该同步进行,学生拥有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一个优秀的歌唱家的前提。在现今的社会我们应该关注不同群体对歌唱艺术的需求不同,分层次地培养不同天赋的学生去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听众的差别也是我们要注意的,不同的听众对音乐的不同要求是我们要知道的。比如,一些人喜欢通俗乐曲,另一些人喜欢用美声演唱的歌曲。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兰芳.对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探讨[J].中国音乐教育.2005(5).
[2]南利華.浅谈普通高校声乐教育中的几个问题[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3]林惠芬.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3).
(作者单位 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镇职工活动中心俱乐部)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