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鞠岩 陆岷峰
摘要:区域经济协调持续稳定的发展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基石,以不同的标的划分具有不同的区域经济概念,比如西部大开发、珠三角、长三角、东中西合作示范区等。但是,目前各个区域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普遍面临着共同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以及区域发展的正外部性。本文将机制设计理论引入区域经济学,针对区域合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构建合理的不完全信息下的机制。实证结果显示,中央政府协调区域合作的过程中,应该设计合适的投资选择菜单,以激励东部地区在中西部地区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力时提供最尖端的资本技术与人才,在具有普通生产力地区提供中端的支持,同时又起到促使中西部地区真实地揭示自身的情况与东部地区进行协商合同的作用。本文还考虑了为解决区域发展的正外部性问题,国家应该对发展区域进行补贴,以将正外部性内部化。
关键词:激励机制设计;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4)06-0022-06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06.05
一、问题的提出
自1921年区域经济一体化雏形初现至今近100年时间内,区域合作的理论和实践的应用在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下得到迅速的发展。不论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还是地区之间的经济一体化,根本原因都在于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为自身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的经济形势而言,区域合作已成为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支柱,长三角经济区、京津冀都市经济圈、西部大开发等等都是这一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区域合作是基于博弈论而进行的跨行政区域的经济活动,参与合作的各方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所以,区域合作本身不能高效解决合作与竞争之间矛盾的关系,必须对合作的双方加以约束,注重合作过程中“胡萝卜”与“大棒”的相互运用,才能使得区域合作在实现各自利益的同时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最终实现一般均衡理论中的最优解。但是,当前我国区域合作不仅存在机制不健全、缺乏制度化和法律化等问题,同时还缺乏专门性的利益补偿机制,这都成为制约区域合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100年来,针对区域经济或合作博弈进行研究的成果数不胜数,但是不论中外,将这两者综合进行研究的文章非常罕见。Sandra T.Silva, Isabel Mota, Filipe Grilo(2011)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合作博弈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文中也明确的提到使用合作博弈来研究区域经济是未来的一个潜在的研究方向[1]。蔡洁、宋英杰(2007)从合作博弈角度分析我国和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并归纳了该合作的可行性条件包括经济互补性、福利收益—损失、利益分配合理性三个方面[2]。蒋蓉华、王娜(2009)基于演化博弈构建了动态复制模型,结果表明只有建立一种既有制度约束又有利益驱动作用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才能促进区域之间积极有效的合作[3]。孙弘、李刚(2009)则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利益共享与区域利益补偿三方面研究了我国东北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问题[4]。庄士成(2010)从利益平衡机制角度分析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问题,提出通过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和利益补偿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合作利益的平衡[5]。胡志丁、吴殿廷(201
1)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构建次区域合作均衡的博弈模型,并结合欧盟一体化和我国参与周边次区域合作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模型设定的现实基础[6]。
虽然上述文献进行了较有成效的研究,但是对于如何构建合理的机制来约束博弈双方这一问题,仍然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依据日本《世界周报》的评论,“中国政府虽然多次提出要发展内陆地区,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之所以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东中西部各省市以及地方政府作为各自利益的维护者,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本地区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市场分割、产业趋同、资源浪费等现象。这也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田国强(2006)在他的Microeconomic theory lecture notes中介绍了隐藏信息情况下的一些国外的经典模型。他指出,所有的有隐藏信息的合同最普遍的共性就是双方的信息差对双方合同的设计有着根本的影响。为了有效的使用经济资源,必定会存在信息租金[7]。Hurwicz, L. (1973)在机制设计方面贡献了一整套体系框架,对研究不完全信息下的委托代理等问题提供了方便[8]。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法正是将合作博弈中的激励机制设计理论引入区域经济,寻求最优的激励相容的机制,同时依据模型的结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探索性的策略,为推动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实现利益最大化做出贡献,同时也为新时期区域合作的新途径选择提供参考。
