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长凤
摘 要:无论何时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都极大的关系到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一门需要教师不断去把握研究与完善的艺术。为了更好的掌握这门艺术,并且能为自身所教的学科所用,所以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探讨有助于生物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实现一些原则。
关键词:生物教学;语言艺术;原则
教学本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创造性是所有具有艺术特质的活动的内核。轻易将教学的“创造性”摒弃的教师无异于自甘堕落为名副其实的教书匠。丧失了创造性的教学年复一年地上演不仅是对教师自身生命的摧残,也是对学生大好青春的浪费。如何让高中生物学这棵老树更好地吸收养分从而能抽枝发芽、开花结果,以旺盛的生命力展现于世人?得拿出点“死磕自己”的态度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精益求精。考虑到教学语言是信息传递的最重要载体,本文将从教学语言艺术的角度试探讨生物教学语言应坚守的几项基本原则。
原则一:准确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首当其冲的原则应该是准确,否则越生动有趣越让学生对“错误”的信息印象深刻,这是最忌讳的方向性错误。准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概念和专业用语的叙述和书写要符合规范,避免表达过于随便或出现书写错误。学生经常在做非选择题的时候会出现过于口语化的表达造成失分,教师除了在习题讲评时给予及时纠正以外,还应在上课时做好这方面的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严谨答题的好习惯。
2、对于生物学原理的阐述要忠于科学性,不可为了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而对原理任加修改。科学研究中最朴实的态度就是“求实”。“求实”看起来容易,但在教学过程中稍不留意就会忽视了它,比如很多老师在讲解一些抽象问题的时候喜欢用比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比喻若用得好确实能起到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难懂为通俗、化陌生为熟悉、化模糊为清晰的效果,但是不恰当的比方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比如将同源染色体比喻成一双鞋子,可比性就不够充分,这种比喻看似形象,但很可能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埋下了祸根。当然要做好这一点,除了要端正态度外,教师本身得吃透教材,如此才能在能对自己讲述过程出现的“不严谨”心存戒备。
原则二:简洁
简洁,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要做到这点,同样也要吃透教材,对当堂课要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都理解透彻,唯有如此才可能在课堂呈现的时候去粗取精,直击要害,一言中的。教学语言要做到简洁应避免以下几种情况的出现:
1、口头禅太多
口头禅太多,无形中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影响了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
2、导入设计过于繁琐,不够自然,课堂时间分配不当
导入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注意、唤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明确了导课的作用,评价导入和过渡设计的好坏标准就显而易见了:短小精悍且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为优秀的导入,冗长繁复还让学生兴致缺缺的为失败的导入。
3、在一些学生都能理解的地方放诸过多的笔墨
如何规避这种情况?
首先老师对授课学生的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活动中的备课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这里的“备学生”即要求老师对学生做较为全面的了解、分析和研究。而了解、分析和研究的资源可以是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可以是学生的作业、试卷中反映的问题,也可以是课后学生专门请教的问题。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顾自己讲,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和反映,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语言组织。一个教师将课堂教学的轴心由“自我、教材”变为“学生”是其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一个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神态、动作和互动的教师,绝不会在学生已经表现出百无聊赖烦躁不安的时候依然喋喋不休地讲那个其实很浅显易懂的原理。
原则三:逻辑性
逻辑性是衡量授课老师思路清晰与否的重要标准,尤其对于教授自然科学的教师尤其如此。具有逻辑性的教学语言是科学严谨性的外在体现,具有逻辑性的教学语言即便没有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夸张的表情作陪衬,仅仅是静静地自然流淌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科学严谨性的美感,从而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泼妇骂街是不用讲究逻辑性的,东扯一句,西扯一句,张冠李戴,杂乱无章,但是效果是好的,被她骂得那一方往往气得吹胡子瞪眼,满面通红却一句话也憋不出来。什么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在我看来就是因为秀才有受过思维训练,无论写文章还是说话都讲究一个逻辑性,但是这个准则到士兵那里便视为粪土,这样一来坚守着逻辑性的秀才从表面上看处于下风,毫无原则张口就说的士兵反倒占了上风。泼妇总是占上风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是我们不是为了让老师占上风、让学生无言以对、目瞪口呆才开展课堂教学的,因此语言逻辑性是作为教师该坚守的东西,即便是批评学生的语言我认为都要讲究逻辑性才能以理服人呢,何况是课堂教学。
原则四:情境性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也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境”是教学环境,它既包括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也包括学校的各 种软件设施,如教室的陈设与布置,学校的卫生、绿化以及教师的技能技巧和责任心等。它既是一个用实物或多媒体创设的具体的环境,也是指教学双方的关系;“情”即是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思维互动。情因境生,境为情设。可见情境性的构建和多方面因素都有关系,其中教学语言可以说是营造教学情境最重要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述要尽量保证能让学生“接住”,不能“落地”。这里的“接住”是指实现一种转化, 即把授课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对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语言不能太轻、太淡,要有分量、有色彩。例如,形容某人的老相,说“长得成熟”是含蓄和文雅的说法,如果说“长得很着急”,就很有分量且色彩也很丰满。这样的语言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神经,被学生“接住”,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教学效果也会更佳。
此外,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所用的语言应该尽可能具体,切忌抽象,让人兴趣缺缺,也不知从何回答起。例如在学习“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克隆的比较” 时,为了引导学生翻开课本自主寻找答案,普通的做法是写完板书,并规定学生从哪几个方面去归纳出两者的异同点。而相对好的做法则需将冷冰冰的问题转换成有温度的情境,比如老师可以这么说:“有人培育出一株罕见的兰花,市场需求量很大,他想要繁殖出更多兰花,但是如果用种子播育的话恐怕会产生性状分离,不能保持优良的性状,那么,他应该怎么做呢?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如果要想扩大繁殖,能用上述繁殖兰花的方法去做吗?”学生对这些问题似懂非懂,但由于所问问题与社会热点问题联系紧密,比起上一种做法更能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并带着疑问寻找答案。
总之,好的教学需要注意的地方不止教学语言这一方面,一堂课的主体框架设计、问题引导设计、课堂生成性、包括教师面部表情以及声调和节奏的变化、教师本身的幽默感和文学素养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所有这些方面的加强都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注重搜集教学素材的前提下热爱生活、善于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才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