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莎莎
摘要: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据主要地位,不仅能引领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崇高理想,还能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民主、进步的时代精神,更好的为大学生提供创新的科学方法,营造科学健康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质大学生
21世纪,随着不断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尤其是普遍对21世纪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提议了一些具体的条件,素质教育的进化成了教育改革的重点。实行素质教育,为社会发展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已经发展成大学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的导向和规则,更进一步的影响着在兴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进程中的思想模式与行为准则。
一、素质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
1.素质的概念
素质是指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利用环境的影响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而形成的适合社会群体化要求的素养和品格。它属于综合类的,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这两个方面是可以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的。大学生应具备较高的文化意识,并成为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社会型人才。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指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价值评估、结构、规范的基本理解和立场,是人们的共同努力的价值取向。核心价值观是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体系中起着本质、决定性的作用,它会影响所有的价值判断,这应该为人类的发展和未来前进归向做出历史性的归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应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最主要成分,是一种持久的精神状态,防止服务的短期宗旨,而应采取适应时代和集体大众的本质需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散和渗透由内而外的进行,统筹价值各级价值体系。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素质教育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分为四个基本内容,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四个内容影响到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体现了很高的社会价值。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价值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世界的思维模式,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才能跟上发展时代的步伐。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要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地位。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明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中的前进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真理的追求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也是坚定的,绝不含糊的勇气。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教育的改革变得十分重要。坚持中国特色的共同理想作为精神支柱,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现在这个阶段,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树立我们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的价值就体现在通过知识理论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建立一个全面的小康社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追求个人利益,其次,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完成民族的伟大复兴,鼓舞学生的学习士气。为了实现共同理想,统一团结起各个方面的才能和力量,是目前这个阶段全国人民的奋发目标和精神支柱。
3.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中心的时代精神的价值
民族精神的价值体现在:塑造大学生的精神品格符合现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教育大学生认真学习爱国教育思想,确立团结统一、保卫祖国、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宏伟的民族精神,大学生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才会有很大的提高。其次,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精神价值体现在:高校应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形成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
如果大学生仅仅具备专业知识,缺乏人文精神,就不会有报效祖国的崇高志向了,所以不具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大学生,是不能担负起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重任。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较高的素养和文化品位,全面提高学生的各个方面发展。并且,正确的荣辱观能帮助大学生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减少出现心理方面的疾病。所以,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学习,进化成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推动力。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对策
1.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应当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和有针对性的,联系到社会现实问题,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方面,精心提炼和设计教学内容,做到由虚到实,由远及近地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信仰。确保价值观确立的同时,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地位,进而使大学生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还要强调的是运用辩证的方法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指引学生能接收正确的思想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的接受能力。
2.健全制度架构
高校制度文化反映着高校的观念、精神和文化,是师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保障。在具体措施上,加强对校园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校园管理要做到科学科学严谨,规范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行为,使大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养成良好习惯。其次,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奖励制度,符合规章制度的学生给予肯定,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给予处罰。通过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进而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程度。
3.发挥社会实践的基础地位
核心价值观是通过社会实践而确立的。而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不断进行实践的,持续的完善自己的行为规范。只有践行了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交融到社会中,并在社会实践中能充分理解,才可以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此外,有学者对高校大学生做了一项相关的实际调查,结果显示,67%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有利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四、结束语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核心观念,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判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且,在大学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为社会形成良好的新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的价值取向,成为他们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毛旭,余林.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价值[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01:95-96.
[2]蒋云云.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路径研究综述[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3,01:34-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