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和谐知觉的关系研究*

2014-06-02 10:34孔祥阳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积极情绪主观

刘 元,孔祥阳,魏 华

(1.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四川德阳 618000;2.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主观幸福感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在认知和情感上所做的整体评价[1]。用于成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的Fazio编制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另外,还有在Beck抑郁问卷基础上发展来的牛津主观幸福感问卷[2]。目前,国内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多从实证的角度出发,研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是否会对当今社会提出的“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主观知觉具有影响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本研究将通过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和谐知觉关系的研究,探讨大学生对于社会和谐的知觉是否会受到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北省武汉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被试,共发放60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568份,有效回收率为94.67%。其中男生253人、女生315人,被试均为一年级至四年级、年龄18-22岁的在校大学生。

1.2 研究工具 主观幸福感量表(GWB)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定式型测查工具,用于评价受试对幸福的陈述。该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为0.48-0.78,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系数为0.56-0.88,内部一致性系数男性为0.91、女性为0.95,重测一致性为0.85。

参照马凯等的研究,采用单项测量方式[3-4],询问被试:“你觉得我们的社会和谐吗?”,以此了解被试对社会和谐的主观知觉。针对被试社会和谐的知觉划分6个等级,社会和谐单项测量中1代表非常不和谐、6代表非常和谐,政府满意单项测量中1代表非常不满意、6代表非常满意,分数越高表明被试的社会和谐知觉越高。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线性相关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社会和谐知觉与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社会和谐(3.36±1.24)与积极情绪(15.63±3.74)呈显著正相关(α=0.21,P<0.01),与消极情绪(10.33±2.98)呈显著负相关(α=-0.18,P<0.01,见附表)。说明大学生积极情绪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因而社会和谐知觉也越高;反之,则越低。

2.2 社会和谐知觉与生活满意的相关性 社会和谐与生活满意(16.73±5.62)呈显著正相关(α=0.29,P<0.01,见附表)。说明大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越高,社会和谐知觉也越高。

附表 社会和谐与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积极与消极情绪)的相关分析

2.3 生活满意与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相关性 见附表。生活满意与积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α=0.39,P<0.01),与消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α=-0.23,P<0.01)。说明大学生对生活越满意,主观感受到的积极情绪越多,主观幸福感也越高。

3 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社会和谐知觉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和谐知觉呈显著正相关,即大学生的积极情绪水平越高、对生活的满意度越高,对社会和谐的知觉度也越高,反之则越低。

社会和谐知觉是指被试对于社会是否和谐的主观感受;生活满意是指个人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总体评估,属于主观幸福感的认知部分[1]。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初步发现大学生对于社会和谐知觉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到目前为止,研究发现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有人口统计学变量、环境因素、人格特质、自尊和控制感等[5-6]。已有的研究表明,个体和环境特征都会影响人的生活满意度。在个体特征方面,自尊、自我表露、自我隐瞒等与生活满意度密切相关[5-7];在环境特征方面,生活事件、家庭环境会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环境因素方面,社会支持和生活事件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7]。社会支持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取得他人认同的一种体现,之前关于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比较多。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如何影响其对社会和谐的知觉呢?首先,如果个体内在的情绪积极,面对困难时就会乐观自信、采取比较积极的应对方式,而且能试图改变情境而不是被动被环境所操控,因而能够较好地应对各类问题,这样的个体对于生活的满意度也会较高,而这样主观幸福感高的个体自然也更容易感觉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从而提高个体对于社会整体的认同感。相反,如果个体的情绪消极,对于自己的生活不满意,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较低,个体必然会主观认为这个社会不和谐,存在很多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对社会和谐的知觉也会下降。

综上所述,高校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增强大学生自身积极情绪的方法,提升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水平,从而增进他们自身的主观幸福感、提升他们对于社会和谐的知觉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1]宋海燕.我国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J].社会心理科学,2006,21(2):44-48.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3-86.

[3]马皑.相对剥夺感与社会适应方式: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J].心理学报,2012,44(3):377-387.

[4]Robins RW, Trzesniewski KH, Tracy JL, et al. Global self-esteem across the life span [J]. Psychol Aging, 2002, 17(3):423-434.

[5]石燕.我国独生子女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8,(8):7-12.

[6]刑占军.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2,25(3):336-339.

[7]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6,4(1):46-51.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积极情绪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静心
幼儿消极情绪的表现及家长的应对策略
——以三门峡市H区幼儿为例
测试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孩子的消极情绪需要用心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