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
摘 要:历史学科高考中学生比较棘手的题型是材料分析题,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以历史材料为线索,培养学生兴趣,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谈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历史材料分析题;促进思考;培养能力;注意问题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独特的,很难被直观地观察,需要建立在所谓的证据上,也就是史料,去了解事情的真相,因此要真正学好历史,必须恰如其分地使用好史料,所以史料分析题在高中历史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史料能准确反映历史的真实内容,还原事实真相,突出客观公正性。研究史料有利于培养和形成历史理论的思维。我们的教学不能离开历史材料,否则就会成为空谈,无源之水,学生得到的理论和历史真相都是谬论或者教条僵硬的东西。因此,我们教学的原则:充分利用史料,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增加历史知识的沉淀,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以历史材料为线索,培养学生兴趣,促进积极思考
兴趣能激发人类的创造精神,赋予学习者神奇的力量。因此,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引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巧妙地将历史情境穿插在史料分析过程中,这样一来势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学生也会主动学习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历史的积极思维氛围。除了对问题情境设计产生兴趣外,还可以对某个史料展开讨论使学生共同进步,积极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激烈辩论,生动而又有趣地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的知识层面都有了很大的升华。
二、以历史材料为线索,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人才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知识量多少的较量,而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是否会学习或者具备学习能力。课堂上多途径教学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课堂上,提供史料让学生自己去处理,简单阐述其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的思维激活,把史料教学和练习有效结合起来,加以有效的方法指导,比如让学生提炼史料中的关键词,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或者给定一段史料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科学地锻炼学生大脑的思维,结合课本知识,提升学生历史时间阐释和文字表达能力,最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史料题分析能力。为此,基础年级就应该规范教学要求,表述时要思路清晰、文字通顺、语句流畅,并加强训练的力度。不但要动脑,而且要动口动手掌握,从而达到兴趣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进而为高二、高三进一步的解题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历史材料分析能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历史材料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了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各种形式表现的历史资料。因此,在我们在课堂教学运用史料的时候,既要激发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又要注意恰当使用以下的方法和原则。
1.由易到难,深浅有度
对材料的理解,老师一定要和课堂教学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效果。比如,文字史料多数情况下是一段文字,但也有复式或者多段文字,给学生造成的困难可想而知,不仅是文字阅读还有理解层面的困难。所以老师就要遵循这样的原则,从设计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入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多角度不同层次地推进。
2.补充必要背景史料
现行教材的历史材料有的是有局限的,因此我们要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材料。这样帮助学生加深对正在学习的史料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结合以前所学分析史料,更好地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學设计要别具匠心
老师对史料的问题设计直接关系到是否有效对学生进行指导。设计好的问题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积极思考,举一反三,主动结合历史和现实,合理适度的问题设计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
4.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史料的能力
史料提供了一段与现实年代相差很远的文字事实,能否进行准确的阅读和理解成为分析史料的关键,因此,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文言文、现代文的阅读能力,除了培养史料的正文习惯外,还要提醒学生阅读史料的按语和尾注,他们也能够提供或暗示重要的信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首先要将史料的意思弄明白。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现代文的阅读能力,但关键是要认真,要有耐心。认真阅读史料,除了阅读正文以外,还要注意阅读史料的按语和尾注。
以上是我的一点愚见,也就是史料分析必须立足基础年级,立足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精心设计每个问题,把学生推向正确解答史料题的道路。
参考文献:
朱煜.论史料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1).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