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融资规模已成为判断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监测指标,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本文以成本视角切入,分析社会融资整体现状与变化趋势,反映社会整体以及实体经济的融资能力,探寻转型中社会融资的内在机理,研究影响社会融资的成本制约因素,提出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和提高社会融资总量和能力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转型;融资成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4)06-0040-05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06.08
一、引言
社会融资规模作为政策观察最主要变量,是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反映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全社会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从社会融资总量构成看,实体经济通过任何渠道或方式筹集的资金都是自身的一种负债,需为筹集和使用社会资金而支付的各种成本和费用,即社会融资成本。从广义上,社会融资成本既包括容易量化的、直接反映出的显性成本也包含不易被量化的、不易直接体现的隐性成本。面对支撑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所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融资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实体经济遭遇融资成本瓶颈,融资规模垂直下降,融资成本持续攀升,成本制约因素复杂多变的特点突出。2104年政府工作报告已将推动金融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稳定社会融资成本已成为下一步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金融组织机构所要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本文从经济转型中实体经济融资发展现状出发,从多维视角分析制约社会融资的成本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社会经济活动主体提供参考。
二、实体经济遭受的融资成本瓶颈
从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看,深入推进金融體制改革已被提升到新一轮战略部署的核心;国内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延续实施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此系列政策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积极作用,但因为政策的力度和空间都有限,一揽子“稳增长”政策并未真正的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实体经济遭受融资成本瓶颈。
(一)社会融资渠道虽多,低成本利用渠道少
理论上,国内系统性融资方式包括商业信用融资、银行渠道融资、股权融资、国际贸易融资和政策融资等40多种,每一种融资方式中又内含多种具体的可应用产品,社会融资渠道丰富,具体如表1所示。
现实中,符合系统性融资方式约定条件的社会经济实体较少,当前普遍采用的系统性融资方式包含金融机构贷款、内部集资、租赁等,可有效利用的渠道相当狭窄。虽然网络借贷、民间融资、小额贷款等非系统性融资方式不断崛起,但因为缺少统一模式与规范标准,非系统融资方式成本高、风险大,社会融资主体对其认同度并不高,进一步加速金融“脱媒”,可贷资金来源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推升金融业资金成本。
(二)正规金融定价偏高,民间金融约定不当
依据央行货币政策一致性与连贯性,货币政策稳中偏紧已成一种基调,以商业银行为主的正规金融机构各期人民币贷款利率持续攀升。调查显示,2014年一季度向银行借款的小微工业企业中,银行平均借款年利息及费用率为8.3%,高于现行银行一年期贷款年利率2.1个百分点[1]。此外,借款人在融资过程中还要承担公证费、评估费、保险费、债务融资利息,权益资本融资股息等多项支付费用,无形中增加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民间融资行为中高息现象比较普遍。徘徊于货币当局统计观测和监控边缘的外循环性民间金融资金对自由利率具有不完全性和逐利性,全国民间金融组织资金利率水平普遍要比银行同期利率高出三至四倍。据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民间借款平均月利息为2.2%,相当于年利率26.4%[2],受到市场利率中枢上升的影响,民间借贷成本随同银行资金面的紧张程度同步正向攀升。
(三)需求主体暗藏风险,供给主体管理有限
从资金需求主体来看,分散于狭小市场与产业链条末端的融资主体多而杂乱。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质量参差不齐的实体经济弱势群体以线上与线下为纽带,以地缘和人缘为基础,轻担保甚至无担保的方式层层向外辐射,自身风险系数大,可承受风险能力低,极易因为资金链断裂,引发除普通民事借贷纠纷以外犯罪行为而带来的巨大风险。
从资金供给主体来看,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借贷主体的成本-收益关系,资金供给主体制定高于融资机会成本的高利率水平是保证资产高质量收益与高风险的补偿,但此过程中所包含的不确定性、逆向选择等问题很难无滞后的把控,资金供给方对于资金需求方的金融风险防控能力有限,系统性、行业性、地区性风险深藏各项业务之中。
三、社会融资活动的成本制约因素
(一)经济形势不乐观,市场竞争升级
依据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重要判断,2014年我国面临形势依旧错综复杂,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国内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窗口期,经济运行还存在下行压力。
