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浅说

2014-05-30 11:47李彩萍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范读

李彩萍

[摘 要]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从朗读训练抓起,朗读训练可以把范读、领读、趣读、感读、悟读作为训练路径。

[关键词]范读 领读 趣读 感读 悟读

语言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从朗读训练抓起。但是,如果学生每天阅读,教师指导无方,让其机械地、盲目地读,甚至无可奈何地读,学生就难免产生厌读情绪,势必影响朗读水平的提高。对此,我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朗读教学“五法”。

一、教师范读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尤其喜欢模仿大人的语调说话。教师朗读时的语调、表情、动作都能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为培养学生正确朗读,我首先严格要求自己,每教一篇课文之:都要反复朗读,力求做到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语调清新、感情充沛、表情自然、轻重缓急适当,特别是对话多的课文,读时要像演员那样自己首先进入角色,像电视中“燕子姐讲故事”那样,把课文有声有色地朗读给学生听。这种富于示范性的朗读,会很快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把他们带入课文的意境之中。作为教师,范读前,首先必须明确范读的作用是什么,该篇课文为什么要范读,只有明确了这点,才会去研究每篇课文该怎样去读。范读,是教者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语言艺术创作活动。它一方面向学生传授字、词、句、篇、修、逻、文等语文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教学中,通过恰当的有声语言,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正确掌握常用字的读音和意义,准确地理解不同词语的正确读音、意义和用途,弄清和记住各种句式,了解各种体裁文章的层次结构,懂得常见的修辞知识等。尤其值得重视的还是在传授上述知识的同时,侧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教师领读

有了好的范读,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但读起来又不能像教师那样朗朗上口。因为,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来说,朗读的技巧,诸如停顿、重音、变读、儿化、轻声等,教师不可能也没必要一下子全教会他们;即使教了,他们也不可能全部掌握,而只能通过对老师朗读的模仿,逐渐养成语言习惯。因此,我在登高望远这一环节中,并不是千篇一律都由教师领读,有时我指名学生读,再针对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领读,有时我只领读课文中的重点句段,特别对那些拗口的名子,就一字一板地领读,对难读的长句就反复领读,直到让学生读通读准读好为止。教师领读,力争做到:课始领读,定阅读基调;课中顿读,理解词句;课末领读,体会感情。

三、学生趣读

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乐读兴趣,在低中年级侧重分角色朗读,在高年级侧重点拨提示。如教读《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我指导学生模仿小蝌蚪摇脑袋甩尾巴快活游动的样子,一边读一边比画,学生就读得很有趣,在这种表演式朗读之中,也就知道了小蝌蚪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的特点。又如在教读《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时,我指导分角色朗读,首先分析角色的性格特点,要求学生用两种不同的声音和语调,读出狼凶恶而蛮不讲理和小羊温顺而幼小可怜的个性特点。朗读时由我朗读旁白,男生朗读狼说的话,女生朗读小羊说的话,两遍过后,男女生调换朗读两遍。学生对角色朗读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朗读起来都很投入,几遍过后,也都基本理解了文意。再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要用不同语气读出人物心理变化,这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难点,我就在人物心情变化的关键时刻进行点拨揭示,如当学生朗读到“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我点拨表现了内心的渴望!于是学生就“渴望式”的读,“啊,那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点拨使得学生的感悟跟随作者的感情变化而变化,这对理解文意和提高能力的作用都是不小的。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我除了在教读课文时指导朗读外,还专门上了几节朗读指导课,逐步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种技巧:(1)标点符号的停顿以及句号、叹号、问号所表示的语气;(2)儿歌、古诗的朗读(重点是按意义单位划分节奏);(3)轻声、儿化的朗读;(4)“一”、“不”的变读;(5)句子内部的意义停顿和逻辑重音。

四、学生感读

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还特别地强调要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一篇文章就像一首歌,有基本调子,如深情的、快活自由的、热烈的、赞美式的等等,文章也是如此的,有愤怒的、伤感的、深情的,依依惜别的等等。如朗读五年级上册《白杨》这一课时,有这么一段:“白杨树从来就是这么直。哪儿需要他,他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雾,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是一段对白杨树品质的赞美,反映了白杨树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把握好了基调,就要读出赞美的语气,读出白杨的坚强,读出戈壁滩的需要等一些情愫。最后讓学生通过感读,体会白杨的一些可贵的品质。还比如朗读《再见了,亲人》这一课,尤其是最后一段: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再停留片刻。这是一场多么感人的依依惜别的情景。指导读时,要满含深情,带着依恋,节奏缓慢地读出语句。“再见了”三个字要读重音。让学生试着多读几遍,能读出眼泪在眼眶打转,说明学生读出了感情,体会到当时的场景。真正领悟到中朝两国是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伟大友谊。

五、学生悟读

在学生有情感地朗读基础上,再进行一番思考后的读。便是悟读。在读的同时还要设身处地地感受语境。如朗读中年级课文《灰雀》,他讲述了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文中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以及对话时神态、语气的描述,如何体会列宁对小男孩的爱以及小男孩心理上的变化,我让学生一边读一边谈感受,引导学生一边读人物的对话,一边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和人物心理想着什么。让学生边读边感悟,学生便很快地进入了角色,设身处地地体会小男孩此时的心境。通过悟读学生渐渐地明白,小男孩一定会回来的,(肯定)有两个原因,一是小男孩觉得列宁太喜欢灰雀了,他想安慰一下列宁,让列宁不要难过;二是小男孩指导列宁已经知晓是自己拐走了麻雀,他不想再说谎了,决心做个诚实的孩子。点拨学生要联想,作品中的某些因素触动着学生的心灵,学生易产生联想和想象,使以往的知识经验与当下的情境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逐步实现由“自然人”向“文化人”转变。

猜你喜欢
范读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诗歌诵读教学例谈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探究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贯彻以读为本理念 优化学生阅读训练
摭谈语文教学中的读法指导
如何美化语文课堂教学
重视朗读训练 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