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梅
一、培养学生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
许多刚到职高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学习能力弱,对学好专业普遍信心不足。这种心理阴影如果不去掉,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德育教师此时的任务,就是指导他们怎样克服此畏难情绪,树立胜利信心,端正学习心态,不被困难吓倒。应通过各种方式告诉他们人才也是分层次的,掌握一技之长,自食其力并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也是人才,成功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难,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坚持就是胜利。并经常列举本校许多成功者的典型去激励学生,必要时可以请回来与学生见面交谈。这些身边看得见的榜样对学生树立自信心很有帮助。一个好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还应给学生以鼓励、动力、信心希望。使学生产生勇气力量。有一个故事讲:有一个年轻人拉车上坡,车重坡陡难行,恰遇一老者经过,年轻人请求帮助,老者欣然答应,在老者一二三加油声中,年轻人奋力上了陡坡。当他向老者致谢时,老者说,不用谢我,我只是为你喊了加油,是你自己上的坡。老师的责任就是不断给学生鼓励,而不是泄劲,让学生具有主动性,并且在关键时刻助学生一臂之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德育效率
许多事例表明,事业成功并非只靠智力、靠“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努力,每个人的成功因素各不相同。一味强调智力和刻苦只会让职高学生望而生畏而止步。而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往往对职高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而且兴趣在促进学习、事业发展上有神奇的作用。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人是具有能动性的,许多事情,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许多困难也不是战胜不了的。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育教师应培养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对经济、法律的兴趣,关注社会、人生。事实证明,职高学生不是不关心政治,不是对政治一窍不通,他们也喜欢理论,但要看这个理论讲得怎么样,是否照本宣科,是否能联系、解释现实问题,是否有教师自己的观点。如果教师一开始能从所讲内容中挖掘一个能联系实际、有深度的问题问住学生,学生就会去思考,也佩服老师,老师再像抖包袱一样一点一点道出谜底。德育教学的关键不在空头理论,而在于能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好的教师能将古今中外及现实生活中相关内容信手拈来,把理论加以分析,学生易于接受。德育课最忌一言堂,教师滔滔不绝,学生不知所云,应调动学生积极性,积极提问发言,讨论质疑,甚至有时可就某一问题作专题讨论。针对学生爱上网特点,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深入探讨。真理都是浅显的,德育教师应将书本理论进行吸收归纳,以浅显易懂,简洁语言进行表达,且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学生易产生疲倦感。平时德育教师应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国内外时事的关心与评论。将德育课多与专业联系及运用多媒体教学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良好人生习惯
许多问题学生不好是因为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而事业有成之人往往有好的品德和习惯。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但好习惯必须从小养成,必须克服坏习惯才能形成好习惯。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学生存在太多的问题,不懂得尊重人,不懂得合作,不懂得環保,在学习上不会听课,不会阅读,不会总结,上课逃课,考试作弊,随地扔垃圾,做事不认真,缺乏自制力,抽烟喝酒等,老师学校做了许多工作却仍不尽人意,原因在哪里?答案是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和切入点出了偏差。我们只注重查漏补缺而忽视日常培养。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学校教育一方面是传播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品德习惯。“教”是为了“不教”,在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今天,学校的眼光应更长远。为了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着想,严格培训学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受用终生。尤其是职业教育,倡导多年的素质教育更应得到充分体现。好习惯如何养成?应从学校日常生活学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好习惯等等,从具体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在此基础上从行为常规到品质培养,进而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真正体现出教育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