1.宏观经济方面。短期内,经济运行中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持续存在。因化解产能和房地产调整国内投资增速放缓,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减少,社会融资总量、贷款总量处于下行区间,在信贷资源原本紧张的压力,降低社会借贷资金的可获得性。长期内,受到生产要素供需矛盾及生产率增速下降的影响,产能过剩现象明显,社会投融资意愿降低,经济运行的内在结构性矛盾一定程度上制约融资可获得性加大融资成本。
2.微观金融方面。依据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资金供给主体之间的竞争本质是一种价格的竞争,在以成本加成为主导的价格机制下,金融产品或服务价格普遍较高,融资主体被动支付较高的资金价格换取相应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同时,商业银行垄断集中度高,在信贷资源稀缺性强化的信贷环境下,银行贷款定价水平提升,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二)社会资金面紧张,实体融资现短板
理论上,社会融资成本是由市场资金供需所决定,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反映在资金风险报酬上,导致融资成本的变化。现实中,巨额货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融资难并行的金融运行特征突出,市场资金紧张,融资出现短板。
1.货币供给方面,广义货币增速下降,总量分流。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通过银行贷款等传导机制作用于市场形成广义的货币(M2)。近两年来货币供应量平稳增长,受到央行去杠杆的影响,包括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等在内的新型金融产品使得相当部分的资金运作游离于银行体系以外,新型金融业态的萌生一定程度上分流广义货币(见图1)。
2014年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6.07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分别比上月末和2013年末低1.2个和1.5个百分点,远低于市场预期的创下新低水平,引发市场对经济下滑的担忧[3]。
2.社会融资方面,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放缓,结构不平衡。在监管部门严控表外风险的背景下,2014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5.60万亿元,比2013年同期少5612亿元,其中3月份当月社会融资规模为2.07万亿元,2013年同期少4794亿元,明显低于预期[4]。在社会融资结构上,除各类贷款融资以外,企业债券与未贴现承兑汇票融资占比下滑,股票融资受利率市场化影响有所回升,当季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3.8%,同比高9.1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10.0%,同比低0.9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6.9%,同比低5.4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1.7%,同比高0.7个百分点(见图2)[5]。
(三)高贷款主体集中,资金成本被推高
在当前经济转型发展的攻坚期,社会资金面紧张,融资成本被推高,在货币供应总量并不缺乏的情况下,融资结构不合理,高贷款主体集中成为主要推手。
1.政府项目融资需求量大,成本关注度低
(1)政府信用背景下,贷款获得率高。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项目融资,由政府财政所承担还债的责任,提高了金融机构对此类融资偿债能力的信任度,政府背书增加了项目的信用额度,政府债务规模大幅度攀升。截至2013年6月末,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30.27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17.89万亿元;在地方政府性债务中银行贷款额度达10.1万亿元,占56.5%[6]。此外,受到多方面日益严格的监管约束,政府项目银行贷款规模受限,催生影子银行,双轨制资金定价机制推高利率。
(2)政绩考核标准下,成本关注度低。虽然部分地方政府已响应中央关于改进考核工作的新精神转变发展理念,但长期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的考核机制下,盲目追求政绩,忽视资金使用成本的理念偏差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创新融资手段导致政府债务融资成本上升,单从利率水平看,城投债为3.75%左右,商业贷款为5.5%左右,信托理财在8%以上,BT回购、PE和P2P为12%左右,多元化的政府融资渠道不断推升其债务成本[7]。
2.房地产行业资金密度高,成本敏感度低
(1)房地产行业资金密度高,银行信贷集中。房地产业作为中国经济支柱性产业更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信贷一直是我国房地产业资金的主要来源,而且部分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过高。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有20家银行涉及房地产类贷款达20.9萬亿元,约占银行业贷款余额的33%,房地产贷款余额增加2.34万亿,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比例达28.1%,较2012年末大幅增加了10.07个百分点[8]。
