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刺运动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即刻效应临床观察

2014-06-04 06:25冉明山赵臣来郑慧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19期
关键词:肩周炎患侧活动度

冉明山,赵臣来,郑慧敏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北京100144)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电脑、空调的普及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临床发现患者多疼痛难忍,粘连的关节得不到明显松解,致使治疗时间过长,甚至疗效不显著,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临床治疗肩周炎的方法较多,如针灸、按摩、理疗、手术等。其中针灸治疗方法繁多,取穴复杂。为寻求更加简便效廉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比较了巨刺运动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肩周炎的即刻效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第二届肩关节周围炎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①症状:年龄40~65岁;缓慢发病,持续性疼痛,夜间加重,影响睡眠;上肢功能障碍,上举、外展及肩部旋转功能受限,其中以外旋受限为著;日常生活动作受限,梳头、穿衣、束带、举臂、掏裤兜等动作均感困难。②体征:压痛广泛,肩前方、喙突、肩峰下结节间沟、三角肌附着处、肩胛骨内上角、肩胛间等均有压痛;关节僵硬,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旋、上举均受限,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③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可有萎缩。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肩周炎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引起肩部疼痛和活动障碍的疾患,年龄40~65岁,病程1 a以内,同意参与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哺乳、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急性肩关节损伤、肩关节结核、肿瘤、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者,中风后遗症等有心血管、脑血管及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精神病等不适宜针灸治疗者。

1.4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针灸门诊就诊并符合上述标准的肩周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组,即利用统计软件SPSS 15.0产生随机数字表,然后根据受试者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顺序,按随机数字编号随机分为 2组。单盲法即将研究、操作、统计三者相分离,只有临床研究者知道试验措施,其余参与者和受试者均不知道试验措施的分配。课题最终数据统计人员不直接参与试验的具体实施,不了解数据与试验设计之间的关系。巨刺运动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50.27±9.69)岁;病程20~180 d,平均51 d。常规针刺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50.80 ±9.03)岁;病程 20~200 d,平均55 d。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病情等方面均衡性良好(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5 治疗方法 巨刺运动组:选取阿是穴的健侧对应点(在患侧寻找最痛点及活动受限点为阿是穴,取健侧的对应点为针刺穴位),针刺得气后嘱患者活动患侧肩关节,针刺得气后接KWD 808-I型脉冲针灸治疗仪,连续波,频率60 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 min。常规针刺组:依照《针灸治疗学》教材中关于肩周炎的针灸治疗方案,选取肩周炎患侧肩贞、肩髃、臂臑、曲池、外关、后溪及阿是穴,针刺得气后接KWD 808-I型脉冲针灸治疗仪,连续波,频率60 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 min。

1.6 观察时点与指标 选择针刺治疗前、后作为基线点和观察终点,选择肩周炎关节疼痛程度和肩关节功能活动变化程度作为观察指标。肩周炎活动相关性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定肩关节活动性疼痛情况,0为无痛,10为痛不可忍,这是受试者主观疼痛感觉的标准。采用Melle评分进行量化评价患侧肩部的肩外展、肩中立位外旋、手到颈项、手到脊柱、手到嘴5个动作,具体评分如下。①肩外展:<30°为3分,30~90°为2分,90~120°为1分,>120°为0分;②肩中立位外旋:<0°为3分,0~20°为2分,>20°为1分;③手到颈项:不能为3分,困难为2分,较容易为1分,正常为0分;④手到脊柱:不能为3分,第1骶椎水平为2分,第12胸椎水平为1分,第12胸椎水平以上为0分;⑤手到嘴:完全喇叭征为3分,部分喇叭征为2分,肩内收0~40°为1分,肩内收0°为0分。

1.7 总体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1]用VAS评分法对肩关节活动性疼痛进行评估,同时检查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情况。肩关节VAS评分下降或活动度上升>50%为显效,VAS评分下降或活动度上升在30%~50%为有效,VAS评分下降或活动度上升<30%为无效。

1.8 统计学处理 所有相关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的研究数据定性、定量的差异,采用双侧检验后,分别采用相对应的科学统计方法。各组内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组内前后差异;各组间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各组间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各组间的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即刻镇痛疗效比较 治疗后 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01),2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2组即刻镇痛疗效比较(±s,分)