二、模型的构建
区域经济合作的理念要求各地区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最终实现帕累托有效的配置。通过对我国东中西地区的经济数据进行整理后发现,虽然经历了12年的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经济总量有所上升,但是與东部地区比较,相对差异并没有减小,反而呈现出差距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见图1)。
因此,本文以我国东中西示合作示范区为例,将合作博弈中的激励机制设计理论引入区域经济合作,结合我国东中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情况(见表1),制定激励相容的、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表1的总结可知,东部地区相对西部地区除了交通便利,在高新技术以及劳动力层次方面也占据绝对的优势,而中西部地区在资源的方面也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在中西部地区之间,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不一样,某些地区的地缘优势会相对方便,基础建设相对完善。因此,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合作的同时,对待不同的地区,各地区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本文正是在这一观点的基础上建立如下的模型。
虽然中西部投资环境不如东部好,收益不如东部高。但从长远来看,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中国的整体经济。因此,政府要想办法引导东部地区投资西部,就必须适当资助西部招商引资,使中西部有财力吸引东部投资。而由于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也不一样,对技术、资本和人才的投资也应因地制宜。
本文拟出一些具有反映一定问题的假设数字,写出如表2所示的支付矩阵形式。支付数字中的第一项表示东部所得,第二项表示西部所得,第三项表示西部发展的外部性效用。这种外部性一般是由于西部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平衡性的重要意义所带来的,这些外部性效应地方官员一般不会考虑,地方官员最大化在任期间的短期收益。政府希望最大化三者之和,但是由于外部性不被中西部地方所考虑,因此政府需要考虑如何激励双方。
很显然,对东部地区而言,不参与援助项目是一个占优的策略,不管与其合作的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是好是坏,不论中西部地区的状态是还是,东部地区都会不参与支持援助项目,而将最尖端的技术与人才为自身的经济发展服务,力争获取更高的GDP。同理,对西部地区而言,希望能够得到东部地区最先进的援助,从而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获取更高的收益,于是每一个西部地区在与东部地区商谈合作的过程中,都会声称自己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以获取更高的个体所得。表2中的各项数字,虽然是假设的,但也是精心挑选来展示问题的可能所在。利益的不一致,要求项目的得益方给予损失方补偿,外部性的收益要有考虑全局的政府来协调处理。
表2中(尖端支持,效率高)的总支付为-8+7+2=1,(中端支持,效率高)的总支付为-4+2.5+2=0.5;(尖端支持,效率低)的总支付为-8+4+2=-2,(中端支持,效率低)的总支付为-4+2.5+2=0.5。事实上,最佳的方案是东部发达地区依据西部地区目前的经济发展实力来提供不同的合作方案,如果西部地区是一个低效率的生产状态?兹,那么提供普通的支持;如果西部地区拥有高效率的状态?兹,那么提供最先进的支持,这是一个最优解,也是本文通过机制设计期望获取的最优结果。
通过上述的分析以及对矩阵博弈的求解,可知目前东部地区的最优策略就是不参与,因为援助对自己发展不利,收益为负。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包括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西部地区自身的生产力水平等因素造成。接下来,本文重点将针对存在的问题,设置一个合理的机制来激励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依据自身的现状采取最优的合作(尖端技术,效率高)和(中端技术,效率低)。
首先,对参与博弈的双方做如下的假定。
假定一:东部地区可以为中西部地区提供两种类型的支持,一种是最先进的资本技术与尖端人才,一种是被普遍应用了的资本技术与中端人才。由于资金与人员均属于排他性的商品,因此,为西部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东部地区自身经济的发展必然受到制约。提供的技术与人才对东部而言承担的成本c采用如下形式c=C+Rk,C为参与项目的启动成本,k为支出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的度量,R为用在东部自身使用时的回报率。
假定二:西部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劳动力层次等自身条件不一样,因此通过与东部地区的合作能够完成任务的质量也存在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能够有效的利用东部提供的技术,高效的完成合作,记为?兹;一种是不具备高效完成合作的基础条件,记为?兹。取?兹和?兹的概率分别为1-v和v。顾名思义,高的生产力水平带来高收益,即?兹>?兹。