(2)房地产行业利润空间大,成本敏感度低。在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控的背景下,高成本低利润项目进入结转周期,房企利润率有所下降,但平均利润依旧处于高位。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30日,沪深两市已有76家公布2013年年报,占142家房企的53.5%,其平均销售净利率为10.88%,同比下降1%;41家主营业务在内地而在港上市的典型房企公布2013年年报,约占内地房企在港上市总数的60%,其平均销售净利率为36.08%,同比下降9%[9]。在毛利水平居高的预期下,房地产行业对信贷融资成本并不敏感,一定程度上推高社会融资成本。此外,在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控不稳定的情况下,部分银行已开始陆续收紧房贷的,客观上推高房地产信托融资成本。
(四)互联网金融逆袭,影子银行抬高价
金融格局上,金融信用梯度决定融资成本,尤其在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中,融资主体选择的融资渠道不同,融资成本的构成不同,融资成本也就不同。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间接推高社会融资成本。在信息共享、资源配置优化的全球互联网经济浪潮中,互联网金融热潮催生的网络借贷新型融资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10]。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以移动互联为基本工具,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与服务口径,有针对性的增加或推出低成本、低门槛的普惠金融产品,以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率募集社会资金,并委托银行做资产管理或拆借给银行将一般性存款转化为同业存款,导致用于支撑银行贷款的资金大幅减少,最终制造金融空转,间接推高全社会融资成本。
另一方面,影子银行高杠杆运作推高社会融资成本。客观上讲,影子银行是正规金融服务不充分和不到位的结果。以民间融资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以便捷性与高效性为借方节省的时间成本与信息披露成本等隐性成本,反应在资金价格中就是转化为贷方所要获得的价值补偿[11]。长期游离于政策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在资金定价上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与正规金融定价并向形成资金价格的双轨制。在市场之间合理的资金流通渠道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资金供求失衡的市场环境中,影子银行以少量资本高杠杆运作大量社会闲散资金,进一步拉大了民间借贷利率与金融机构基准利率距离,带动整个正规金融系统杠杆率的持续走高,推高融资主体的融资成本。
四、社会融资成本问题的参考对策
当前,利率市场化已成为深化金融改革的攻坚口,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动社会经济主体的积极性,把握转型中社会融资的内在机理与基本规律,是切实有效的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可参考对策。
(一)发挥市场机制,推进价格并轨
在资金价格的双轨制环境中,完善利率市场定价体制建设,培育制定紧贴市场的资金定价机制是稳定融资成本的基石。第一,提升基准利率定价水平。综合细化市场金融运作成本与风险的平衡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金定价中的基础性作用,制定真实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关系与流动性的资金价格,提高基准利率报价的科学性,加强基准利率的指导作用和适用范围。第二,明确高利贷的法定界限。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在融资主体可承受能力范围内专门制定法律保护的高利率,增强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提高利率产品的对冲和风险转移功能。第三,推进二级市场利率市场化。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考虑资金价格并轨过程中金融机构内部贷款交易或双边谈判贷款交易,逐渐将资金价格定价策略延伸到二级市场,推进利率市场化实质性的进展。
(二)调整融资结构,发展非标融资
在利率中枢趋势性上升的背景下,调整社会融资结构,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大发展非标融资满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减少资金周转环节,降低“通道”附加融资成本,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平稳发展的重要举措。第一,增加银行贷款规模。降低实体融资利率,首要是适度调整融资结构,提升银行贷款占比。在地方政府投资不计成本的冲动下,突破银行信贷约束,适度增加银行贷款规模,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引导实体经济从银行渠道融资,降低影子银行链条长、不透明所推高的社会融资成本。第二,大力社会非标融资。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关键是发展多元融资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在可利用的社会融资方式中,切实推进股票发行制度改革,规范发展国内债券市场,培育股权投资市场,缓解当前国内因为经济债务规模偏快、债务杠杆率偏高所引发的社会融资成本问题。
(三)建立信息平台,打通融资通道
从影响社会融资成本的多维因素分析看,推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原因多少与信息不对称有关,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供需链条上的阻碍因素,打通资金供需通道,是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有效途径。第一,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构建以资金供需双方信息披露为中心,中介机构对双方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严格把关,金融监管部门此三方信息发布申请进行合规性审查,为实体经济融资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减少因为资金供需信息的不对称引发的资金供需对接阻力。第二,建立资金信息披露平台。在充分的信息披露基础上,培育市场自治能力,有效实现信息对接和业务合作的良好市场机制;通过互联网建立有形或无形的融资信息披露平台,以最低成本的信息源实现信息流通,从而有效的提高对接率,降低成本。
