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训练

2014-06-10 00:29王心君
课外语文·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自然段表达能力课文

王心君

【摘要】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明朗读对于文意理解的重要性。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有偏重于分析段落和结构层次、语言文字的运用等理性逻辑分析的倾向,这对于初中生来讲,道理过于抽象,接受起来有难度;另一方面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灵活直接的直感形象思维,培养这种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整体感知教学内容有很大帮助,做到这点,朗读能起一个关键作用。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新知,必须多读,方解其义,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直接灵活的语言形象思维能力。朗读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朗读可以使学生领略文章韵味,气势和感情色彩

朗读是要把无声的文字语言转化成有声的口头表达语言,并且要进行语言技巧的处理和语音的多种变化,因而可以通过形象的口语表达,把作品的事件、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趣味以及文章语言的节奏、韵律、行文的语调气势活灵活现、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甚至可以把书面难以表达的或根本无法表达的神情妙趣抒发出来,如鲁彦的《听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在文中满怀深情地描绘了大海落潮时的温柔美和涨潮时的雄壮美。课文最大的特点是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要学好这篇散文关键在朗读,上课时,教师可配乐朗读全文,用声乐感染学生。5—12自然段写大海落潮时呈现的幽静、和平的愉悦和神秘,朗读应用抒情语调,节奏缓慢;13—14自然段写潮初起,朗读应由低到高,由轻到重,由缓到急,带有欢快兴奋的感情;15—19自然段写高潮,朗读应快速,情绪炽热高昂,突出“伟大的乐章”;20—21自然段写退潮,应突出大海刚柔相济的神韵,朗读语气稍缓,突出感慨、赞美的感情。如此反复朗读,可使学生深深感受到本文的语言美,感受到本文描绘的画面美和声音美。

二、朗读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朗读是以理解为基础的,朗读水平的高低、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只有对一篇文章有较准确的理解才有可能朗读好。反过来说,按要求,高质量,反复朗读,又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契诃夫的《变色龙》是短篇小说中的名篇,作者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奥楚蔑洛夫这一典型形象,反映了他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卑鄙心理,极富讽刺力量,这篇小说更宜分角色朗读,还可以让学生多听课文录音,模拟朗读,把握每个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征,特别是警官奥楚蔑洛夫那善变的性格特征。学生只有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语言的丰富内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朗读在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中能起关键的作用。

三、朗读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语言运用的微妙之处,以提高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朗读时为了表现某种情感意味和中心思想,需要把某些词和短语加以强调,为了把思想感情表达得鲜明、突然,又需做合理停顿,还需注意语调的高低、强弱和快慢,通过这一系列的朗读处理,可使学生对文章语言运用的微妙之处加深理解。朱自清的《春》,也是写景中的名篇,对课文中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五幅画面的朗读都应注意作者所表达的各种神情韵味,还有一些词和短语朗读时要加以强调,才能更好地体味出文章的感情和语句的美妙之处。如“春草图”中,写小草情态用“偷偷地”“钻”等词:写质地、色泽时用“嫩嫩的”“绿绿的”等词,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读活了,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幅直观的、灵活的画面,这些对于课文的学习无形中会有很大帮助。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朗读文章时要让学生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这样可以把辨形、释义、正音几种识字方法结合起来,能收到积累词汇、熟悉句型、洗炼语言、规范口语的作用,能培养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习惯,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还有益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首先,朗读能够细致体察作品的语言特点,掌握文章的框架结构,领悟作品的写作方法,感知不同文体的风格特色,这样就可以提高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其次,朗读不同体裁的文章,读法必然有区别,这样就有利于学习掌握描写、叙述、说明、议论、抒情等各种表达方法。再次,朗读要掌握文章的脉络,把握前后上下段落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因此,要想全面搞好语文教学,大幅度地提高语文成绩,朗读训练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然段表达能力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美丽的秋天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