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洁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六医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典型特征为动脉压升高,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发生不同程度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病症而危及患者生命[1-2]。左室肥厚是高血压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当机体外周血管的阻力增强或者血容量增大时,可加重心脏负荷,长时间的作用下会造成心脏发生肥厚,继而心脏扩大,影响心脏的正常生理功能[3-4]。替米沙坦是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一种常用药物,属于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Ⅰ型)拮抗剂,通过与ATⅠ受体亚型的高度结合,而实现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替代作用,且不会影响其他激动剂效应,作用时间也持久,效果良好[5]。贝那普利也是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一种常用药物,是一种竞争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有效阻止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同时缓解激肽降解,进而降低血管阻力,达到降压的目的[6]。为了探讨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减少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新发房颤的临床效果,本院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0月诊治的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174例随机分为 2组给予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174例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舒张压高于90 mmHg(1 mmHg=0.133 kPa),收缩压高于140 mmHg。患者均符合左室肥厚的临床诊断标准:男性左室质量分数高于134 g/m2,女性左室质量分数高于110 g/m2。排除患有室性心律不齐、房性心律不齐、继发性高血压、先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其他器管发生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患者未服用降压药或停服5个半衰期以上。174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87例,男52例,女35例;年龄41~72(65.1±10.9)岁。观察组87例,男51例,女36 例;年龄42~73(66.3±12.1)岁。 2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贝那普利(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 mg/d,于午饭后服用,疗程18个月。4周内患者血压达到正常时,维持到疗程结束,4周内患者血压未达到正常时,每周增加药量10 mg/d,最大剂量不得超过40 mg/d。观察组口服替米沙坦(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0 mg/d,于午饭后服用,疗程18个月。4周内患者血压达到正常时,维持到疗程结束,4周内患者血压未达到正常时,每周增加药量20 mg/d,最大剂量不得超过80 mg/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血压时要测量3次,取平均值,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用量。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1周内,给予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新发房颤的发生情况,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采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DH1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影仪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上海群天通用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PL200A-A型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仪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MEISEI BPM SP-1型医用台式全自动血压计进行血压检查。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比较(±s,mmHg)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比较(±s,mmHg)
组别 时间 n 舒张压 收缩压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t P 8787101.4 ±8.178.9 ±7.55.2380.037160.3 ±10.2128.5 ±9.45.1760.038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t P 8787102.7 ±9.376.2±8.66.0370.029161.9 ±10.6126.7 ±8.95.3910.037
2.2 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均显著下降(P均<0.05);2组患者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新发房颤情况比较 观察组新发房颤率为3%(3/87),对照组为6%(5/8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s)
组别 时间 n 左房内径/mm 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mm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mm左室质量指数/(g/m2)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t P 878733.8 ±1.433.2±1.51.7960.21812.1 ±1.310.3 ±1.24.5380.04462.4 ±3.561.6 ±4.01.5030.27548.7 ±5.146.2±4.92.7940.09812.8 ±1.610.7 ±1.54.7260.042139.2±23.7121.4 ±25.14.3170.046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t P 878733.9 ±1.533.1 ±1.32.3540.15212.2±1.410.1 ±1.34.8050.04162.8 ±4.161.3 ±3.72.3710.14348.9 ±4.745.3 ±5.23.0180.07412.9 ±1.510.5 ±1.44.9180.039140.5 ±24.8120.7 ±23.94.5120.044
表3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高血压的典型特征为持续血压过高,可造成机体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不同程度的损害,使其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容易引发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多种疾病[7-8]。长期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左室肥厚,当机体内外周血管阻力显著增加后,会加重心脏的负担,长此以往会造成心脏发生肥厚,可发展成为心脏扩大,进而影响正常的心功能,即便服用药物进行降压,心脏的质量还是会持续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9]。目前对于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多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
高血压可引起机体发生左室肥厚,不仅表现为压力负荷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还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整个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左室肥厚的重要促生长因子,也是维持患者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血管紧张素Ⅱ属于纤维化的潜在促进剂中的一种,可引起机体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快速增生,降低胶原酶活性,扩张和纤维化心室,造成心脏结构重构,同时血管紧张素Ⅱ还可造成心房压持续升高,进而缩短不应期与延长房内传导时间,最终引发房颤的发生,该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可造成机体细胞内钙超负荷,进一步加速心房肌电重构,一旦发生了房颤,还会更加恶化诱发机体发生更为严重的电生理变化,使得房颤持续发生,会呈现出持续性和永久性的病变。
替米沙坦是一种新型降压药,可作为一种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Ⅰ型)的拮抗剂,直接代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ATⅠ受体亚型进行有效结合,同时不会触发其他位点的激动剂效应,替米沙坦可有选择性的与ATⅠ受体结合,其具有持续结合能力,作用时间长[10]。贝那普利是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一种常用药物,可作为一种竞争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用于机体后可直接抑制血管紧张素Ⅰ的转换,使其不能正常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达到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目的,其可有效降低血管阻力,减少醛固酮分泌,使得血浆肾素活性显著增高,同时可抑制缓激肽的降解,进而达到降压的目的[11-12]。贝那普利还可扩张血管,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进而改善心肌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 2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降低,说明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均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替米沙坦的降压效果更好一些。 2组患者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观察组患者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小于对照组,说明替米沙坦改善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要好于贝那普利。观察组新发房颤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替米沙坦治疗后患者发生房颤的几率明显降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替米沙坦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综上所述,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均是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有效药物,可明显控制患者的血压,有效逆转左室肥厚,新发房颤发生率较低,但替米沙坦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1] Hidemichi K,Satoshi Y,Atsuko M,et al.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causes different changes in longitudinal,radial,and circumferential mechanic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A 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stud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2011,24(2):192-199
[2] Mathias CB,Felix M,Sara R,et al.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 reduces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improves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Resistant hypertens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2,59(10):901 -909
[3] 丁琦,余静,李宁荫,等.钙通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中国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4):436 -444
[4] 王立忠,李燕.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血清瘦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0C):3417-3419
[5] 卢群,鲁敏,韩克,等.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Ⅰ、Ⅲ型胶原代谢标记物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3):257 -262
[6] 陈军.盐酸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2,32(5):101-102
[7] 赵连友,艾永飞,田刚,等.辛伐他汀联合应用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作用及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效果[J].心脏杂志,2010,22(4):537-539
[8] 牟金金,卢静,杨敏,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逆转作用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业,2012,21(19):5-9
[9] 邱先辉,张力.心可舒联用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对中重度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1):1281 -1283
[10] 孙尚文,路方红,孙颖,等.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或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对比研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63 -767
[11] 马娜.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J].天津药学,2010,22(4):29-30
[12] 杨旺胜,李怀平.盐酸贝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心脏病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