(四)整合网络资源创新融资模式
网络经济时代,互联网金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移动互联为基本工具,通过大数据应用能够增加企业和价格的透明度,降低社会管理的成本和交易摩擦成本[12],整合互联网资源,创新融资模式,是解困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困扰的重要可选择路径。第一,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开发利用。充分挖掘网络资源优势,将传统金融中后台信贷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在线金融、移动金融、电子商务、融资平台等新兴技术模式加以整合。第二,创新线上金融产品。根据实体经济金融诉求建立满足客户融资需求的产品体系,融合线上与线下的信息网络信贷等功能集中于特色网络金融产品之上,提高目标客户属性与产品特征要素的匹配度。有针对性的增加或推出低成本、低门槛的普惠金融产品。第三,同步升级业务流程。推进传统金融核心业务与移动互联的成功对接,形成在线融资业务申报与办理的经营模式,拓展线上融资渠道,密切前后台联动,推进集约化管理,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与服务口径,提高资金匹配效率。
(五)加强企业管理,提升风控水平
按照“收益覆盖成本和风险”的基本原则,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相应的高质量、高收益与高风险的补偿,切实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还需要全面提升资金供需双方管理水平。一是大力加强实体经济内控管理。内在上,决定企业生存发展能力的根本在于企业素质,企业内部各个要素的质量影响其社会经济活动。实体经济有效降低自身融资成本首先要从包括内部人员素质、技术素质、管理素质等内部质量抓起,全面提升包括竞争能力、应变能力、盈利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再生产能力等外部表现力。二是着力强化融资主体风险管控。运用紧跟理论与实践前沿的风险评估模型对融资主体风险状况做出基本判断,依据实体经济风险评级结果以及其他“软信息”准确核定借贷利率水平。同时,尽力帮扶融资主体寻求操作性强、安全性高、成本低的融资担保方式,保持融资活动的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在经济转型升级与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的攻坚时期,国内经济深陷保增长和调结构两难困境,实体经济和金融业态带有明显的阶段特征,社会融资成本问题虽说是老生常谈,但也是社会讨论的热点。在货币政策的调整趋向下,适时而变,重点引导,定向降低融资成本是一种长期策略。■
(责任编辑:张恩娟)
参考文献:
[1][2]国调,马静.小微工业企业抽样:成本上升快最让企业“头疼”[EB/OL].[2014-03-27],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4/03/27/020634271.shtml.
[3]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EB/OL].[2014-04-15],http://www.pbc.gov.cn/publish/goutongjiaoliu/524/2014/20140415094057761137694/201404150940577611
37694_.html.
[4]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EB/OL].[2014-04-15],http://www.pbc.gov.cn/publish/g
outongjiaoliu/524/2014/2014041509441256697622
8/20140415094412566976228_.html.
[5]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EB/OL].[2014-04-15],http://www.pbc.gov.cn/publish/g
outongjiaoliu/524/2014/20140415094412566976228/20140415
094412566976228_.html.
[6]霍志辉.审计口径扩大政府性债务负担加重[EB/OL]. [2014-01-04],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40104/070417
843197.shtml
[7]黄剑辉,王阁,徐晶.构建有效融资机制 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EB/OL].[2014-04-07],http://stock.jrj.com.cn/2014
/04/07233516994473.shtml.
[8]郑文彧.1季度房地产信贷被划“红线” 三四线城市现风险预警[EB/OL].[2014-04-04],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wuxi/2014-04-04/c_1110098528.htm.
[9]梁倩.上市房企利润下滑库存大幅上升 专家称房市预期转向[EB/OL].[2014-04-07],http://news.xinhuanet.com/ho
use/tj/2014-04-07/c_1110127000.htm.
[10]謝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11]匡华.民间金融高利率成因:-隐性成本的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10(2):48-52.
[12]韦雪琼,杨晔,史超.大数据发展下的金融市场新生态[J].时代金融,2012(07):173-174.
收稿日期:2014-04-23
作者简介:张惠(1986-),女,江苏徐州人,现供职于华夏银行南京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