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解清
摘 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平静的湖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掷入水中的一颗石子,瞬时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问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教师满堂提问,学生无心作答、不予理睬的现象,这样的提问是失败的。
关键词:课堂提问;原则;作用;技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与思考源于疑问,所以提出问题自然成为教学活动的起点。虽然提问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在新课改的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仍是师生之间交流探讨的主要方式。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提问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讲究一定的原则。第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并不是直接把现成的真理告诉学生,而是通过问答甚至辩论的方式来推敲获得真知。从表面上看,教师是问题的发起者,但实质上,这一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第二,以教材为依据。科学的提问是紧紧依据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本身,有所发散的。第三,循序渐进。设置问题应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顺序逐级深入,层层递进,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提问实质上就是师生的思想交流,是对教材知识的深化认识。了解提问的重要作用,有助于优化课堂提问。
1.督促作用
课堂提问就像是口头测验,具有即时、高效的特点,能够检测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够督促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且提问是在全班面前提问,初中学生的好胜心强,为了能够准确回答问题会认真听课,从而起到经常性的督促作用。
2.反馈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获得较为准确可靠的教学反馈信息,从而相应地调节教学活动设置。
3.巩固作用
课堂提问是现学现问,而且提问的内容是针对教材的要点和难点进行的,其导向作用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从而可提高记忆效率,对所学知识起到巩固和强化的作用。
三、语文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
关于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学记》中就有这样的论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待问者反此。”由此看来,科学的提问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效果,相反,如果提问不当必会适得其反。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供大家参考。
1.抓住合适的时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愤”和“悱”就是老师提问的契机。问题只有在关键时候提出,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有效地激活课堂气氛。以《孔乙己》一文为例,我在授课时,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它的作用却十分重大,它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如果上来就让学生直接读课文,那么他们的阅读兴趣就不高,也不能抓住阅读重点。接着再顺势引导学生探究孔乙己为什么没有名字,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由此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2.提问要循序渐进
提问应是系统的、综合的、有步骤的层层推进,因而教师要能够规划好课堂中每个问题的层次与顺序。以叙事课文为例,可以按照以下几个层次布置问题:事情因何而起→事情发展的脉络是什么→事情发展到最后为何产生如此结局,当然,这只是提问的思路,具体实施起来需要许多小问题的铺垫、充实,比如,故事發生的背景是什么,导火线是什么,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有没有贯穿全文的主线等等。因而语文课堂提问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艺术,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才能逐渐发掘出学生的潜能,开发他们的智慧。
3.问题要有创新性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常常会发现一些课文的艺术“空白点”,即作者略写或没有写到的内容,如果利用这些“空白点”,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创新,对作者没有写到的外貌、神态、语言等进行细致的描绘、充实,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的潜台词、言外之意进行补充,就能使学生头脑中产生新的形象,以想象的激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孔乙己》中孔乙己的长衫哪儿去了?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后命运如何?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问题要有探究性
素质教育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的体现。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通过探究去获得教学知识,才能彻底改变学生完全被动的学习状态。在设计问题时,问题情境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太远,而且要和学生学过的知识有某方面的联系。例如,在讲《端午节》一课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我们这一带的端午日有一些什么习俗?课文中提到的端午习俗有哪些是与我们不同的?这样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自己思考,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有更加丰富的认识。
(作者单位 江西省余干县乌泥初级中学)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