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山
摘 要: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提出了诸多看法和建议,希望能为其他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信息素养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144-01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课程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这方面的做法。
1 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良好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笔者接手一些新班级,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站在平等的高度,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久而久之,就会培养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 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①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②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③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④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1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学生所做的一切。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笔者只是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了一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凭着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做出了一幅幅好的作品。笔者及时对几幅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予了表扬,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相应的信息应是与中小学生各科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这就产生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与其他课程整合的问题。课程整合是指将不同课程的素材整合在一起,使学习的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境中。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5 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在进行段落格式设置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前设计了一段小文章,保存为两份,一份故意打乱各种格式,整篇文章非常不协调。另一份则是调整好的。通过对比,孰优孰劣一看便知。笔者顺势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把第一份文章的格式调整过来。然后先让学生自己探索,接着请已经完成(或许只完成一部分)的学生把自己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教师指点,最终调整完毕时,一篇格式优美的作品也就出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严格按照教学规律和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巧妙地设计教育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信息技术教学的美好明天!
(山东省郯城县庙山中学,山东 临沂 27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