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

2014-05-30 10:49杨芳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杨芳

【摘要】 目的 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择于2012年1月——2013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在出院时行满意率统计并比较,对患者对疾病认知率、掌握健康知识的掌握率、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遵医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方面相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4项观察指标方面相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及质量,促进患者疾病恢复,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支气管哮喘;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85-02

支气管哮喘属于过敏性的疾病,临床较为多见,有慢性气道炎症性的特作,临床表现主义为发作性气喘伴哮鸣音,严重时甚至还会有持续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嘴唇发绀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危有重要的影响,临床有多种护理模式。[1]临床护理路径(CNP)作为近年来新发展的全新临床护理模式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为了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效果,特作此次研究,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于2012年1月——2013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的相关条件。随机将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79岁,平均年龄为(35.4±2.6)岁,行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80岁,平均年龄为(36.1±2.4)岁,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设计临床护理路径:组织专门的小组通过对患者的支气管哮喘病因、病理生理、病理、临床诊治、以往护理经验进行等进行总结,运用专业护理程序来设计支气管哮喘临床护理路径。[2]

1.2.2 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路径 患者在经确诊入院之后,责任护士根据设置好的支气管哮喘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入院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行入院教育,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

1.2.3 护理路径内容 ①选择病室:患者在入院后要选择安静、整洁的病房,因为患者病症为支气管哮喘,所以病房内不能摆放花草,注意定时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室内温度处于18-20℃左右,湿度处于50%-60%之间,保持新鲜的空气,注意检查室内有无过敏原并尽量消除或避免;[3]②对患者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因为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患者会有胸闷气喘的临床症状,所以,病情一旦发作,可能会引发患者有严重心理顾虑并导致焦虑、紧张的心理变化,严重时甚至还会发生植物神经紊乱,迷走神经兴奋增强,这均会加重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引发的呼吸困难。针对上述情况,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采取措施,注意护理时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耐心细致的与患者交流沟通,对其讲解此病的基本临床表现,而且经积极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同时要告知患者紧张会加重自己的病情,为了能够早日取得疗效,要保持放松的心情并主动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放松指导,使其了解基本的技巧,得到精神以及心理上的安慰;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发放宣传图片、组织观看宣传影片、安排讲座等方式帮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及其临床特征有深入认识,对疾病相关知识及防治措施有仔细全面的了解,以促使患者自觉做到积极配合治疗;③对患者行体位护理:支气管哮喘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时会有非常明显的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为了避免此情况发生,在进行护理时要协助患者取侧卧位、端坐位或半坐位,以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的负荷量,从而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并可以促进排出气道分泌物,防止因通气气流不畅导致哮喘症状加重的情况出现;[4]④对患者行氧疗:支气管哮喘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时常常会因为通气受限而致低氧血症,这时就需要行氧疗。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鼻塞或面罩吸氧,并据患者的具体缺氧情况对氧流量进行调节,面罩吸氧量为4-6L·min-1,鼻塞吸氧量为2-4L·min-1。氧气要注意保持湿化,防止出现高流量及干燥对损伤患者气道的情况,氧疗时要注意密切观察患者,避免氧中毒;⑤根据患者的情况行药物护理:一般情况下支气管哮喘治疗首选药物为茶碱类药物,包括氨二羟基丙茶碱、茶碱等,因为这类药的治疗用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所以在使用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严格控制用药速度,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抽搐、心律失常、血壓下降等临床症状时要立即停用药物并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另外,Β-受体激动剂也是一种治疗此症的常用药物,在用药时一般采用吸入法,要耐心的向患者仔细讲解吸入方法、剂量等问题,并在一旁观察指导,防止产生本类药物所引发的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及肢体震颤等副作用;⑥饮食护理:因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需消耗大量的营养,会导致患者消耗掉大量的蛋白质以及水分等营养物质,因此加强饮食调整对于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在护理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体质有针对性的配置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是半流质食物,并叮嘱患者要多饮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不吃鱼、虾、蟹或刺激性辛、酸、辣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 在出院时对两组患者均行护理满意率调查,内容主要有不满意、较满意、满意三方面,统计满意率并比较,满意率=(较满意+满意)/100;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疾病认知率、掌握健康知识的掌握率、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遵医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采取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方面相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开始实施的一种标准化诊疗护理方式,有效的提高了护理服务的完整性,并且使护理工作变得更为标准、程序化,改变了传统护理方法,提高了护理质量。[5]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职责进行明确分工,临床护理过程便得更为程序化,一方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护理中遇到的瓶颈,为患者提供了一个个性化、整体化的护理方法,整合了护理资源,提高了护理质量,最终提高了治疗的效果。需注意的是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实施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行有针对性性的必要的个体差异变化的评估、调整,以促使此护理模式更为全面完整。此次的研究显示在护理满意度及各项观察指标方面,两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很好的说明了临床护理路径的有效性。

总之,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及质量,使护理工作更为有序、标准,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疏忽和差错,护理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促进患者疾病恢复,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耿俊梅.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17(12):1445.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哮喘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28(11):737-744.

[3] 刘卫荚,黄小红,赵炎君.临床路径在甲状腺良性肿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A):24-25.

[4] 徐虹,朱银亭.健康教育路径法在住院孕产妇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18(4):303.

[5] 成红霞,成翼娟.临床路径一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新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00.

猜你喜欢
支气管哮喘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Meta分析及治疗策略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