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雪霜
2014年3月29日
现象:领导费了很大功力,找来目前全国教育知名专家来给年轻教师以及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但是,老师们反应冷漠。
教师培训随着课程改革深入进行,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有些培训却不能打动老师的心,更不能换为教师行动的指南。究其原因,不全在教师的自我发展愿望,而是培训的内容没有按照教师的成长规律来进行设计。
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教师成长也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
那么教师成长有哪些规律呢?
教师专业发展是有规律的,1~3年的老师,属于新任教师,对他们的要求是教学习惯的养成,师傅徒弟是很好的形式。如果没有好的师傅可以带教,那么外出听课,在辨别中,知道什么是好课。
对于3~5年左右的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掌握,是校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教案、反思、习题、课程标准,要一样样的准确把握,求真的时候,要精准。
对于10年的教师,我们区骨干教师,校本研究可助教学能力的进一步的提升。立足课堂教学仍然是校本研修的核心,教学目标的设计、情景素材的选取和使用、问题线索的设计和实施、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是校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当一个老师有自信梳理好教材的内容,游刃有余的驾驭好课堂,在学生的眼睛和困惑里重新找到教育的起点。那么对于这个层次,这个级别的教师,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实践,从国家、社会、学生三个角度去重新思考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的功能以及价值分析,进行课堂教学甚至是教学的研究就开始了。
到了省骨干这个层次,特级教师这个层次,才宜进行研究教学的理论研究。学科事实性的知识、学科规律性的知识、学科哲学、方法论的知识,学科的核心概念,不断进行上位和归纳,下位迁移和演绎。研究自己经验的同时,带领好学科的队伍。
在培训课程设计以及组织培训活动中,我们要和具体需求想结合。
新任教师:写好规范的教案,写好规范的教学目标,上好课;听课时候,能辨别什么是好课。能将书本中的学科认识逻辑换成学生能认识的逻辑。对他们的检查项目和督促项目也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5~10年合格教师:优秀课设计是关键。深入研究的好课,是校本研修的重点。反思优秀课例,寻找理论的差距,设计和现实的差距。寻找新一轮备课的起点。在找到差距后,有自己教学方法的概括和提升。于漪的“一课三备”,顾泠沅的“行动教育模式”都是非常好的校本研修的方式。
10年以下的教师培训培训需求调研显示: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观摩点评,教学设计、教学技术的要求是他们迫切需要的。培训课程设计围绕课堂教学基本功、课程标准的解读、教材的编排意图来进行。
市级骨干教师他们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提高自了己的理论水平,重视自身的课堂教学。培训需求调研显示他们需要:现代教育理论、课堂教学观摩和点评,以及校本教研的方法。培训课程也需要课程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育科研、野外考察的一些知识和经验。
10年甚至是15年以后的仍不断反思,进步的优秀教师,教学策略的确定和使用,教学评价的设计和实施,教学内容的功能与价值分析,等等学科教学本质理解的东西成为他们的研究主题,论坛是很好的校本研修的展示发展平台,人数较少的学校,可能没有这个舞台。那么区、市、省,是触发他们更大进步的空间。
校本研究的内容和形式要看教研组的年龄组成,如果一个教研组没有市级别以上的学科带头人,没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那么借助外力,专业引领,外出听课时一个很好的办法。这样的一个团队,切不可东施效颦,人云亦云,课题研究重形式而無内容。如果没有好的踏实谦虚的文化基础,又传承一些不好的东西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有省市骨干教师的教研组,要各自在不同的领域确定自发确立主题。切不可骨干确定主题后,任务驱动,骨干教师简单的把这个事情分配给由1~5年教师来进行,年轻教师没有这份实践的阅历,缺乏高度,更多借助网络剪辑,导致缺少了思考和进步的机会,并降低了学科上的威信。
20年以上的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在培训上更需求: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教育科研方法、拓展性前沿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培训课程设计更应该是多元的,多维的,激发他们的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果一个区域,没有按照这样规律去配置培训课程,培训尽管层次高,但是培训没有针对性,培训效果一定是大打折扣。
如果一个学校,没有按照教师成长规律随意设置校本研修的内容,初任教师的教学习惯还没养成、基本功还不扎实的情况下,就去研发课题。课题的研究结果一定缺乏实践的基础,难能有生命力。研修的形式久而久之会让老师们觉得疲惫不堪,对科研也丧失了最初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