东部地区将资本技术与人才投入到中西部地区,将这部分的技术与人才用资本来衡量,记为k。中西部地区在合作的过程中,将这部分资本投入经济建设,假定利润函数为U=?兹f(k)-t,其中参数?兹为西部地区的生产率水平,它是在?兹={?兹,?兹}上取值的随机变量,其取?兹和?兹的概率分别为1-v和v;?兹f(k)是中西部地区利用资本k进行投资所能够得到的产出,假定产出价格为1,f'>0,f''<0;t是中西部地区在接受东部地区给予技术与人力支持时,支付给东部地区的补偿金额;由于东部地区原本至少可以将这部分资本投资于无风险利率R,所以净收益t-C-Rk。
如果合约菜单{(t,k),(t,k)}是一个激励相容的机制,那么对于类型为?兹的中西部地区,(t,k)弱优于(t,k),对类型为?兹的中西部地区,(t,k)弱优于(t,k)[2],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兹 f(k)-t≥?兹 f(k)-t (1)
?兹 f(k)-t≥?兹 f(k)-t (2)
西部参与性约束:
?兹 f(k)-t≥0(3)
?兹 f(k)-t≥0(4)
对任意满足上述(1)-(4)条件的合约,定义符号U=?兹f(t)-t和U=?兹f(k)-t分别为中西部不同生产力地区代理人的信息租金。那么类型为?兹中西部地区伪装成为类型为?兹的高效率的地区,从而获取的效用为
?兹f(k)-t=?兹f(k)-?兹f(k)+?兹f(k)-t=-?驻?兹f(k)+U
类型为?兹中西部地区伪装成为类型为?兹的高效率的地区,从而获取的效用为
?兹f(k)-t=?兹f(k)-?兹f(k)+?兹f(k)-t=-?驻?兹f(k)+U
于是,上述参与性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可以写为如下形式:
U≥U-?驻?兹f(k)(5)
U≥U-?驻?兹f(k)(6)
U≥0 (7)
U≥0 (8)
东部参与支持西部的参与性约束如下:
v(t-C-Rk)+(1-v)(t-C-Rk)≥0(9)
东部参与支持西部时,面临的最优化问题如下:
■v(t-C-Rk)+(1-v)(t-C-Rk)(10)
或者说 ■v(t-Rk)+(1-v)(t-Rk)-C (11)
C为常数,即
■v(t-Rk)+(1-v)(t-Rk)(12)
改写成信息租金形式,
■v(?兹f(k)-Rk)+(1-v)(?兹f(k)-Rk)(vU+(1-v)U)
s.t.(5)、(6)、(7)、(8)(13)
在一般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中,在没有启动成本C的情况下,式(6)和式(7)是紧约束,带入式(13)的目标函数从而可以得到简化的优化问题,资本k成为唯一的决策变量:
■v(?兹f(k)-Rk)+(1-v)(?兹f(k)-Rk)(v?驻?兹f(k)) (14)
记在模型的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解为,kSB和kSB。
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暂时忽略启动成本C,对于?兹类型的地区:
■?兹f(k)-Rk (15)
对于?兹类型的地区:
■?兹f(k)-Rk (16)
将两种类型地区的完全信息下的最优解分别记为k*和k*。
根据最大化问题的一阶条件,及对生产函数f的一些假设,很显然:
kSB=K* (17)
kSB 由上述一階条件知,在不完全信息的条件下,高生产率的地区在与东部合作签约的过程中,提出对资本的需求等于完全信息下的需求(最优结果),能够真实的表达自身的意愿,其期望的投资资本kSB=K*,满足条件?兹f'(k*)=R,即其资本回报率等于无风险利率;但是对于低生产率的地区,不完全信息下,它会降低自己对资本的需求,低于其完全信息下的需求,满足(?兹-■?驻?兹)f'(kSB)=R,但是?兹f'(k*)=R。 然而,本问题模型跟一般的激励机制模型还有不同之处在于,东部援助西部的行为具有启动成本C,就是一旦东部开始安排对西部的援助,就要花费一定的固定成本C,有了固定成本C之后,交易很可能就不能进行了,因为这时一阶条件求出的k可能不满足参与性约束,即v(t-C-Rk)+(1-v)(t-C-Rk)≥0。这时要求■v(?兹f(k)-Rk)+(1-v)(?兹f(k)-Rk)-(v?驻?兹f(k))带入k后的实现值大于等于C,如果C很大,西部可能就会支付不起对东部的补偿费。但是这时因为存在外部性E,政府的最大化问题是东部最大化问题再加上E,如果E≥C,即使东部从短期看在交易中无利可图,国家还是希望交易能够进行,方法就是把固定成本C补贴给中西部参与购置东部资本技术的地区。把C补贴给中西部参与项目的地区后,中西部所面对的就是普通的文献中已有的无固定成本C的激励机制问题。
综上可知,为满足该机制的东部参与性约束与中西部参与性约束式(1)、(2)、(3)、(4),中央政府应该为西部参与资助项目提供补贴资金,以便中西部能够补偿东部积极参与对中西部的援助而带来的启动计划的成本C,使得东部地区会参与资助中西部发展项目。同时中央要设计一组合同,让西部来选,这组资助合同就是按上面模型中的计算结果来安排。
因为资金补贴给了中西部参与项目的地区,东部对中西部的援助计划得以有激励进行。又因为设计了特别的适合两种不同效率地区的合同,继而达到不完全信息下最优的结果。
三、东中西合作示范区的发展策略选择
通过模型的分析可以清晰的知道,东中西区域经济合作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机制设计的方法解决。首先,必须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可以通过设置信息租金解决,即东部地区为获取正确的信息支付U=?驻?兹f(k)的成本。其次,解决东部地区激励相容的问题,通过中央政府的协调,给予东部地区一定的政策或着财力的补偿,使得愿意为有发展前景的地区提供最优的策略。第三,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使其有能力高效率完成经济发展的任务,避免资源的浪费,最终获取最高的收益。本文以江苏省连云港市设立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为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措施。
(一)完善合作博弈的信息要素——完善沟通机制