表1 2组即刻镇痛疗效比较(±s,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 <0.001;②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巨刺运动组 308.81 ±1.375.13 ±1.45①②2.78 ±0.96常规针刺组 308.59 ±1.945.96 ±1.93①2.97 ±1.12

2.2 2组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 2组治疗后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巨刺运动组改善情况要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s,分)

表2 2组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s,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 <0.001;②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巨刺运动组 307.27 ±2.254.26 ±1.33①②2.79 ±0.86常规针刺组 307.59 ±2.944.97 ±1.92①2.92±1.32

2.3 2组总体疗效比较 巨刺运动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总体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处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周围疼痛和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俗称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2]。国外研究报道,肩周炎好发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3]。肩周炎有一定的自愈性,一般肩痛在病程6个月~1 a时最重,1.5 a之后疼痛减轻,肩部活动受限在发病1 a左右时最重,持续1.5~2a而自行好转。多因老年人肝肾精亏,气血不足,筋失所养,或因外伤劳损复感风寒之邪而致气血瘀滞,经络闭阻,筋脉拘挛不通,不通则痛。若肩部经脉气血长期闭阻,筋失濡润,可致筋强筋结,使肩关节活动受限。

本研究的巨刺属于九刺之一。《灵枢·官针》云:“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即左右交叉取穴法,是根据经络气血阴阳相贯,左右倾移,上下互调而采用的一种选穴针刺方法。巨刺时,一般在与患侧相对应的健侧,部位相应、经络相应、经穴相应的部位取穴和针刺,具有取穴少、起效快、疗效好的特点。巨刺主治肢体疼痛及功能障碍,如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肩凝症、偏头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国内常规巨刺方法一般是先在健侧取穴针刺,再配合患侧的针灸、拔罐、推拿或者主动运动,或者健患侧隔日交替针刺,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目前临床常见的巨刺法形式多样,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左右、上下、前后交叉取穴;健患侧交叉取穴;健患侧穴位进针先后不同;健患侧穴位刺激轻重不同。虽有巨刺部分优势,但仍有不足之处[4]。首先,关于巨刺的临床报道相对比较粗浅,临床观察、有效率报道居多,缺少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其次,巨刺方法形式繁多,不宜于基层临床推广。

针刺运动疗法是将针刺与运动两个治疗因素联合使用,即在针刺过程嘱患者主动运动患部。早在60年代初期,临床上已观察到针刺同时运动患部可以促进疼痛缓解,至70年代后期,实验观察进一步证实,运动具有提高针刺止痛疗效的作用[5]。近20年关于此疗法的报道也是层出不穷,尤其对于以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及疼痛为主的疾病,例如肩周炎、急性腰扭伤、落枕、其他软组织损伤等,采用针刺痛点或巨刺的方式,临床效果较佳[6-7]。

本研究结果显示,2种针刺治疗方法对肩周炎均有镇痛效果,且疗效相近,这与针刺镇痛的原理相符合。 2组间的即刻功能活动改善效应差异明显,巨刺运动组要优于常规针刺组。经分析,患者采用巨刺运动疗法的时候,由于疼痛的减轻,患侧肩关节活动度更大,而常规针刺组患者由于患部有针,不敢大幅度活动,故活动数据较巨刺运动组有差异。这与陈尚杰等[8]在关于肩周炎的针刺治疗中所观察的情况相同。巨刺运动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当然也不能排除样本量小、单一中心容易形成技术操作和病源所带来的误差等因素,需要进一步观察2种疗法的远期镇痛疗效与远期功能改善疗效。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2:350

[2] 奚向东,袁杰.粗针扇形刺加同名经巨刺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3,23(3):158-159

[3] 陈疾忤,陈世益.肩周炎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5,26(2):94

[4] 胡健.巨刺加点刺放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5):53

[5] 王懿娜.交叉取穴针刺法的临床应用概况[J].光明中医,2009,10(10):2042-2044

[6] 赵臣来.动刺风府穴治疗腰腿痛的临床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4):460 -461

[7] 孙雪莲,郭丽霞.条口穴透承山穴配合运动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8,4(3):234-236

[8] 陈尚杰,李红,张家维.三段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随机对照法研究[J].中国针灸,2006,26(6):421-423

猜你喜欢
肩周炎患侧活动度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更 正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