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效果探讨

2014-05-30 10:48:04徐海燕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米非司酮妇科

徐海燕

【摘要】目的 探讨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1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60例,分别口服米非司酮,每日5mg,连续服用6个月,并且对比分析患者服药前、后的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患者的痛经的疼痛程度、影响活动程度以及痛经分级等指标具有明显地下降。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患者的月经周期、月经量以及经期等指标具有明显地下降,且趋于正常水平。两组数据经过分析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 超小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妇科;米非司酮;效果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6-0012-01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临床医学上一种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局限性的病变[1]。该病症会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痛经、月经量逐渐增多等症状,对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2]。因此,加强对于子宫腺肌病的治疗药物研究,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60例。其中,最小年龄29岁,最大年龄48岁,平均年龄为42岁;病程最短6个月,病程最长6年,平均病程为3年。所有患者均已婚,进行保守治疗,并且同意服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同时,所有患者肝肾功能正常,无米非司酮过敏史。

以上患者经过诊断,均符合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等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我院对所有患者进行短期治疗,患者均在月经来潮的前2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每日5mg,连续服用6个月。同时,医务人员对患者服药前后的疼痛程度、经期以及月经周期等指标进行记录、分析、对比。

1.3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用药前后痛经疼痛程度的比较分析:经过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患者的痛经的疼痛程度、影响活动程度以及痛经分级等指标具有明显地下降。两组数据经过分析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患者用药前后的痛经程度对比(X±s)

组别 例数(例) 疼痛程度 (分) 影响活动

程度(分) 活动能力

丧失(点) 痛经分级

(级)治疗前 60 84.0±12.5 55.8±17.9 3.9±1.3 2.2±1.5治疗后 60 20±10.5* 16.6±10.2* 0.9±0.3* 0.8±0.2*注:*表示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患者用药前后月经变化情况: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月经周期、月经量以及经期等指标具有明显地下降,且趋于正常水平。两组数据经过分析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如下表1所示)。

表2:患者用藥前后的月经变化情况(X±s)

组别 例数(例) 月经周期(d) 月经量(ml) 经期(d)治疗前 60 27.0±8.3 102.3±4.3 9.6±1.2治疗后 60 33.0±3.5* 70.6±1.2* 5.5±0.3*注:*表示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子宫腺肌病作为一种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发生40岁以上的经产妇[3]。近年来,该病症的发病人群开始呈现年轻化趋势。因此,通过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3.1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特征分析: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4]。患者的经期延长、月经量会渐渐增多。同时,少数患者还有可能出现月经前后点滴出血症状。这与患者的子宫体积逐渐增大,子宫腔内膜面积增加,子宫肌纤维增生使肌层收缩不良有关。其次,子宫腺肌病患者还常出现进行性痛经症状[5]。一般在患者月经来潮之前的三至五天内开始出现。由于患者在月经时,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子宫内膜会受到卵巢激素的影响,从而出现充血、肿胀等现象。此外,部分患者在患病期间并无明显症状。

通常,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史以及体征,可以进行初步地诊断[6]。临床医学上最为有效的诊断手段是影像学检查。患者的阴道超声检查敏感性高达70%,特异性可达75%,为决定处理方法提供了可靠依据[7]。同时,由于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的发病群体具有相同性、临床表现特征具有相似性,因而临床医学上极易将子宫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因而需要医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以降低误诊率。

3.2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分析: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抗孕激素药物,能够与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有机结合,并且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8]。该药物具有甾体结构,是第一个孕酮受体拮抗药,通过竞争受体可以达到有效的抗孕激素作用,从而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缩小病灶。

从以上研究结果来看,患者在服用超小剂量米非司酮药物之后,患者痛经的疼痛程度、影响活动程度以及痛经分级等指标具有明显地下降。研究结果显示,疼痛程度、影响活动程度、活动能力丧失、痛经分级分别由治疗前的(84.0±12.5)、(55.8±17.9)、( 3.9±1.3)、( 2.2±1.5)变为(20±10.5)、( 16.6±10.2 )、(0.9±0.3 )、(0.8±0.2)。患者的月经周期、月经量以及经期等指标具有明显地下降,且趋于正常水平。该药物的使用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是临床药物治疗的一种新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月经周期、月经量、经期由治疗前的(27.0±8.3 )、(102.3±4.3 )、(9.6±1.2)变为(33.0±3.5)、( 70.6±1.2 )、(5.5±0.3)。

综上所述,超小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作为子宫腺肌病临床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法,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肖文,朱雪琼,卢晓声,王乐丹,管玉涛,王溢.米非司酮用于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前预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医学研究杂志,2012,10(05):56-59.

[2]郭金莲.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34例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重庆医学,2011,05(07):44-46.

[3]马成斌,刘平,曹美良,谢晖亮,周红荣,蓝波.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05(01):69-68.

[4]郑峥,王宁宁,万俊红,甘小清,郑清泉,柯佩琪.GnRH-a联合LNG-IUS治疗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观察.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06(03):123-125.

[5]马成斌,刘平,谢晖亮,曹美良.米非司酮对保守性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09(06):126-127.

[6]吾慧瑛,孙心红,林莉.复方金笑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中国民间疗法,2010,05(06):126-129.

[7]朱顺法,方马荣,金理正.长期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形态功能和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卫生职业教育,2011,10(08):66-69.

[8]陈必良,马佳佳,马向东,曹云新,王德堂.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PTEN基因表达与凋亡的影响.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08(02):59-60.

猜你喜欢
子宫腺肌病米非司酮妇科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28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34
温宫通血法针灸治疗子宫腺肌病研究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妊娠中期引产中米非司酮应用的护理配合方法研究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16:54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临床效果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1:45:20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
三维彩超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