1.政府组织。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成立负责区域合作的协调管理机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协调管理委员会”,由国家相关部委和东中西部各地方政府共同派员组成,负责制定发展战略,组织实施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区域合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譬如信息不对称、产业同构、城市重复建设监督的缺失等。这些问题都是导致市场经济下区域合作帕累托无效的直接原因。而政府组织是一个集权的、协调的管理机构,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从全局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快速、有效的直击问题。
2.企业组织。在政府指导帮助推动下积极组织协调区域内城市在各个领域的行业协会,组建跨地区的同业联盟,开展城市之间、地区之间多领域、多方式的合作。如建立政府主导下的东中西部城市联合商会、行业协会、大企业联合会和产权交易联合中心等行业组织,以行业协会来推动不同地区间相同行业内企业的经济、技术合作及产权运作。此外,积极支持具备实力的企业在区域内扩展业务,类似“连锁店”式的发展,做大做强,成为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对这些大力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企业,政府应当给予一定的补偿包括信息租金,政策优惠等等各个方面,以提到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水平。
(二)完善合作博弈的策略要素——建立产业合作基地
1.建立进出口加工基地。一方面,根据中西部地区产业链拓展的需求,完善相关配套设施,鼓励中西部地区进口资源加工企业联合东部相关联的企业在示范区内建立有色金属、精品钢材、粮油食品等研发和加工基地,企业之间通过联合的方式共同开发产品,共享利益,以获取整体优势,最终形成资源性研发和加工产业集聚区。另一方面,利用现有东部港口、陇海铁路以及亚欧大陆桥起点等有利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建设面向中西部地区的资源集中采购平台,鼓励中西部地区外向型企业在国家东中西示范区建设出口产品加工分装、装备制造出口组装等专业化生产加工基地。
2.建立产业承接与转移基地。注重承接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的国际国内知名公司落户,鼓励国外大型企业在示范区设立区域性总部和研发生产、采购配送、商品交易中心,并向中西部地区拓展分支机构,促使企业进一步良好的發展。在这一过程中,要避免产业同构以及重复建设等现象的出现,避免资源的浪费。将视角着重转向于具备高新技术以及发展前景的行业。
(三)完善合作博弈的效用要素——创新开发模式
1.创新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各合作成员在共同发展的前提下,探索建立东中西地区企业跨行政区合作的利益共享与奖励机制,实现利益的合理分配。中西部合作企业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的收益以及合作期间引进项目的收益,由合作各方分享,项目投产后产生的增值税、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合作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分成。对总投资5亿美元或人民币3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允许双方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自主确定利益分成比例。分成的比例要同时考虑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收益和对东部地区的补偿,对取得重大成果的企业要进行一定的奖励,提高东中西各企业进一步合作的动力。
2.创新科技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东中西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共建的体制机制,需要一个具有国家力量的统一机构——隶属于“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协调管理委员会”一个下属分支机构来推动。该机构依托于各省区科技文献、工程文献、科学数据平台和数据信息资源,通过分散加工、集中上网、信息共享、协同服务的方式,合作建立区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产学研合作,加强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推进科研项目的协同攻关、科技成果的资源共享,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相互转让先进适用技术和专利、商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四)完善合作博弈实现的外部条件——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1.建立区域合作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东中西地区跨区域金融合作、联办、互享先进技术,巩固战略合作关系,促进行业发展;加快引进金融机构法人总部、地区总部和结算中心,组建东中西合作发展银行,在示范区设立总部;加快组建金融租赁公司、港口金融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物流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服务,建立便捷高效的资金结算、票据贴现、证券发行、信托投资和保险等投融资服务体系,为中西部地区企业发展进出口业务提供金融服务。
2.健全区域合作的通关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口岸一站式服务平台,设立中西部地区驻示范区办事机构集中区。加强示范区与中西部地区电子口岸、信用建设、交通信息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推进区域通关和跨关区转关运输;加快内陆“无水港”建设,实现“一次报关报检、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深化与霍尔果斯口岸战略合作,加强东中西部地区海陆口岸双向开放。
