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2014-05-30 14:00王晓红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数感经验情境

王晓红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它主要是指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数感的培养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下一步学习数学基础中的基础。以下是笔者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些体会。

一、在数学情境中,建立数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认知是建立在已有经验基础之上的。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尽可能地把数学新知和学生的已有经验巧妙地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创设一些生动地、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情境,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情境中,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解决问题,体会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9”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故事引入:聪明的大猴子有一天上山摘桃子,摘了许多桃子,自己先吃了个饱,还剩下13个桃,带了回来准备卖掉,小兔子来买桃,要买9个。请小朋友帮大猴算一算:13个桃卖掉9个,还剩几个呢?出示下图。学生看完题目,纷纷地举起了小手。

方法一:先拿走外面的3个,再拿走盒子里的6个,还剩4个。算式是:13-3=10 10-6=4

方法二:直接在盒子里拿走9个,这样盒子里剩1个,外面有3个,共剩下4个。算式是:10-9=11+3=4

方法三:想9+(4)13,结果是4。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许多方法。想一想: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在设计中,教师由故事引入,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进入猴子摘桃子这样的数学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强烈地探究欲望。在教学中,学生众多方法的发现,不是老师教的,而是来源于学生鲜活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在小组活动中,形成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活动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知识获得过程。其中,小组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活动中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小学数的认识阶段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万以内的数比较大小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四种电器的价格,电视机:2530元。洗衣机:980元。电冰箱:2350元。空调:3180元。我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1)电视机和空调比,哪个价格低一些?(比较2530和3180的大小)

(2)电视机和电冰箱比。哪个价格低一些? (3)自己选两种商品比比价格,说说是怎么比的? (4)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四种商品的价格。

这部分内容是安排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组成之后,学生之前也积累了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的经验。这时,我要求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探究这四个问题。在探讨第一个问题后,各小组汇报了结果:

小组一:2530不到3000,而3180超过3000了,所以,2530<3180。

小组二:我们是用计数器来比的,2530是由2个千、5个百、3个十组成的……所以,2530<3180。

小组三:2530千位上是2、3180千位上是3,所以,2530<3180。

小组四:从小到大数数时,2530在3180的前面,所以,2530<3180。

在学生找出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时,我们首先比较它们的什么位?得出数位相同数位的比较方法。第二个、第三个问题出现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万以内数的比较方法。第四个问题只是方法的运用。

显而易见,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也能让课堂出现意外的精彩,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三、在趣味活动中,体验数感

有趣的数学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能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挥潜能、激活思维,增加学习乐趣,让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

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后,我安排了一次猜数的游戏,猜猜卡片上的数是几(20以内的数)。

生:这个数是18。

师:大了。

生:这个数是13。

师:小了。

生:15。

师:小了。

我发现,这个有趣的猜数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体验数的大小同时,还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几”和“第几”是低年级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有关基数和序数的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可组织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建构意义。

首先,我设计了一个排队游戏。

师:请5个小朋友上来排队。(学生一起数1、2、3、4、5)

师:一共有几个人? (5个)

师:这个“5”是指上面所有的人。

师:(指着第5个)你是第几个?

师:这个5是指一个人。

师:(指着第5个)你的前面有几个人?

师:这个4是指4个人。

师:(指着第2个)你的后面有几个人?

师:这个3是指3个人。

师:谁来重新排一排?(指定第一个和第三个人)

在这个游戏中,学生认识的数越来越多,但基数和序数的认识还要进一步强化和巩固。接着,出示下面一题:阳光饭店在第28层。

师:阳光饭店第28层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饭店的地址是第28层。

师:这个28层是指一层还是很多层?

生:一层

师:第28层下面有多少层?

生:27层。

师:27代表什么?

生:下面共有的层数。

师:你猜28层上面有几层?

……

通过上面一些活动,让学生多次体验,反复认識,逐步感悟、体会到基数和序数意义、区别。

四、在实际应用中,增加数感

数感的培养就是对学生数的概念敏感性的培养,它需要在更多的实际应用中强化。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开发时空,为学生设置各种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应用中培养和发展数感。

这里,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找出有几种选择的可能性,让学生说说每一种选择出现的情况。让学生在交流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找出最佳答案。同时,也让学生获取了解决这类问题的经验。

如,在“我们认识的数”一课中,要求学生猜一猜:“一把花生有多少粒?”“一把黄豆有多少粒?”你会发现学生会不着边际地瞎猜。我觉得这是可理解的,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而直接影响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教师这时可以帮助学生创造经验:可以安排学生抓一把花生,数一数有多少粒。学生有了抓一把花生的经验后,再让他们猜一猜一把黄豆有多少粒?或一把蚕豆有多少粒?他们猜起来就会有根有据一些。

在小学的每个学段,对学生数感的要求各有不同。所以,如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感,如何设置数感的评价标准,将是教师长期研究的一个课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具备全新的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探究和创新,才能把基础教育工作做好、做实。

猜你喜欢
数感经验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