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淼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透明质酸在鼻面部注射时引发缺血性障碍并发症的治疗体会,观察治疗效果。方法:从2012年6月到2013年2月于我院门诊治疗因鼻面部注射透明质酸引发缺血性障碍并发症的患者中选取6例病例,对所有患者实施抗炎扩血管对症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抗炎扩血管治疗后,于1周时间炎症及脓肿均基本消除,局部存在少量结痂,经预防瘢痕护理后,在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不存在有明显疤痕的病例。结论:透明质酸应用于鼻面部美容时,可导致缺血性障碍等并发症,及时对患者采取抗炎扩血管对症治疗,可有效消除炎症,避免明显瘢痕产生。
【关键词】透明质酸;缺血性障碍并发症;鼻面部注射美容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6-0100-02
随着透明质酸的大量使用,近年来相关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显著增多[1]。分析总结透明质酸在鼻面部注射时引发缺血性障碍并发症的治疗体会,观察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从2012年6月到2013年2月于我院治疗因鼻面部注射透明质酸引发缺血性障碍并发症的患者中选取6例病例,对所有患者实施抗炎扩血管对症治疗,并观察治疗情况,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2年6月到2013年2月于我院治疗因鼻面部注射透明质酸引发缺血性障碍并发症的患者中选取6例病例,其中男性患者1例,女性4例,年龄在20-31岁间,平均(23.8±1.2)岁。所有患者所用填充物均没有明确名称,但成分均标注为透明质酸,2例为医院填充,3例于美容院填充,1例于国外美容机构填充。红肿发生时间分别于填充后的7-25d,平均(12.3±3.2)d。临床症状均以红肿及脓性分泌物为主,此外1例鼻唇沟填充患者出现局部皮肤紫色并已变硬等严重症状。具体资料见下表。
表1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总例数男性 女性 年龄(岁)填充部位鼻尖填充 鼻唇沟填充 鼻背填充6 1 5 23.8±1.2 2 2 2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抗炎扩血管对症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虽然透明质酸可导致缺血性障碍等严重并发症,但其可以通过透明质酸酶注射的方式,起到逆转效果。本次探究中6例患者均为注射透明质酸所致,治疗时沿着患者鼻面部血管分布情况注入透明质酸酶(75U透明质酸酶与1.5ml含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混合液),起到分解透明质酸的作用,并在注射前先进行皮试,以防过敏。此外,为防止血管栓柱,还需将5000IU/0.2ml的低分子肝素每日1次注射于皮下深层,以促进患者血管舒张。对患者患侧的皮肤进行定期温敷,促进血液循环,并配合2%的硝酸甘油。一旦出现皮肤坏死及创面等情况,应加强清创及更换敷料护理,防止瘢痕生成。
2结果
所有患者经抗炎扩血管治疗后,于1周时间炎症及脓肿均基本消除,局部存在少量结痂,经预防瘢痕护理后,在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不存在有明显疤痕的病例。
3 讨论
随着物资生活的丰富,人们对美有了更高的追求。为适应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注射美容这种不开刀、恢复快、安全有效的美容技术应运而生,现如今已成为最为时尚的美容手段之一[2]。注射美容所用材料包括肉毒素、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及自身脂肪等,而鼻面部美容中最为常见的注射材料即为透明质酸,随着透明质酸的大量使用,近年来相关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显著增多,不但使求美者达不到预期美容效果,反而为其带来了病痛及心理上的折磨。透明质酸注射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微整容技术,虽然有可能导致如缺血性障碍等严重并发症,但其可以通过透明质酸酶注射的方式,起到逆转效果[3]。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经抗炎扩血管治疗后,于1周时间炎症及脓肿均基本消除,局部存在少量结痂,经预防瘢痕护理后,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不存在有明显疤痕的病例。由此可见透明质酸应用于鼻面部美容时,随可导致缺血性障碍并发症,但通过及时对患者采取抗炎擴血管对症治疗的方式,可有效消除炎症,避免明显瘢痕产生,解决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红梅,闫国栋.生物医用材料在注射美容充填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7(8):68-70.
[2]Tae-Hwan,Park,Sang-Won ,Seo,June-Kyu ,Kim.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Hyaluronic acid-filler complications [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ic Surg,2011,64(11):892-897.
[3]Deok-Woo, Kim,Eul-Sik, Yoon,Yi-Hwa Ji.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hyaluronic acid fillers and the role of hyaluronidase in management [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icSurg,2011,64(1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