3.构筑区域合作的商务服务体系。大力引进金融、法律、信息等专业性中介服务机构,以联办来推动合作,加快推进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建设,成为苏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与国际接轨的商务中心,成为东中西地区高新技术的集中展现区域,成为陇海沿线各地区国际商务活动和文化交流的大型会议中心,推动区域全面可持续的快速发展;引导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建设大陆桥国际航运功能区,立足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服务陇海铁路沿线中西部地区,辐射全世界。在东中西示范区内定期举办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及国际大型贸易展销会,构建高端服务业聚集发展平台。
四、结语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后,我国的经济经历了两个阶段的跨越性发展,这两个发展阶段基于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使之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比如20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为了缩短与世界经济的差距,我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果断地采取了这一区域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同时这也是区域合作的一种形式。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已经赶超世界平均水平,因此,2001年3月第二阶段西部大开发正式进入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在开发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中国政府必须进行西部大开发,不提高西部地区的综合经济水平,就不可能实现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战略目标。经历了上述两个阶段的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目前我国已经具备能力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东中西区域合作发展,通过联办与合作等形式把东部先进技术、管理项目引入西部,实现西部的更快发展带动西部地区振兴、中部地区崛起,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均衡全面发展。
本文正是基于上述的思想,通过合作博弈的方法,构建了一个激励相容的机制,对该机制的结果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东中西区域合作低效率的现状,提出利用信息租金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案,使得东部地区能够鉴别西部地區提供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提供最佳的技术支持方案,继而达到不完全信息下最优的结果。此外,以国家东中西合作示范区为例,提出具体的建议,包括建立和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建设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创新合作共建模式以及营造区域合作良好的外部环境等各个方面,有助于东中西地区打破行政壁垒,实行区域协作和分工,形成统一大市场。■
(责任编辑:张恩娟)
参考文献:
[1]Sandra T. Silva, Isabel Mota and Filipe Grilo. The Use
of Game Theory in Regional Economics: a quantitative retrospective[J].working paper,2011.
[2]蔡洁,宋英杰.从合作博弈角度看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J].当代财经,2007(2).
[3]蒋蓉华,王娜.区域经济合作的演化博弈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6).
[4]孙弘,李刚.东北区域经济合作机制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9(4).
[5]庄士成.长三角区域合作中的利益格局失衡与利益平衡机制研究[J].当代财经,2010(9).
[6]胡志丁,吴殿廷.次区域合作均衡及其政策含义——一个博弈论的视角[J].当代财经,2011(10).
[7]Tian,Guoqiang. Microeconomic theory lecture notes,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Texas A&M University[EB/OL]. http://econweb.tamu.edu/tian/micro1.pdf.2006.
[8]Hurwicz, L.The Design of Mechanism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3:63:1-30.
收稿日期:2014-05-08
作者简介:王婷婷(1985-),女,江苏连云港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鞠 岩(1983-),男,辽宁锦州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陆岷峰(1962-),男,江苏淮安人,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风险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江苏
银行连云港分行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