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义及可持续发展道路分析

2014-05-30 04:17雷少丽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协调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

雷少丽

摘 要:进入改革发展阶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农业现代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快速推进。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走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的必要性就愈发的凸显出来。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以人为本 协调 可持续原则

一、农村新型城镇化的意义

农村新型城镇化就是推进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更加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由偏重经济发展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由偏重城市发展向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其实质就是农村剩余生产要素的转移过程,即生产要素点由分散到聚集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表现在忽视农民权益保障;农村城镇化质量较低;城镇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引领下,要求我们必须结合本国实际,走新型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农村新型城镇化,重点以新型农村工业化发展为动力,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原则,进而推动农村城市现代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城市集群化的原则。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以科学发展、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集约高效、功能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农村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农村城镇化建设道路。新型农村城镇化的根本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农村城镇化建设与发展。新型农村城镇化的“新”就是要从过去片面注重追求规模扩大、盲目空间扩张思路为改变,从提升农村的文化、公共服务等为核心,使我们的农村真正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美丽居居住区。

二、建设新型农村城镇化的基本原则

1 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就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要使农民真正融入到城市,就必须通过加强教育、发展文化,培养和锻炼农民掌握适应城市需要的生产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养成与现代先进的城市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活方式、道德风尚和文化修养。开方城镇户籍限制,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新居民,真正融入城镇。使在城镇稳定居住的农民在改善他们的就业、居住、就医等方面有巨大突破,并安排好其子女就学问题。积极建立完善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和农民住房保障制度。

2 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农村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改变为同时结合农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等的多力支撑体系。也就是由偏重经济发展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要由原来城镇化过分依赖工业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使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住房、就业、城市环境承载力、城市管理等达到动态的平衡,实现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城镇化进程关键

农村城镇化进程关键是重在农民市民化。农民变市民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中心。当前,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到了临界点。一方面,农民工长期融不进城市社会,长期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累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风险。另一方面,农民工在城镇居住呈长期化趋势,他们中的八成即使不放开户籍也要留在城镇。就是说,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有很强的现实需求;为适应人在城市生活的需求,城镇化人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必然要求城市尽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因为人们需要得到好的服务,比如教育、文化、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人的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出发点,将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大环境,服务业将成为容纳就业的主体,为就业创造更大的空间。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就是要认真落实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加速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体系。

经济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没有产业依托,加快城镇化进程也只能是空谈。所以,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进程中,必须强化新型工业化支撑地位和新型城镇化的双重引领作用。重视产业支撑力的提高,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思想,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越、地势平坦、人口密集、城乡联通便捷的优势,努力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四、中国特色农村城镇化道路的特征。

新型农村城镇化具有双重经济转型背景,农村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紧密相联;双重城镇化方向,东部城市群和大都市圈和中西部农村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双重动力机制,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双重发展模式,自上而下的农村城镇化和自下而上的农村城镇化;双重城镇化推动主體;双重要求,城镇发展方式多样化和科学化的城镇化道路; 双重目标,注重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促进城镇化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同步实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发展方向是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以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并举,逐渐形成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立体式的城镇化网络。

五、新型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意义

原来城镇化过分依赖工业化,现在要改变为同时结合农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现代化等的多力支撑体系。加快农村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有利于破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也就是要由偏重经济发展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从改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中国的农村城镇化,必须从我国农村经济相对落后、资源条件相对贫乏的实际出发,以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化城镇体系为基本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农村新型城镇化还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进而促进城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建设以大城市为骨干、中小城市为主体、广大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群体。

新型农村城镇化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结合实践提出的发展之路,是解决城乡二元化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将会给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红美.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猜你喜欢
协调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协调问题研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