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彬远
【摘要】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欣赏相关的散文作品,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但在长时间以来,散文阅读教学缺乏有效的策略指导,使得散文阅读教学处于低效之中。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地结合客家题材散文,实现了散文阅读有效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客家题材;散文阅读;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结合客家题材散文的选材特点,激发学生阅读散文兴趣
教材中散文选文的选材广泛,题材多样,如朱自清《荷塘月色》等,是以景物描写为主的散文;史铁生《我与地坛》等,是对自我历程描述的散文。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散文取材的多样性有较大的差距,反映到教学课堂当中是不愿意深入理解。所以首先要激发的就是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借助学生对客家散文取材的认知感,激发了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
例如,我在讲授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前,先让学生阅读客家题材散文,陈桂峰的《故乡的叫卖身》和杨丽平的《客天下 客家情》。这两篇散文所描述的是围龙屋的情景、客家民谣及其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述作者对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由于学生对客家题材散文中所写的人物、景色、情感都非常熟悉,因此能够较好地把握客家散文主旨及情感。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仔细阅读《故乡的榕树》。有了客家题材的散文阅读基础,学生发现两者的手法和主题具有高度的相同性,都是借助了对儿时生活、村民习俗的描写来抒发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于是对阅读课文《故乡的榕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为教学的有效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合客家题材的散文,借助学生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题材,让学生在散文这种文体的作品中找到自己身边的、熟悉的题材,在降低了学生阅读散文的难度同时,激发了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大力促进了散文有效教学的开展。
二、结合客家散文的意象特点,指导学生体会散文美境
散文是侧重表现作家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字里行间充溢着真切诚挚而浓郁之情,具有一种意境美。一篇散文是否韵味独特,是看该文有没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审美意境,说到底是看有没有优美巧妙的意象。
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作者所设置的“地坛”这个意象,是被作者细节化了的景物与细腻传神的虚写,是作者把自己的生命痕迹中蕴含的活力再现,更体现的是作者内心感受的体现。
同样,客家题材散文中的意象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点。如陈彦儒的客家散文《印象兴宁·春天的味道》,文章所设置的意象“萝卜糕”,不仅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情怀,更是对客家妇女的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精神的赞美。通过这些熟悉亲近的意象,学生容易体会到散文特有的意境美。
例如,粤教版课文张洁的《捡麦穗》,作者设置了两个意象,即“烟荷包”和“红柿子”,但是较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扒开迷雾,看不清两个意象所蕴含的感情,更不用说体会课文的内涵了。
于是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阅读陈彦儒的散文《印象兴宁·龙灯》,让学生思考意象有何作用,蕴含怎样的深意。文中写到“舞龙灯舞醒狮,是老家广东兴宁市过年的娱乐节目。春节时分只要一听到铿锵锣鼓声,我们往往会抛下玩得正起兴的游戏,冲到围龙屋前的禾坪,抢到最佳观赏视角。”因此,文中“龙灯”这一意象,传承了客家人祈福消灾的古旧方式,以示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历经千百年的流传。
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意象“龙灯”是客家人心中的传统文化象征,寓意客家人对祖辈文化的传承。如此可见,文中的意象是一种情感体验。散文中的意象,其实就是作者内心感情的寄托的外化体现。
借助这一点,回到课文《捡麦穗》,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温情的渴望。因此我们结合课文可知“烟荷包”既是作者对自己童年时代的缅怀,又是对人类美好情感的追念。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把握散文的意象及感情了。
三、结合客家散文的审美品格,提高学生的散文赏析能力
散文是各种文学体裁中最讲究真实性的文体,这是散文最重要的审美品格特征,也是散文创作自我性的体现。例如在粤教版中的散文冰心的《巴金这个人》等,除了在材料的剪裁、细节的描写上作必要的艺术加工以外,散文中的写实仍占主导地位。在客家题材的散文中,陈彦儒的《印象兴宁·龙灯》对“舞龙灯”这一古老风俗的场面描述,杨永强的《月光下的围龙屋》对客家人在月光下的劳作场景描写,都是作者切实的体会,都是较为真实的。由此可见,讲究真实,体现自我的审美品格在散文中是较为典型的。
提高散文的有效教学,必须要使学生对散文的审美品格有一定的了解,而客家题材的散文具有的审美品格与现代散文是相一致的。在散文教学中结合客家题材的审美品格,有利于提高学生赏析散文的能力。
例如,我在讲授粤教版散文老舍的《我的母亲》这一课时,在课前让学生阅读客家题材散文,如陈彦儒《印象兴宁·春天的味道》。文中描述的客家人酿酒的场景:黄酒酿造无非是选料浸泡、蒸糯米、加酒饼、红麯发酵,燃谷壳炙烤酒坛等流程。作者儿时观赏舞龙灯的场景:元宵时节,我们跟着表演的醒狮队串村走巷,一直走到高碑里。学生阅读后,最大的感触是“太真实,太贴切,太熟悉了”。学生都说原来散文创作如此真实。
在此基础上,我再讲授老舍的散文《我的母亲》。这篇散文集中展现了母亲与“我”几十年的生活。作者通过描写母亲为支撑家庭帮人家洗衣服,帮人做针线活的苦难与艰辛,借助母亲生活忙碌但还保持了勤快、好客、热心助人等优良品质,来说明母亲对“我”生命的教育以及对“我”性格的影响。文章的审美品格如同《印象兴宁·春天的味道》一样,贴近生活,感情真挚,自然流畅,很快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结合客家题材散文的选材广泛、多样的特点,激发了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结合客家题材散文熟悉、亲近的意象特点,指导学生体会了散文美境;结合客家题材散文讲究真实、体现自我的审美品格,提高了学生散文的赏析能力,实现了高中散文阅读有效教学。
课题:此论文为梅州市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专项课题“客家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挖掘、整合与运用”研究成果。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