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
【摘要】为了贯彻九年制义务教育,作为一线的老师应当肩负起重任。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最大的努力培养下一代。
【关键词】主体性;模式多样化;赏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较好地发挥出来,应该追溯到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问题上。那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呢?
一、承认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使之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到实践活动(小发明)课时,我先要求学生把活动的目的搞清楚,再结合课内、外知识,开动脑筋,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时擅长做小发明的学生顿时来了兴趣,制作出一个个精美的布娃娃、剪贴画、小坦克等。对此,我及时表扬了这些学生,使这些学生因此有了一点学习的劲头。
二、充分了解学生
在教学中,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兴趣爱好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之后,我们才能对部分同学所需要的教学模式进行选择,确定我们在课堂中应该怎样讲解课文,才能让学生提起兴趣。俗语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渴望哪方面的知识,教师就应该而且必须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平时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反馈情况,并考虑当前所讲知识的内容,在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的消极、积极态度;或教学特点启发学生在教学的某一阶段,由哪些学生进行问答活动等,然后在课堂决结束时进行优、缺点的简单点评。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收到谁受表扬、谁受批评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循环下去,收效显著。
三、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每个老师的教学模式各不一样,但有些学生只喜欢某某老师的课,课堂上表现很好,活跃而秩序井然,学习起来既轻松又愉快,这样学生更容易接纳老师,甚至喜欢上这个老师了,学生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在课堂中体现出来。
在教学中,我深有体会,我刚接二年级时,我发现大多数的孩子好动,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开始以讲故事与讲课文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逐渐进入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可趁热打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时间一长,这种模式已不再适应了。于是我又只能改变我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进行口头表扬,但收获甚小。我接着采用“物品代奖法”,具体用一些塑纸剪成各种形状的花、水果当成奖品,直接贴在黑板上,看哪组得到多,则说明哪组表现好,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共识:上课时,只有专心听课才有“奖品”。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也厌倦,相应地又采取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个人演讲、集体表演等,并在小组间进行比赛,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我在教学总结中这样写道:“学生没有较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关键在于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灵感,我们不能埋怨学生,应该认真检讨自己,找找自己的原因。”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有兴趣,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学生既接受了知识,又在纪律上得到保证,学生学习倍感轻松,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四、用赏识、期望、引导的教学模式
赏识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信心,期望是为了让学生明确目标,引导是为了帮助学生促成目标实现。成功之后,再给以赏识,从而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教育良性循环,按照学生的兴趣及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教师树立了尊重学生的思想就能看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确定新的目标,引导学生由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任何一个学生都需要老师的肯定,在老师的肯定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学生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
我们往往懂得与朋友、同事相处的技巧,却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可以容忍别人对自己的反驳,却不能容忍孩子的合理解释;可以耐心聆听领导的长篇大论,却不愿意花一点时间来聆听孩子的心声;可以赞美,甚至奉承别人,却不愿意给孩子一点点鼓励;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是一种心态,一种教育者的精神状态,赏识教育源于对孩子的爱,没有赏识就等于没有教育,没有赏识就等于没有爱。学会赏识,不会赏识的教育者也要学会赏识,这是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五、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走上讲台,提前有了充分的准备,本堂上什么内容,事先就已安排好,这样讲课就会顺理成章,既解决课内的问题,又传授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知识。如果老师一问三不知,那本应该听课的学生也成了不想听课,在课堂上做一些影响其他同学的事情。相反,则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说明教师只有掌握专业及其他方面的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被学生认可。
记得有一次,我讲到《孔繁森》这一课时,课文里需要用朴实的事例突出孔繁森无私奉献、兢兢业业为人民的伟大形象,并且在课文快结束时有一段歌词:“太阳和月亮,有同一个母亲……”当我讲到这个地方时,学生要求我唱这首歌,幸好我唱过这首歌,从而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学生一下子配合我的教学,在有限的时间里很好地完成了我的教学任务,并达到我所预期的教学目的。
还有一次,在讲到《一只美丽的丹顶鹤》这一课时,我讲了半天,学生虽弄懂了课文的意思,但从他(她)们的脸上似乎在告诉我,他们还没有真正领会课文意思。为了实现我预期的教学目的,我唱起:“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个女孩……”一下子,同学们被优美的歌声感动了,有几个同学听到歌声边哭边说:“老师,我也要向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学习,学习她为了救一只丹顶鹤而献身的高贵品质,我们也要加入保护动物的行列中!”
是啊!学生的内心话,是他们的肺腑之言。如果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起共鸣,那他的教学可以说是成功的。上面仅仅是我的几点看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很多,但还需要有志于教学的工作者去研究探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我们多了解学生,从多方面去研究教学方法,这样上起课来就会得心应手,心情愉快。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